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子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粮食生产的发展离不开优良品种的支持。实施“九五”种子工程以来,江西省种子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种子管理正向法制化轨道迈进,种子产业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种子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005年江西省粮食总产达到185亿kg,创历史最高水平,种子行业功不可没。虽然江西省种子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相关配套法规不够完善,宣传贯彻工作有待深入;种子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各级种子管理机构的监管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种子企业发展能力差,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等;全省种业综合实力不够强大,难以满足粮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全力实施种子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月新  胡智 《种子》1997,(3):68-69
近年来,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实施种子工程的精神指引下,我省各地积极实践,实施种子工程已有较大的起步。 1 制定了规划。根据国家实施种子工程的“九五”规划和农业部总体方案,结合江西省的实际,1995年制定了江西省种子产业化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规划,“九五”期间拟组建四个种子联合体,今年基本完成了江西省水稻种子联合体、江西省棉花种子联合体、江西省蔬浆种子联合体和江西省优质油菜种子联合体的组建工作,并已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江西省种子行业信息统计工作现状,分析了江西省种子行业信息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加强江西省种子行业信息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扎实推进江西省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省级种子管理机构的建设,真正实现对全省种子市场的有效监管,确保江西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根据江西省编办批复,江西省种子管理站更名为江西省种子管理局,并增设江西省南繁工作管理站。地址设在南昌。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种子检验人员素质高低关系种子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2006-2015年江西省认真落实种子检验员考核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和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果。十年的工作实践值得回顾,建立的有效新机制值得借鉴。对江西省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工作十年实践取得的成效进行梳理,对主要做法与体会进行归纳总结,为农作物种子管理工作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贯彻“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5年江西省种子管理站经过精心组织、统一部署,省、市、县三级种子管理部门联动,开展了水稻良种推介进村入户工作。通过1年的认真实施,圆满完成了项目阶段性的要求和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一、全球种子市场快速发展,转基因技术商业化功不可没根据Phillips Mcdougall统计,2015年全球种子市场规模接近372.3亿美元,较2005年的197.52亿美元增长了88.49%。全球商品化种子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7成以上的商品种市场集中在20个国家。其中美国市场规模约15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约占全球市场4成左右;其次是中国、法国、巴西、印度、日本、德国等国,分别位列2~7位。  相似文献   

8.
2011年以来,江西省按照强监管、促服务、抓队伍、提能力的工作思路,强化手段,扎实工作,开创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和种子检验工作新局面。但在适应新形势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对2011-2019年江西省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和种子检验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进行回顾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06,(6):8-8
2006年3月31日,四川省种子协会理事会议在蒲江县召开。省种子协会部分领导成员、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及会员单位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了省农业厅人事劳动处处长雷茂民,以及厅有关处室的负责人到会指导。蒲江县政府和县农村发展局的领导到会祝贺。会议由省种子站站长、省种子协会副理事长王帮武主持。省种子协会秘书长柴玮代表常务理事会作了2005年度工作报告及2006年度工作计划报告。会议通报了省种子协会2004—2005年会费收缴及2005年财务收支情况。成都、绵阳、广元市种子协会的代表分别就2005年开展协会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西省种子公司把不断发掘与利用新的遗传种质,提高杂交稻的产量、抗逆性以及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列入水稻育种和开发的重要工作内容,经过多年攻关,选育出了高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Ⅱ优1308,该组合2004-2005年参加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试,表现高产、稳产、综合性状较好等特点,于2006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谷勇 《种子科技》2010,28(11):14-16
<正>产业因企业而兴。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种子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作为市场主体的种子企业功不可没。种子企业已逐渐成为种子选育、生产、推广、流通的主体,为我省品种创新、良种推广、种子安全以及种子商品率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值此全国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之际,探讨如何引导扶持种子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对确保我省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蔡少先 《中国种业》2016,(11):62-62
<正>C两优260是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和湖南亚华种子有限公司用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与恢复系R260配组而成的杂交一季稻新组合。2015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2015005。1亲本特征特性1.1父本R260是湖南亚华种子有限公司2005年用R207与R402杂交,后代经多年用系谱法于2009年选育而成。株型适中,株高中等,为113cm,茎秆较硬,叶  相似文献   

13.
两优287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北大学采用两系不育系HD9802S与恢复系R287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早稻。2005年和2006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2006年通过江西省、湖南省引种审批。200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超级稻,是湖北省自主选育的第1个超级稻。米质达国标一级,填补了中国杂交水稻无国标一级优质米的空白。该组合的成功选育是杂交早稻育种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湖南省粮食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全省粮食生产喜获"九连增",总产首次突破600亿斤。农业部门功不可没,植保系统功不可没,种子、农药、化肥等涉农企业功不可没。为破解农业植保部门服务指导和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题,从2008年起,湖南省植保植检站副站长唐会联、全国劳动模范尹惠平领衔,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推广,项目组成员发扬"泥腿子"精神,采用边研究、边示范、  相似文献   

15.
先杂棉1号是江西省种子公司选育的大铃、高衣分、高产杂交棉新组合。2004~2005年连续两年参加江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莱州市种子管理站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服务,为我市种业发展和"三农"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连续三年获"烟台市种子管理系统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获"莱州市文明单位"称号,2004年获山东省农业厅"种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获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7.
加速品种更换促进种子产业化江西省种子管理站(南昌330046)胡智品种更换既是多项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结合点,也是农业科技、推广、生产工作的着力点;既是保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增长点,也是实现种子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同时还是种子行业在市场...  相似文献   

18.
沈月新  胡智 《种子》1997,(2):70-71
近一年来,江西省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实施种子工程的精神指引下,各地积极实践,实施种子工程已有较大的起步。1去秋今春,种子加工系统开局成效显著根据国家实施种子工程“九五”规划和农业部总体实施方案,结合江西实际,去秋今春以来,在制定江西省种子产业化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的同时,重点突出了种子加工,加工系统运行开局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四个明显转变。1.l种子加工实现了由少而分散到多而集中的明显转变。1994年来,全省拥有种子加工单机293台(套),分布在全省11个地市,加工能力4万吨,实际加工人8万吨。1996年…  相似文献   

19.
生态农业是江西省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江西省省情,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农业综合评价体系,每个方面又分为若干具体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11.5软件来评价江西省近10年(1995—2005年)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近10年来江西省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综合评价值从1995年的0.1488提高到2005年的0.8114,其中经济效益的增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回顾“十五”期间青海省的种子管理工作,尤其是2005年以来发展较快,种子体制及种子流通领域都有了较大变化,取得了一定成绩,农作物种子基地全面落实,优良新品种推广速度加快,新品种引育工作取得新进展,种子经营渠道进一步拓宽,良种购销力度加大,种子市场管理工作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