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进行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在思政课教学体系中融入"四史"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要将"四史"教育开设为一门必修课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在"四史"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以教学研究来促进"四史"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和榜样教育的融合能够大大提升我国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面对我国思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高校要重视传统文化和榜样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快我国思政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农科高校专业课,是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畜牧兽医专业卓越人才的重要举措."动物生理学"作为动物生产类和动物医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动物生理学"课程从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评价思政教育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的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以达到专业课...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土壤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到大学专业课程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挖掘课程德育功能的一种理念与实践探索,也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该文梳理了土壤学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以及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方法及途径,使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国农村大学生生命教育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向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问题与新形势,高校思政需要更新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时机,切实推进生命价值实现,净化学生心灵,构建生命课程体系,关心学生生活,进行心理疏导,规避身边伤害,以推进生命教育,实现一代人的成长与社会发展同步并上进.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面对新潮的最敏感者,"中国梦"的践行者——高校大学生,受到网络的影响是最明显,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网络在带来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丰富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容易对高校学生价值导向起到错误诱导作用,尤其是对较为敏感的农村大学生而言。因此在网络背景下,各高校应做好对高校农村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职思政课融合区域文化协同育人是当前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协同教育产生协同效应,这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殷切希望。如何开展协同教育?结合近三年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认为要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形成齐抓共建的"大思政"工作机制;要协同思政课程与其他各课程的关系,注重"立德树人、德育为根"的有效衔接;要协同校内与校外的关系,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要协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要协同"线上"和"线下"的关系,注重思政教学新载体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懂两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形势下,对三农工作队伍提出新的目标要求,也是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围绕"一懂两爱"的教学目标,课程组探索了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构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框架,基于课程思政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之中.该举措对于提升学生学农、爱农、践农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构建"大思政"格局是新时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更应该树立"大思政"教育观念,理解"大思政"格局的内涵,为构建"大思政"格局创造条件,形成"大思政"的合力,真正实现三全育人。要对"大思政"格局提高认识,利用好一切思政资源,改变过去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单一化的现象,为构建"大思政"做好顶层设计,为构建"大思政"格局提供环境,瞄准方向,优化地方高校"大思政"格局内容和载体,为构建地方高校"大思政"格局要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如何将高校思政教育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当前所面对的挑战与机遇。课程思政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体现,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显性”及“隐性”思政教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相契合。为此,文章提出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艺术类通识课程,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育人目标的统一,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作用,加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从而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家风家训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面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和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情况,本文探究了以家风家训文化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现状,并提出对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的渗透到各个领域,高校的教学工作开展,也开始重新审视网络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90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时,网络已经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以及工作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故此,就应当积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清楚的认知网络背景给"90后"大学生的思维所带来的影响,这是一种新的思政教育理念,也是大学阶段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良好的利用网络这一途径,并明确网络给学生所带来的影响,方可提高"90后"大学生思政教学效率,纠正学生的价值理念,秉承着科学的发展观念,为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主要基于网络背景下的"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希望给有关高校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思政课堂上,手机依赖症甚为严重,大学生在场却"离场"。这一普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既有传统痼疾影响,更有时代因素促成教学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后喻文化"冲击,互联网消解传统思维方式,"后真相"虚无历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事关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思政教学亟待深入改革,树立大思政思维,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师生的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与思想源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充分展现二者的思想引导作用。因此,本文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传统文化的结合途径,探究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5.
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矛盾为出发点,依托"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教育环境,研究如何借助课程思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并以案例探究的方法,论证了课程思政可以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面对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形势,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四个正确认识"是学校加强教育的重要指南和核心目标,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突破口。高校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主要有以下路径:加强课堂思政教育,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从社会实践着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积累感性经验,进一步加深对"四个正确认识"的理解;依托新媒体,创建互联网宣传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7.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红色旅游不断兴起,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红色旅游资源与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契合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了红色旅游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红色旅游资源在新时期思政教育中,红色旅游资源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红色旅游场景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红色旅游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有力推动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乡村文化资源起到一个必不可少的作用,也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主要力 量。本文就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融入、红色乡村文化资源自身的创造等这三方面展开论 述,探讨高校思政教育与红色乡村文化资源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一直沿袭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一家独大的教育方式,在遵循的教育理念上对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教育合力的作用也不够重视,学校思政教育形成了一种缺乏外援的"教育孤岛"现象,此种现象的不断持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因此本文从高校思政教育多维互联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角度加以论述,探寻消除阻碍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期更好的促进高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农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数理化公共基础课是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的重要阵地,研究对华中农业大学数理化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工作进行深入探讨,通过调研分析针对目前农业高校数理化公共基础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发挥育人功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项具体举措,以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数理化公共基础课程的"三全"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