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凌霞芬  王富民 《食用菌》1992,14(6):15-15
蘑菇培养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蘑菇产量的高低,为了能在栽培之前对蘑菇培养料的发酵质量有所了解,我们研究了应用蘑菇增温剂制备培养料时料温的变化与发酵质量间的相关性,以期从料温的变化预测蘑菇发酵料的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培养料发酵方法应用蘑菇增温剂制备蘑菇培养料.蘑菇增温剂系本所生产的一种新型生物能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蘑菇栽培料“增温剂”床式发酵法,是一种全新的堆料方法,具有省料、省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栽培料质量,缩短发酵周期,不耗能源等特点,产量可提高10%以上,是蘑菇栽培料发酵技术继二次发酵法后一项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蘑菇培养料的堆制均在室外进行,采用一次发酵法或二次发酵法,时间长,耗能多,劳动强度大。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研制的培养料新堆制法,只要把“增温剂”拌入经预湿过的稻草和辅料中,直接上床覆膜发酵,不用能源加热,也不用翻堆,只需7~8天就可达到与经二次发酵相同的优质料标准。  相似文献   

4.
增温剂对培养料中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富民  凌霞芬 《食用菌》1992,14(5):12-13
应用增温剂制备蘑菇培养料,具有节能、省工、快速、安全及增产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蘑菇培养料制备技术。为了从微生物学的角度阐明这一新技术的可行性,我们测定了蘑菇培养料应用增温剂后料内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的变化,并与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法料内微生物的变化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信息台     
《食用菌》1991,(4)
蘑菇培养料节能快速床式发酵技术通过鉴定该项研究在掌握国内外研究新动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应用蘑菇增温发酵剂进行蘑菇培养料快速发酵的新技术,与二次发酵法制备的蘑菇培养料相比,具有节能、省工、快速及提高蘑菇产量等优点,已在全国17个省市推广11.1万米~2。  相似文献   

6.
蘑菇培养料酵素菌发酵与二次发酵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琴  王海旺  张福元 《食用菌》2005,27(5):23-24
目前,采用二次发酵栽培蘑菇比原来常规一次发酵提高了产量,主要是二次发酵通过人工控制料温,增加了培养料的有益菌,减少了有害菌,优化了培养料。但该法耗能、费工、产量低、成本高。为此,本试验采用酵素菌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酵素菌发酵和二次发酵技术制备蘑菇培养料对培养料内温度变化,各种营养成分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1997,(2)
本所研制的生物增温发酵剂(简称增温剂),是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发酵的添加剂。应用增温剂进行培养料堆制发酵,可使蘑菇培养料的烦琐、复杂发酵过程在室内一次完成,或在室外就能完成后发酵,勿需多次翻堆和能源加温,大大缩短了培养料制备周期,减少了培养料内养分的流失,显著提高了培养料的发酵效率。因此,应用增温剂制备培养料具有节能、省工、快速、安全及增产等优点,是蘑菇培养料制备技术上的一大创新,为蘑菇高产栽培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经实践证明,增温剂还能应用于除木屑以外的多种培养料的堆制发酵,特别  相似文献   

8.
培养料“发汗”是一种土法的后发酵方法,巴中地区于1973年发现经一定时期“发汗”的培养料能增加蘑菇产量,曾一度推广过这种土法的“后发酵”。其方法简单可行,培养料进房前要检查质量,高温发酵后,乘热进房,依次尽快铺料填床,厚20~30厘米,随即压平.1米以下床格及地板上不装料.要密闭门窗,减少热气散失.床格边角及顶上格,补水时  相似文献   

9.
蘑菇增温发酵剂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慈友  任永源 《食用菌》1992,14(6):19-19
蘑菇培养料二次后发酵技术的推广普及,对我国蘑菇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它发酵时间长、耗能多、劳动强度大.而应用增温发酵剂(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提供)可直接上床发酵,不用能源加热,也不用翻堆,可达到与二次发酵法同样的优质培养料,为蘑菇高产栽培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主要报道我们在西湖区周浦乡的应用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制备适合蘑菇生长的培养料是栽培蘑菇的关键。随着蘑菇生产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广大蘑菇种植者希望有一种快速有效的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以克服目前二次发酵技术周期长、费工多、耗能大的缺点。为此,我们于1987年开始进行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的研究,制成了适于制备蘑菇培养料的“增温发酵剂”,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套蘑菇培养料节能、快速、床式发酵的新技术,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增温发酵剂的制备在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向的基础上,我们在国内首次分离筛选到可用于蘑菇堆肥的微生物,并以此为基础制成了适用于制备蘑菇培养料的“增温发酵剂”。(二)应用增温发酵剂进行蘑菇培养料发酵根据增温发酵剂的最佳生长条件和二次发酵的原理,同时参照国外短期发酵技术和室内发酵方法,并结合国内常规堆制发酵的操作步骤,我们建立了一套在生产上行之有效的节能、快速、床式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其具体流程为:稻草的切割和预湿一预堆一添加增温发酵剂一培养料进房床式发酵一翻格播种一管理采收。与二次发酵技术相比,每堆制111.1米~2培养料,应用这技术可省煤150~300公斤,省工8~10个,缩短周期5~10天。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南汇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利用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增温剂”,进行蘑菇“床式发酵”的试行研究,改革了室外人工堆制培养料的传统工艺。1989年,该县共有13个乡,62个农户采用“床式发酵”,推广面积6994.44平方米,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采用该工艺,具有省  相似文献   

12.
增温剂在草菇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增温剂应用于蘑菇堆料,具有省工、省料、增产的作用;在平菇生料栽培中,培养料经增温剂堆制后,也具有增产作用。为研究增温剂对草菇栽培的影响,我们于1995年7月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供试菌种:V_(238),由江苏省江阴市食用菌指导站保存。②培养料配方:棉子壳41%,废棉41%,石膏1%.过磷酸钙1%,草木灰1%,生石灰5%。  相似文献   

13.
尹亭  刘怀珠 《食用菌》2003,25(1):24-24
棉子壳培养料增氧升温发酵法 ,是笔者经多年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式发酵法。此法与常规发酵法相比 ,具有升温快 (2 4小时可达 6 5℃以上 ) ,温度高 (发酵过程中料温多在 70℃以上 ) ,处理时间短 (4天 5夜 ) ,发酵质量好等优点。用此法处理的培养料栽培平菇 ,不仅污染率低 ,而且发菌快 ,出菇早 ,产量高。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利用外界热源提高发酵起点温度 发酵是高温微生物活动的结果。高温微生物活动的最低温度为 2 5~ 4 5℃ ,最适温度为 5 0~ 6 0℃。所以 ,应设法提高料堆的起点温度。有条件的可用 4 0~ 5 0℃的温水拌料 ,无条件的可…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发酵剂栽培双孢菇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培养料是双孢菇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微生物菌群发酵的栽体.目前,采用二次发酵栽培双孢菇比原来常规一次发酵提高了产量.主要是因为二次发酵通过了人工控制料温,增加了培养料的有益菌,减少了有害菌.但该法耗能,费工,产量低,成本高.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20,(5)
为了寻求榆黄蘑高产、稳产栽培模式,提高其生物学效率,进行了6个配方及不同培养料处理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料短时高温处理的榆黄蘑发菌速度快,但发满前期菌丝较稀疏,后期才逐渐浓白。培养料发酵后短时高温处理接种后均没有污染,而熟料接种污染率较高,尤其是含棉籽壳的培养料,污染率达75%;发酵料短时高温处理后现蕾早,比熟料提前5~10 d;混合料配方的产量总体高于单一配方料,玉米芯+木屑料经发酵及短时高温处理的产量最高。玉米芯40%+木屑40%为主料,经过发酵及短时高温处理栽培榆黄蘑为试验较好配方及培养料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般菇农知道,培养料发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蘑菇产量。为了提高培养料质量,国外已普遍采用二次发酵法。我国多数地区因受条件限制,仍采用古老的一次发酵工艺,因而产量较低,一般每米~2单产在5~7公斤。为此,我们进行了无粪细草料发酵种蘑菇试  相似文献   

17.
胡道旭 《食用菌》1998,(4):16-16
在蘑菇栽培中,培养料的后发酵技术越来越为人们注重。后发酵即是培养料经过堆制,在最后一次(一般前发酵的第3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趁热运进发酵室,使其在10~12小时内料升温至60~62℃保持4~6小时,通风降温至48~52℃维持4~5天。因此,后发酵也称二次发酵。试验表明,后发酵的产量比一次发酵的产量高出48.1%。本文介绍两种常用的后发酵方法。  相似文献   

18.
稻草床栽草菇培养料优质发酵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易发酵、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稻草培养料床栽草菇的试验结果表明,二次发酵法栽培的草菇生物学效率达16.3%,显著高于一次发酵及简易发酵,且能较好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草菇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通常蘑菇料发酵需翻堆四(稻草)、五(麦秸)次,时间近1个月。翻堆的间隔时间,因南北方温度和堆制材料的不同分别有5、4、3、2天;5、5、4、4、3天;还有7、6、5、4、3天,并且不易堆制出高质量的生产料。笔者在推广生产中,翻堆时没有机械地搬用书中所规定的间隔时间,而是以温度做指标,料温达到70℃时进行翻堆,这样用麦草做原料,即使不用石灰水进行预处理,就可堆制出符合标准的高质量的培养料。在这基础上我们参考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增温剂发酵法,进行了一次翻堆堆料发酵新方法的试验推广,通过生产实践获得成功,通过了青岛市科委的鉴定、验收,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前栽培蘑菇的培养料,多采用室外堆置发酵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传统惯用方式,虽然操作简便,但培养料中的养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培养料中还会残存病菌和害虫,对蘑菇产量有直接影响。若采用培养料二次发酵法,在不增加有机肥料的情况下,就能使蘑菇单产大幅度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