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不同生态型品种温光发育的互作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为控制不同温光组合条件下,对小麦不同生态型品种发育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和光长二者之一成为限制发育的因子时都表现为累积效应;二者同时作用于发育时表现为互作效应.采用二元高次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分析温光及其互作效应与发育的关系,得知小麦不同生态型品种对影响发育的主导因子及其作用方式的反应不同。最终将不同生态型品种对温光互作效应的反应分为四个类型:高温长日型、高温短日型、低温长日型和低温短日型。  相似文献   

2.
普通小麦的春化相日长反应是对气候生态适应的特性,与品种起源地的气候条件有关,是连续变异序列,分别受不同的遗传基因控制,可以单独或者共同发生作用。我国普通小麦品种的温光组合方式,可分为15个主要基本类型,此外.还有短日春化效应的品种,既可秋播又可春播的双性小麦品种,以及对生长温度反应也不相同的小麦品种,李森科认为普通小麦属于低温春化长日照植物,只不过是某些品种所特有的一种发育方式。不论是春性植物还是越冬性植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其温光生态特性也必然是多态型的,阶段发育理论不具有普遍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华南三省、区(福建、广东、广西,下同)三年九次分期栽培试验,对全国十大麦区不同类型的三十一个小麦品种研究结果,冬性品种在华南秋、冬播均能抽穗、开花、结实,而且其生育期比在北方冬麦区的缩短。试验结果肯定了冬性小麦的光周期反应属长日照作物,而春化阶段则不同。有的品种不需经过低温春化阶段,只要满足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就能发育;有的以短日照代替低温春化作用;有的通过温、光的互补作用。这些结果对小麦栽培、育种和引种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存在于冬型小麦品种春化过程中的短日光周期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北京1982-1985年的小麦生态秋播试验中,冬型品种在每年的三个播期中都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但随着播期的推迟,每个品种的生育天数逐渐减少。这种差异是由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差异决定的。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是春化过程天数的标志。这段时间在品种的不同播期中具有相同范围低温或较低温度的积温,但日长不同并且都较短。在冬型小麦的春化过程中有短日光周期效应。  相似文献   

5.
将从国内部分区域搜集到的12种小麦分别于10月和2月下旬以及5月和7月上旬播种,并对其结实率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特性小麦品种在减数分裂期因遇到高温而造成不育的差异。结果表明:减数分裂期遇到高温结实率较低,种植区域的温度和环境直接影响结实率。秋季播种小麦时,河南品种在减数分裂期日高温和日低温分别处在22.4和12.0℃左右时,结实率为62%~79%;陕西品种的减数分裂期日高温处在20~24℃,低温处在12.0℃左右时,结实率为42%~71%。同样是春小麦,同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生长的品种相比,引进的品种处于减数分裂期且遇高温时结实率明显降低,热带小麦生育品种的亲本可选择范围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6.
小麦在它的发育过程中要通过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春化阶段是小麦的第一个发育阶段,温度条件在这个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它要求一定时同的低温条件,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小麦就不能通过春化阶段,也就完不成生命周期。 不同的小麦品种。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和时问长短是不同的。我国的秋播小麦因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和天数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PDJ对不同温度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DJ(prophyl dihydro jasmonate,丙基双氢茉莉酮酸酯)对3个小麦品种发芽和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试验,对不同温度下小麦的发芽势、芽长、平均根长、最大根长和根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一定浓度下,PDJ对供试的春小麦和冬小麦抗寒性均有影响。对不同的小麦品种,PDJ起到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浓度有区别,不同温度下起作用的浓度也有差异。同时发现,PDJ对小麦抗低温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小麦对PDJ的反应比较迟钝,而在一定低温胁迫下则表现比较敏感,但胁迫过强时,这种作用又会变得不明显。总之,不论在常温还是低温胁迫下,PDJ对小麦的发芽和幼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并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处理浓度加大,小麦的芽长和根长都增大,而到一定高的浓度下又会造成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温对小麦几丁质酶基因的影响。[方法]对120个小麦品种进行低温处理,测定处理前后的小麦几丁质酶活力,分析低温对小麦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常温下45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在0.5~0.8,42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在0.8~1.1,几丁质酶活性小于0.5和大于1.1的小麦品种仅占所测定小麦品种总量的27.5%。低温培养后所有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麦几丁质酶活性的升高范围为0~1,74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升高了0~0.2,占所测小麦品种总量的61.7%;37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升高了0.2~0.4,仅9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升高了0.4以上,占所测小麦品种总量的7.5%。[结论]低温条件诱导了小麦中的几丁质酶基因表达,从而抵抗不利环境。  相似文献   

9.
小麦冻害的预防与补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是耐寒性较强的作物.入冬后,小麦若经过低温锻炼,抗寒能力大大增强,若未经过低温锻炼,或播种过早、生长过旺、管理粗放的麦苗,因抗寒力差,在气温突然下降时,都易产生冻害.一、小麦冻害的预防措施1.种植抗寒能力强的品种冬季寒冷的地区宜选用半冬性或冬性品种.2.适时播种适时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利用冬前热量资源,在越冬前长出一定数量的分蘖,扎好根系,形成壮苗.一般要求小麦播种到越冬形成2~3个分蘖,有效积温300℃左右.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12~20日,蒙城县普降大雪,厚度达25cm以上,由于低温持续时间长,给越冬作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蒙城县小麦冻害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小麦春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 0 2~ 2 0 0 3年度河南省乃至黄淮麦区气候特殊 ,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利弊相当。总的气候特点是播种前期干旱 ,一部分麦田抢墒或造墒播种 ,冬前出现旺长。大部分麦田播种后 ( 1 0月 1 7日以后 )持续低温 ,冬前热量不足 ,冬前分蘖偏少。 1 2月下旬和 1月上旬出现强寒流天气 (极端最低气温 - 1 0~ - 1 3℃ ) ,且低温持续时间长 ,大部分品种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 ,尤其是早播的春性品种冻害严重。春季雨水多、温度低 ,小麦返青、拔节、抽穗晚 ,纹枯病发生早且重 ,白粉病、锈病发病晚 ,但上升快 ,在我省中南部地区 (南阳、驻马店、周口、漯…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拔节期低温胁迫下不同水处理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给抗寒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近年来在河北省中北部审定、推广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智能温室模拟低温胁迫条件,同时设置不同水处理方式:冬后浇1水(节水常温,W1;节水低温,W3)、浇2水(丰水常温,CK;丰水低温,W2),分析了低温胁迫下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下降,但同等温度条件下,随灌水量的增加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亦显著增加。低温和节水均导致不同小麦品种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保麦10号不同处理间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变化幅度较小,且具有一定的高产稳产潜力,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3.
光周期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穗分化期均受到光照长度的控制,在全期短日照条件下,二棱期、护颖期、雌雄蕊分化期的出现受到强烈的抑制.在前期长日照的基础上,不同时间转入短日照后.随时间后延,短日抑制效应减弱.雌雄蕊期由长日转入短日时,依品种、温度及前期长日照的日照长度不同,穗分化进程所受抑制程度有差别,光周期不敏感品种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基本不受影响.小麦幼穗分化对光周期变化的反应具有'滞后"现象.本文认为,随品种、温度及日照长度的不同,小麦对光周期反应的要求可能在二棱-抽穗的任一时期内完成.不宜用某一特定的穗分化期来标志光照阶段的开始与结束.  相似文献   

14.
赵俊杰  荆树科  欧行奇  周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68-19268,19274
[目的]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经低温处理后其叶片中POD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对5个品种的小麦在4℃下进行了的1、3、5 d的低温处理,然后在室温下恢复生长1、3、5 d,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叶片中POD活性的变化。[结果]经过低温处理后,不同品种的小麦叶片中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恢复生长后,5个品种的小麦叶中POD活性仍然高于对照。[结论]POD活性变化与小麦抗寒性之间关系密切,可作为小麦抗寒性鉴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低温冻害是中国北部平原冬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重大灾害之一,并导致了小麦的严重减产。本文主要研究了低温对不同播期和品种冬小麦冻害的影响。三个小麦品种分别为:郑麦9023,皖麦48和皖麦50;两个播期分别为9月25和10月5号。采用植物解剖学的方法观察了低温对三个小麦品种细胞的影响发现,播种较早的小麦相对于适期播种的小麦,在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情况下突遇低温发生了严重的质壁分离。不同小麦品种和部位间的质壁分离程度差异显著,且质壁分离程度和低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郑麦9023和皖麦48相比,皖麦50具有较好的抗寒性,且郑麦9023和皖麦48在抗寒性方面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得出,通过采取适当的品种和播期可以改善小麦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小麦品种水分胁迫下的萌发特性。[方法]以清水为对照,对4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萌发的影响。[结果]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胚芽鞘长、主胚根长、侧胚根的长度和数目以及发芽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洛旱2号和洛旱6号受抑制的程度小,豫麦34和郑州9023受抑制的程度大。各品种对照和处理的胚芽鞘长、主胚根长、侧胚根的长度和数目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水分胁迫对4个小麦品种的发芽率有显著影响。[结论]萌发期胚芽鞘长和主胚根长可作为小麦抗旱性鉴定的指标,而侧胚根的长度和数目与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选用6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盆栽和药隔期低温胁迫的方法,研究药隔期低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穗部结实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药隔期-2℃低温胁迫24 h和48 h对小麦的生长状态、结实率及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温胁迫24 h大部分品种结实率降低不明显,胁迫48 h降低幅度明显增大,表明-2℃低温胁迫时间越长,小麦受害越重。根据结实率的变化判定,6个品种的耐倒春寒能力表现为济麦22、临麦4号﹥烟农19﹥鲁原502、济南17和周麦18。  相似文献   

18.
<正> 商丘地区1991年从5月23日起到6月6日止,出现了连续14天的阴雨低温天气。其间直接日照时数仅有4.3小时,日均0.31小时,比常年减少96.6%;降雨总量83.8mm,日均5.99mm,较常年增加两倍以上;日平均气温较常年低4.7℃。此时正值小麦进入乳熟阶段。为明确长期阴雨低温天气对小麦籽粒发育和灌浆成熟的影响,探讨不同小麦品种对这种天气的适应能力,寻求稳定与提高  相似文献   

19.
低温冷害下播期对不同小麦品种抗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科学》2019,(10):28-34
为了研究低温冷害下播期对不同小麦品种抗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高产品种济麦22和强筋品种济麦229为材料,于2017—2018年小麦生长季,在监测试验点低温冷害发生过程中气温变化前提下,比较低温冷害下4个播期(10月1日、12日、20日、28日)处理小麦叶片的饱和渗透势和SPAD值、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SPAD值、小穗结实率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济麦22播期推迟至10月20日时,受低温冷害影响,上述指标及叶片饱和渗透势与10月12日播种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播期推迟至10月28日,小麦叶片抗冻能力显著提高,但籽粒产量显著下降。济麦229的10月12日播种处理,上述指标与10月1日播种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播期推迟至10月20日,叶片抗冻能力及籽粒产量均显著下降,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Pn、SPAD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综合考虑上述各生理指标及籽粒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济麦22可适期晚播至10月20日,济麦229可适期晚播至10月12日。  相似文献   

20.
1983—1985年在河北省邯郸地区,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进行播种期试验所得结果指出:(1)播种期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阶段;(2)主茎冬前叶片数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减少,春生叶片数则略呈增加趋势,小麦每出生一叶,平均需≥0℃积温87℃左右;(3)不论播种期早晚,达到一定积温,幼苗长到一定叶龄,生长锥都能进入伸长期和单棱期,但没有一定低温不能进入二棱期,生长锥能否进入二棱期是发育成穗的关键;(4)小麦越冬死亡率与生长锥距地表深浅关系密切;(5)本文还论述了小麦不同类型品种的适宜播种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