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微粉碎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应用现代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材料进行微粉化的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农药、化妆品、染料、涂料、电子、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超微粉碎技术应用到中药制剂中同样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研究表明,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得到的中药制剂与用传统工艺得到的中药制剂相比,可明显提高药效。1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简介传统的中药大多以粗粉入药。当药物进入胃中,在胃液作用下,吸水膨胀,进入小肠后,有效成分才不断地通过细胞壁及细胞膜释放出来,被吸收。传统的粗粉,药物粒粗,细胞的破壁率极低,有效成分不易…  相似文献   

2.
超细微粉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应用现代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材料进行微粉化的新技术,可将原药材粉碎得到中心粒径为5~10微米以下的粉末,在中药研究中,以植物类药材细胞破壁为目的,正广泛得到应用.一般药材在该细度条件下细胞破壁率≥95%.从而突破原来有效成分须通过细胞壁释放的途径,而更有利于原药材发挥药效.超细微粉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食品、农副产品、军事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3.
超细微粉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应用现代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材料进行微粉化的新技术,可将原药材粉碎得到中心粒径为5~10微米以下的粉末,在中药研究中,以植物类药材细胞破壁为目的,正广泛得到应用。一般药材在该细度条件下细胞破壁率≥95%。从而突破原来有效成分须通过细胞壁释放的途径,而更有利于原药材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4.
探索中药制剂微粉对禽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散剂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中药制剂微粉对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散剂,治愈率达91.6%,比中药制剂散剂组高8.1%,应用中药制剂微粉相对增重为126。说明中药制剂微粉达到细胞破壁水平,比散剂药物有效成分释出量大,吸收迅速,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超微粉碎对黄连解毒散中成分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微粉碎目的是通过超微粉碎增大药物颗粒的比表面积、促进溶出、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药效,最终达到节省药材资源的目的[1].微粉化技术在中药材及方剂中的应用研究是目前中药现代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试验通过对黄连解毒散中主要药效成分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进行比较,初步探讨其溶出特性,为黄连解毒散超微粉体的应用与粒径控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白头翁汤是中医治疗出血性胃肠炎的经典方剂。前期研究表明,白头翁汤对小鼠内毒素症有很高的保护率,白头翁汤有效成分对内毒素引起的微血管内皮细胞NO分泌升高有明显下调作用。本试验利用中药(生物)细胞破壁技术加工白头翁汤微粉,研究了白头翁汤普粉和白头翁汤微粉对抗内毒素作用,以期为兽医临床应用中药微粉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试剂DMEM培养基、优级胎牛血清(购自Gibco公司);LPS(E.coli O55:B5,购自Sigma公司);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示奶牛中药增奶剂对反刍动物的利用有其特殊性,中药需经瘤胃微生物和肠道菌群两道关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分解为单体而呈现药理作用。同时根据中药有效化学成份对生物作用的共性,阐述了当前中药增奶剂的应用情况,提出可以用生物转化技术提取某些中药活性成份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它在遵循中医药理论的前提下,结合中药物料的特点,采用现代粉体技术.将中药材、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制剂微粉化.该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项新技术.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利用国际领先的粉体工程加工工艺对中药实施细胞破壁加工而成的粉剂.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288头仔猪(断奶日龄28d,体重7.6±0.2kg)作为试验动物,评估44%和49%蛋白豆粕(HP-SBM)、微粉化49%蛋白豆粕和65%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对仔猪肠道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期35d。在阶段1(0~21d),正对照组为65%蛋白的大豆浓缩蛋白组,提供的粗蛋白为6.5%;负对照组为44%粗蛋白的正常豆粕,也提供相同数量的蛋白。另外4种日粮包含相同数量的蛋白,两种不同来源的高蛋白豆粕,进行粗粉(900μm)或微粉化(60μm)。所有日粮的营养物质浓度完全相同,但使用的豆粕来源不同。每个试验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在阶段2(21~35d),所有的仔猪采食相同的早期断奶商业日粮。在阶段1的整个阶段,大豆产品的类型没有影响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然而,在0~7d,与粗粉的高蛋白豆粕组相比,微粉化的高蛋白豆粕有较好的料重比(1.11vs0.98,P0.05)。同样的,在7~14d,微粉化豆粕组的日采食量有比粗粉高蛋白豆粕组采食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P=0.08)。在整个试验2期间(所有的仔猪饲喂相同的日粮配方),各试验组没有差异。从整体上来看,在第7d,大豆浓缩蛋白组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明显高于普通豆粕组,高蛋白豆粕组的营养物质消化率位于二者之间。大豆浓缩蛋白组粗蛋白的表观营养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普通豆粕组(83.8%vs81.9%,P0.01)。无论是粗粉还是微粉组高蛋白豆粕的有机物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也显著高于普通豆粕组(P0.01)。微粉高蛋白豆粕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普通豆粕被大豆浓缩蛋白替代时,粗蛋白的消化率得到改善,但是没有观察到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使用高蛋白豆粕替代日粮中的普通豆粕改善了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但是不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在断奶的第1周,在日粮中添加微粉化的高蛋白豆粕改善了料重比,但是不影响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总之,在仔猪28日龄断奶时,与使用高蛋白豆粕相比,日粮中使用附加值高的大豆产品(大豆浓缩蛋白或者微粉化豆粕)在改善猪的生产性能方面表现出微弱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国内矿渣微粉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矿渣微粉对商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说明了将矿渣微粉与I级粉煤灰复合配制商品混凝土可以发挥优势互补效应,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阐述了矿渣微粉在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从单味中药、中药组方、中药单体成份的抗病毒研究近况和中药抗病毒机理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目前国内外中草药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中药研究的思路与出发点。为进一步发掘祖国的医药资源和研发高效低毒的抗病毒中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15日龄罗曼蛋公雏为试验动物,研究中药复方"球康"微粉制剂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疗效.试验共设9个组中药超微粉1%、2%、5%拌料给药组、中药超微粉1%、2%饮水给药组、中药普通粉组(5%拌料)、克球嘉组(500×10-6拌料)、感染不给药对照组和不感染不给药对照组.结果显示中药超微粉2%拌料组、超微粉1%拌料组和克球嘉组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75.96、166.89、163.23,抗球虫效果良好;中药普通粉组(5%拌料)和微粉组(5%拌料)的ACI分别为142.33和153.00,中药微粉1%和2%饮水给药组的ACI分别为121.52和125.67,四组均有中等抗球虫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微米中药与纳米中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微米中药微米中药是指用现代技术制作,能保持中药固有的药效学物质基础,粒度为微米级的新型中药。微米中药包括微米中药材、微米中药提取物和微米中药制剂,其颗粒直径为0.1~75微米,平均粒径一般小于10微微米,主要分布在1~20微米。在显微镜下,微米中药颗粒的98%为细胞碎片,已看不出药物的组织结构,故又称细胞级或亚细胞级微粉中药。一般动植物的细胞直径为10~100微米。因此将动植物类的中药材加工成10微米左右的微粉,就能将大部分细胞的细胞壁打破。此时,中药的利用率和药效作用会明显提高。目前,微米中药的制备方法主要是超微粉碎,又称…  相似文献   

14.
中兽药超微粉与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微粉碎技术是近20年国际上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高新技术,它是指将物料颗粒粉碎至粒径在30μm以下的一种粉碎技术,它是机械力学、电学、原子物理、胶体化学、固体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表面界面化学等不同学科和技术交叉汇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中药的超微粉碎,当前主要指"细胞级微粉碎"."细胞级微粉碎"的主要目的是对动、植物类药材细胞进行破壁粉碎.运用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可将原生药粉碎到粒径5~0 μm,甚至更小的粉粒,一般药材细胞的破壁率可达到95%以上,把中药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这将使中兽药生产和应用产生质的飞跃.超微粉碎技术已经开始用于中兽药资源开发和中兽药生产,这将对中兽药的理论研究、产品开发和临床应用产生巨大的影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7,(12):128-133
中药微生态制剂是以微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在传统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中,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对中药基质进行生物转化所获得的产物。微生物的生物转化能大幅度提高中药活性物质含量,改善中药性味,降低中药毒副作用,去除中药中的大分子杂质,发酵基质中的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同时也有利于动物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中药微生态制剂的产生背景,中药生物转化菌种类别及中药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并重点阐述了中药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发展趋势,为寻找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药微粉的定义及粒径界定进行了阐述。探索了光散射法测定中药微粉粒度与粒度分布的可行性,比较了不同测定方法和不同仪器设备的差异性,分别采用干湿两法、通过3种仪器,对两种中药微粉测定进行了比较。经测定:干法和湿法测定结果均符合标准规定,两种样品干湿两法的测定结果均差异不大。结果显示,针对这两种样品,目前制定的质量标准采用干法测定,方法适用。  相似文献   

17.
兽医中药是中兽医历来与动物疾病作斗争、促进动物生产的主要手段.半个世纪来,我国的兽医工作者开拓了兽医中药新的应用领域,实施了新的研究路线,形成了新的生产工艺.如兽医中药的群体用药及饲料添加剂的发展、兽医中药作为动物保健品、兽医中药调节动物免疫机能和对动物微生态的影响、电脑模拟兽医中药处方、超微粉碎等中兽药的新剂型和新工艺以及生物工程技术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等[1].  相似文献   

18.
超微粉碎技术是一种利用机械力、流体动力等方法,将各种固体物质粉碎成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微粉的新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等领域,本文介绍了超微粉碎技术,并对其在饲料、食品及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取某奶牛场经CMT法检测患有隐性乳房炎的泌乳奶牛,随机分成中药微生态制剂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微生态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治疗后第5天再用CMT检测乳汁,评价中药微生态制剂治疗效果,并同时颈静脉采血,评价中药微生态制剂对血常规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微生态制剂治疗组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达78.5%、有效率达90.7%;用药后,泌乳量有所提高;用药前,患牛血液中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用药后,血液中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中药微生态制剂能够降低血液中炎性细胞的数量,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 体成份和增重成份是反映生长家畜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根据体成分和增重成份可得知产品的基本组成和动物体内营养素的存留情况,后者为生长净需要量。我们在研究湖羊饲养标准的过程中,用比较屠宰试验方法探讨了湖羊羔羊体成分变化情况,为制定饲养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