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甘蔗田里种植蘑菇,值得在南方蔗区推广,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菇棚搭设九月底十月初,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不积水的蔗田,用两畦间的蔗沟为菇床,毗邻的蔗沟作人行道,三条蔗沟可作两床。每床设架两层,上下相距六十厘米左右。以畦上高一米五以上的成熟蔗茎为柱,以竹杆横夹蔗茎为梁,用高一米八以上的粗竹为支柱撑顶加固。菇棚两端用编好的蔗叶帘或塑料薄膜围封,留南北门与通风窗。每亩蔗田可种植八百平方米蘑菇。二、制培养料按室内栽培蘑菇的培养料选用原料,配方、堆料、翻堆的方法大体  相似文献   

2.
许文芳  吴金俞 《食用菌》1991,13(1):29-30
我们于1982年开始利用蔗田栽培蘑菇获得成功,至1988年连续七年共利用蔗田栽培蘑菇700多万m~2,总产值达9000万元以上,单产比室内增27.16%.这一技术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荣获省农技推广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现将其高产技术介绍如下:(一)蔗田选择与菇房搭建蔗田栽蘑菇,是在甘蔗生长后期的9月末10月初,于绿叶层之下至蔗沟的空间搭建菇房.首先要选择甘蔗具有密、直、壮、高的新植蔗田;其次要通风好,遮荫度好,土层厚,水利方便的田块;第三要有丰富的物料资源及充足的劳力资源.田间菇房目前普遍以四畦三沟组建为一单元,  相似文献   

3.
甘蔗生长中后期正值秋冬季,气温由高到低,符合蘑菇菌丝生长需高温,子实体形成需低温的规律,加上甘蔗已封行成林,类似森林的“小气候”环境,适宜蘑菇生长。利用蔗田地面行间种植蘑菇,每亩蔗地可产鲜菇750公斤以上。室外地面栽培蘑菇,不建菇房,不搭架,成本低,病虫少,产菇多,效益高,易推广。下面以蔗林地面种植蘑菇为例,介绍其关键技术。一、播种 (一)播种前的准备:1.灭鼠:播前一周,在种菇蔗地应用毒饵灭鼠2~3次。2.做床:理好种菇地四周排水沟,清除蔗行杂草,剥去蔗株下部0.5米高脚叶,顺放于蔗沟中,铲少量沟两边土做床,床宽0.35米左右,每间隔一行做两行菇床,留一  相似文献   

4.
李君成 《食用菌》1992,14(3):30-31
我市种植蘑菇近20年,于1988年开始室外试种,因投资少,效益高,深受菇农欢迎.1989年市科委立项试验,1990年大面积推广,1991年全市种菇90万m~2,80%为室外地面栽培,现将其主要技术分述于后:一、三种模式菇床 (一)蔗田菇床床宽以蔗田行间的大小而定,长sm左右.菇床排列是2行菇床留1行人行道。  相似文献   

5.
菇农都知道,一间菇房连年栽培蘑菇,如果消毒不彻底,就会出现“一年好、二年差、三年垮”的结局。在实践中,有些菇农采用室外搭塑料大棚栽蘑菇,由于每年可更换场地,从而可避免在室内连年栽培消毒难的问题。我厂原料基地年栽培蘑菇面积达100万米~2左右,近年来约有50%采用冬闲地露地塑料大棚栽培,其特点是栽培面积不受限制,进出料方便,一户有4个劳动力的每年可栽菇700~1000米~2,且产量高而稳,一般每米~2产菇5.5公斤以上,最高可达16公斤。现将蘑菇露地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简述如下:(一)整地与作畦选背北向南、地势较平、  相似文献   

6.
在蘑菇栽培中,常常发生菇床上的小菇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严重时床面上的小菇会成批死亡,给菇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现将蘑菇菌床死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持续高温 蘑菇在出菇阶段突然出现25℃以上的高温,如果没有采取防高温措施,室温在22℃以上连续几天,菇床上的小菇就会全部死亡。菇房温度过高不适于子实体生长发育,但适于菌丝的生长,造成子实体的营养倒流回菌丝,小菇则缺乏营养而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7.
自笔者的拙作“薄膜棚栽培草菇高产技术”发表后(《食用菌》1994第4期),该技术得到菇农的广泛运用,不少菇农提出了在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现归纳解答如下:1建造多大的菇房为宜? 目前,有的菇农建大菇房;分4床,每床6~8层,每次可栽培300m2左右,有的建小菇房,分3床,每床3~4层,每次可栽培80~100m2;顶部呈屋脊形,不再另建简易屋顶。遮阳物直接覆盖在薄膜四周及顶部。大菇房可以节省成本,但上下层温差较大,出菇时间不一致,中上层出菇较早较快,中下层出菇较慢,整个菇房出菇期较长,一般需35~…  相似文献   

8.
吴少风 《食用菌》2002,24(2):28-28
地栽香菇由于使用品种的不同、出菇季节的差异、栽培工艺的独特 ,使得出菇管理技术与其它香菇栽培模式有较大的差异。现就近年闽北地栽香菇出菇阶段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及出菇阶段的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供菇农朋友参考。1 出菇管理的基本方法 菌筒覆土转色后 ,用扫把将表面泥土来回扫几遍 ,尽量使覆土渗入菌筒之间的缝隙中 ,随后往畦面淋水 ,洗净表面浮土 ,让菌筒表面约 2 / 3的部位裸露。并往畦沟灌水 ,水位以浸到菌筒 1~ 2 cm为好 ,并维持 12~ 2 4小时 ,将水位降低至距菌筒 1~ 2 cm。在这同时往畦面泼水 ,晴天每天 5~ 8次 ,雨天 3~ 5…  相似文献   

9.
我县种蘑菇已有二十多年历史,菇床的四周都是用有眼的废铁皮或秸草栏边,仅此一项所化的人工和材料费约0.05元/尺~2。1984年栽秋菇,我们推广了用泥土拌秸草涂抹在菇床四周的培养料上,不但省本,且又能使菇床四周也长蘑菇,一般能增收0.20~0.30元/尺~2。这一年全县推广了20%,仅这项措施就增收了30多万元。如唐行乡菇农盛根发和华亭乡菇农孙台舍各种植1000尺~2,他们采收的泥边菇收入竟达300多元.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整床料料上床后,为了便于涂抹草泥,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县利用蘑菇房床栽草菇发展较快,为摸索稳产高产的栽培方法,我们采用各种材料作为“复土”试验,结果以复棉籽壳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一般可增产30—50%。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菇房准备:利用蘑菇生产结束后的菇房、床架及二次发酵的设备,经清洗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平菇畦床栽培产量,我们于1987以来,探索床栽与切块竖栽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平菇产量比常规床栽高20~30%,很受菇农欢迎.具体做法:分切块、立起和转运三个步骤.第一步切块,就是在畦床的二潮菇结束时,清理床面后用利刀将菌料垂直切成40×20厘米的菌块,再用铲子铲起.菌块四周要切得光滑,不能把菌块弄碎.第二步立起,就是将铲起的菌块竖立起来,先将床畦面打扫干净,撒一层生石灰粉,再将菌块排成行,行距25~  相似文献   

12.
高温蘑菇属高温型双环蘑菇,目前主要有"夏菇93"和"夏秀2000"两个品种,出菇温度范围为25~34℃,最适出菇温度27~32℃,子实体能在38℃下继续生长,适合于我国夏季高温季节栽培,夏季气温持续3个月在25℃以上的地区均能栽培。由于高温蘑菇栽培期为菇房(棚)夏休期,可利用已有的蘑菇房(棚)栽培,提高栽培设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俞木青 《食用菌》1996,18(2):33-34
随着蘑菇生产的发展,其病虫害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螨害,轻则使菇床退菌,推迟出菇,重则大幅度减产,甚至造成只菇无收,严重影响到菇农的经济和生产积极性。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害螨的方法,我们从1990年起对蘑菇菇房、培养料和菌种进行了取样调查,现将调查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平菇是一种性喜凉爽气候的食菌,可在春秋两季栽培。为探索春栽平菇的大面积高产规律,我们以本所菇房为基点,对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所的菇房系三幢座北向南草房,实用面积868尺~2,各房均设菇床4层,栽菇面积1533.2尺~2。菇床宽70~80厘米。以棉籽壳生料栽培,料水比为1:1.7  相似文献   

15.
董作为  张作卷 《食用菌》2002,24(3):25-26
苍南县是浙江省蘑菇重点产区 ,为充分发挥我县菇农技术、资源等优势 ,更好地利用夏季闲置的菇房 ,解决夏季鲜菇不足。 1998~ 1999年 ,我县有关部门组织技术骨干 ,在蘑菇主产区——马站镇进行了高温蘑菇菌种引选和栽培技术研究 ,成功地选出“夏菇 93”和“新登 96”两个适宜当地栽培的高温蘑菇菌株。现将高温蘑菇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方式 传统的塑料大棚栽培为低棚栽培 ,生产期遇上高温 ,菇房上层及四周气温较高 ,上层高温多湿 ,下层偏干 ,致使培养料偏干 ,相对湿度又过大 ,限制了高温蘑菇的均衡高产 ,相当部分的成菇还染上细菌性斑…  相似文献   

16.
冬闲田秧畦式栽培蘑菇,不用建蘑菇房、搭栽培架,培养料、覆土可以就地取材。一般栽培1000尺~2,可产鲜菇1150~1470斤,纯收入比室内搭架栽培的高20~30%,且栽菇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有利于作物增产。现将具体做法简介如下。 (一)选地作畦:田块应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村边,水源方便,土壤疏松肥沃。于单季中稻或晚稻收割后,犁翻晒白,耙细打碎,开  相似文献   

17.
阿魏蘑与杏鲍菇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证明,阿魏蘑和杏鲍菇最佳栽培模式为菌棒半脱袋竖向畦栽半覆土栽培模式;最适环境条件为菇房温度13~20℃,空气相对湿度85%~95%;最佳栽培设施为半地下冬暖式塑料大棚。  相似文献   

18.
蘑菇瘿蚊在漳州地区发生和为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顺章 《食用菌》2008,30(4):59-60
通过培养观察,蘑菇瘿蚊幼虫的适宜温度为16-18℃,相对湿度为80%~90%。在菌丝和子实体上主要进行无性繁殖,6-8d繁殖1次,每条老熟幼虫可产生6-17条小幼虫;蛹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气温35~36℃,相对湿度50%~60%条件下,可存活48d。对漳州三个蘑菇主产区蘑菇瘿蚊发生情况调查:子实体感染率10.6%~18.8%,菇房污染率33.3%~42.9%,主要以成虫在蘑菇菌丝阶段进入菇房产卵繁殖,蘑菇生长期以老熟幼虫无性繁殖的幼虫为害菌丝和子实体。蘑菇休闲期蘑菇瘿蚊以蛹的虫态存活,主要栖息地为蘑菇培养废料堆积地、菇房周边垃圾粪土及菇房内残留废料。  相似文献   

19.
龙海县草菇栽培历史悠久,但一直沿用室外堆畦栽培法,单产较低且不稳定。1984年推广了利用蘑菇房床架栽草菇,单产比过去提高了2~3倍。1985年我们在角美镇试验点栽培1000米~2,生物效率达23%左右。1986年5、6月全县推广面积达114万米~2,多数菇农获得丰收,生物效率达20~25%,全县  相似文献   

20.
巴西蘑菇又名小松菇 ,商品名姬松茸。福建省自 1992年引种至今 ,产品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栽规模逐年扩大 ,栽培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 ,产量和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本文着重介绍巴西蘑菇规范化高效优质栽培技术。1 标准化菇房的建造 菇房以座南朝北方向为佳 ,保湿、保温性能要好 ,空气流通、无直射阳光、保持内外部环境整洁。一座标准菇房的栽培面积为 15 0 m2 ,占地面积为宽 7m,长 11m。实际生产中一般为 2~ 4座甚至更多座的连体菇房规模栽培 ,省料 ,且省占地面积 ,每座菇房占地宽仅为 5 m,长 11m。其结构主要是借鉴蘑菇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