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特有濒危植物中甸刺玫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地踏勘及民间访问,对中甸刺玫的地理分布、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据此分析了其濒危原因。调查结果表明:中甸刺玫的地理分布区域十分狭窄,且呈零星或小片状间断分布;在12个中甸刺玫种群分布地中共观测到172株(含幼树)个体。种群规模小,各种群分布地中的中甸刺玫个体数有很大差异,最大的种群分布地为56株,最小种群分布地仅1株,超过10株的种群分布地仅3个。种群中植株的年龄结构表明,中甸刺玫种群的老龄植株较多,幼龄个体数量稀少,缺乏后续资源,而处于衰退期。人类活动影响和自身更新困难是导致中甸刺玫濒危的原因。根据中甸刺玫的资源现状,提出如下合理保护的建议:(1)在中甸刺玫自然分布区内设立保护小区,实施就地保护;(2)重视中甸刺玫规模化繁殖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展迁地保护和种群回归工作;(3)利用藏族宗教信仰进行中甸刺玫保护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二郎山特有濒危植物光叶蕨自然居群3个自然样地的调查,采用定量分析法研究了光叶蕨所处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及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光叶蕨生态位宽度在群落共有种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在群落中,光叶蕨为斑块状间断分布,处于伴生从属地位;由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分析可知,共有种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物种间关系复杂,对资源的利用趋于共享。对其濒危原因的分析表明,生境条件恶劣和自身竞争力低是导致光叶蕨濒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八蕊单室茱萸为云南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访问调查,确定八蕊单室茱萸可能分布的区域,开展种群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八蕊单室茱萸目前仅在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有10个天然种群,其种群规模已低于最小可存活种群,属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亟需开展保护工作。生境破坏和生境片段化是导致八蕊单室茱单室茱萸濒危的人为因素。提出收集种质资源、营建和管护近地保护种群、建立迁地和回归种群等保育建议。  相似文献   

4.
谭卫宁 《广西林业科学》2009,38(3):187-189,196
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兜兰属(兰科)植物进行了调查,保护区内分布有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硬叶兜兰(P.micranthum)、白花兜兰(P.emersonii)、麻栗坡兜兰(P.malipoense)和带叶兜兰(P.hirsutissimum)共5种,在其资源现状、分布特征及保护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及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遂昌县珍稀濒危树种资源及其分布,以探求其资源的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对该县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采集到珍稀濒危树种腊叶标本14份,同时对全县珍稀濒危树种的分布范围、种群数量、现状及保护价值等进行论述,并提出了扩大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面积等具体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6.
毛果木莲为中国云南特有珍稀树种,据文献记载仅分布于云南省屏边县"大围山",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于2008和2010年对毛果木莲在云南大围山地区资源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种群现状、自然更新能力、当地居民的利用及导致树种濒危的可能因素,指出其种质资源有效保护所面对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贵阳市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及濒危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贵阳市共有珍稀濒危植物16种,隶属于11科11属,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人为因素是其致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濒危植物资源冷杉的种群保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濒危植物保护是全球范围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资源冷杉是极度濒危的物种,其保护现状令人堪忧。长期的人为干扰,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目前调查地区仅存不到600株。因此,应针对资源冷杉的濒危现状,从种群生态学、生殖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研究,从种群生活史的途径和分子水平揭示种群生态机理.以及在自然状态下的濒危过程和致危机制,通过基础研究和生境管理,使生态环境恢复,种群数量扩大,达到保护资源冷杉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东北红豆杉天然种群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红豆杉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濒危物种。通过对辽宁省现存东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特征、种群数量以及种群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天然东北红豆杉仅存60株;在5个区域呈相对集中分布;个体林木胸径分布在6cm以下;种群结构不均衡,通过自然繁育困难。亟待加强保护和人工促进种群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云南火焰兰分布、群落及种群现状等特征,根据其种群生长和环境情况,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标本记录、实地群落及种群现状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发现并确认云南火焰兰分布于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发现共有两个分布点,位于海拔1 042 1 135 m的低山山地;(2)原文献记录中海拔500 m左右分布点的元江河谷原生境已变为农业耕作区,其原有分布点的种群已消失;(3)云南火焰兰种群数量极少,仅12株,除1株幼苗外均为成年植株,是典型的衰退型种群;(4)云南火焰兰更新困难,初步研究认为开花不结实是云南火焰兰濒危的直接原因,生存环境苛刻、种子繁殖率低、种群密度小等更加剧其濒危。[结论]云南火焰兰分布地植被群落类型主要为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仅发现12株云南火焰兰,其花而不实,更新幼苗仅1株,自然更新受限。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特有植物大果青杄(Picea neoveitchii Mast.)在甘肃省舟曲县境内的地理分布、自然境况及种群大小等种群特性进行研究,并掌握其种子形态特征、发芽能力和物候期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大果青杄在甘肃南部主要分布于舟曲县插岗乡角绕村至鬼门关之间,拱坝河两岸,种群分布狭窄,种质资源少,估算出大果青杄群落原始分布面积为81.48hm~2,大果青杄3 000余株。现有大果青杄自然集群为小种群,年龄结构不合理,种群处于衰退阶段。结实量小,病虫害严重,自然生境的破坏,土壤种子库中空种子极高是造成大果青杄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保护区外,植物种群受到的负面影响因素很多,森林破碎化、人为砍伐、火烧等人为干扰都会影响濒危植物种群的生存、生长与发育,为了定量探索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种群的保护效果,本文以濒危植物青梅(Vatica mangachapoi)为例,采用样方法对昌江县自然保护区内和自然保护区外开展青梅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进而从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方面对青梅种群的种群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无论自然保护区内外,青梅种群为集群分布,但在自然保护区外,青梅种群集群程度更强,不利于其种群的扩散;2)在自然保护区外,青梅种群的幼苗、幼树很少,青梅种群结构表现为衰退型,而自然保护区内青梅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3)在自然保护区外,存活曲线表明青梅种群接近DeeveyⅠ型;在自然保护区内,存活曲线表明青梅种群开始时接近DeeveyⅢ型;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的保护效果非常明显。海南较多的保护物种与青梅的生态学特性类似,多为濒危物种,需要连续性、少人为干扰的生存、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对保护濒危植物种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是园林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岷江上游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历时2a的调查研究表明,该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仅在此次调查中就涉及到54科174属546种,分别占该区已知雏管束植物总科、属、种数的34.8%、29.1%和27.8%,其观赏特性与园林用途多种多样,区系分布表现出极高的种群多样性。资源分布总体趋势为低海拔地区多于高海拔地区,但不同观赏特性的植物资源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某些观赏植物种群分布范围狭窄或处于濒危状态;一些植物拥有多种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在不同海拔地区针对植物资源建立一定数量的自然保护区,并深入开展资源调查研究工作,探索资源开发与经营的合理模式,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为发展园林产业和其他生物产业提供可持续的供给源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安徽省金寨县银缕梅栖息地和资源现状的调查,从空间分布、种群结构特征、年龄特征、空间结构等方面对银缕梅种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缕梅主要分布在海拔400~700m的低山,均为聚集型空间分布;银缕梅种群多为伴生种,仅个别种群可在局部区域为优势种;银缕梅Ⅱ龄级和Ⅲ龄级幼树数居多,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但分蘖萌生也是银缕梅的重要繁殖方式;银缕梅种群死亡率,都有出现负值的现象,说明种群波动性较大,有迅速发展或衰落的情况存在。因此,金寨县范围内急需开展有针对性的银缕梅保护工作,并进一步加强银缕梅的人工繁育和濒危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丽水市自然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有4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4种.在对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主要区别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建设、建立珍稀植物和种群资源档案等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是中国竹类植物分布最丰富的地区,原始属种高度集中,生态类型齐全,全省分布广泛,属种种类丰富,其中53种为珍稀濒危竹种。文章介绍了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的资源状况和保护现状,提出了保护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的建议。文章认为应将云南分布面积在2 000 hm2以下的竹种纳入极小种群植物保护之列,并构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体系;同时保存和扩繁云南竹类极小天然种群,缓解濒危态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根据天全县横斑锦蛇极小种群资源调查,结合现有横斑锦蛇发现点的生境条件,研究和分析横斑锦蛇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旨在为横斑锦蛇种群保护和扩大种群数量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一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样线法对广东省70个自然保护地的桫椤科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对其分布与种群数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个自然保护地和若干非自然保护地中有32个自然保护地和3个非自然保护地共出现桫椤科植物5种,种类占广东省全部9种的55.56%。其中32个自然保护地中有桫椤1040株;6个自然保护地有大叶黑桫椤428株;3个自然保护地有粗齿桫椤270株;15个自然保护地有黑桫椤676株;14个自然保护地有小黑桫椤400株。提出了对其中的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桫椤、大叶黑桫椤和黑桫椤),尤其是非自然保护地中的种群需加强监管、宣传和科研力度,以保证其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正>要闻云南福贡发现濒危植物彩云兜兰野生居群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贡段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彩云兜兰。这是我国目前唯一已知的彩云兜兰野生居群。彩云兜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物种,在《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极危(CR)物种,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河北省分布的17种、栽培的9种珍稀濒危植物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加强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认为,加强保护宣传和科普工作、加强资源调查、保护好植物种群的生态环境,积极开展引种驯化的科学研究、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加强学术交流,是切实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维持并逐步扩大种群数量、长期稳定地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