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如何搞好建昌黑山羊圈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苍 《四川畜牧兽医》2002,29(12):44-44
1圈养的原则1.1提倡修楼圈圈舍的修建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较暖和的地方注意夏天通风,保持凉爽,较寒冷的地方注意冬春保暖。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群众经济条件因地制宜,经济适用,0.8~1m2/羊、5~20只/圈为宜,准备好大小不等的2~3个羊圈,便于分圈饲养发情公羊、怀孕母羊、羔羊。1.2充分利用土地大量种植各种优质牧草,做好牧草加工贮备解决冬春缺草季节草料供应,采用间作、套作、轮作种草、退耕种草、田边地角种草,多样种植各种适宜优质牧草,按养5只羊需667m2(一市亩)草计划种植,有条件的地方同时刈割…  相似文献   

2.
1.圈舍管理 羊圈应建在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出牧方便的地方,按每只羊占地1~1.2m2的面积修建。羊圈应为用木条或竹子修成的带缝离地楼圈。圈舍应保证通风、干燥、清洁。夏秋阴雨季节应防止漏雨,冬春寒冷季节,舍内地面应用吸湿性较强的干草做垫草。圈内的墙壁和地面要定期用3%~5%碱水或10%~20%石灰水消毒。2 产羔母羊的管理2.1 母羊怀孕后期,胎儿生长迅速,母体所需营养物质多,此时应加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混合精料。羊只放牧时注意不追赶、不鞭打,避免惊吓,跳沟。2.2 母羊产羔后应在就近的优质草地上放牧,…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川西北红原县实际生产中的联户草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生产条件下不同载畜量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动态特征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载畜量的增加,冬草场坡地的优势种无脉苔草、垂穗披碱草和四川嵩草逐渐减少,杂类草鹅绒委陵菜和翻白委陵菜逐渐增加;夏草场平地的优势种逐渐由木里苔草变为华扁穗草、发草、乌拉苔草和藏嵩草;而不同放牧率的冬草场坡地和夏草场平地之间土壤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不论是冬草场坡地和夏草场平地,优良牧草比例均随载畜量的加大而逐渐下降;地上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均在适度放牧状况下较高,川西北高寒地区联户经营下的冬草场坡地适宜载畜量为0.97头/hm2,夏草场平地为1.14~1.33头/hm2。  相似文献   

4.
1种草养鹅模式1.1种草养鹅模式一用黑牧草或冬牧一70黑麦草种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供草期11月至翌年6月上旬,667 m2产量可达8 000 kg,分批刈割喂鹅,每667 m2可养鹅200~250只。分3~4批套养,第1批11月份进雏鹅30只/667 m2,次年1月  相似文献   

5.
冬季牧羊七项要点于海生(河北承德县大营子乡畜牧站067400)1.要选择牧草较好、暖和避风的草场作冬牧地,使羊少走路、多吃草、保持膘情。2.根据天气选择远近牧场放牧,在极冷的天气,要在离羊圈较近的牧场放牧,即可保持活动量,又要稳定相对的出圈门和入圈门...  相似文献   

6.
羊吃吊草好     
羊天生有一种“洁净癖”,饲草一旦被污染,羊就不吃了。冬春季节青草枯蒌,羊只由放牧转为圈养,如果把草随便扔在羊圈舍内,被烘便污染或踩踏后,不但浪费了大量的饲草,而且还影响圈舍内的卫生。如果把饲草捆成把吊挂起来,则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藏草原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载过牧、草畜矛盾、鼠虫害和人为破坏等问题是西藏草地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藏北"冬圈夏草"模式,人工草地平均鲜草产量高达28 500 kg/hm<'2>以上.在免耕补播改良天然草地方面,草地植被种类增加5~8种,披碱草高度较对照区高出18 cm,苔草高出4 cm,其总盖度较对照区高出近20%.而施肥试验草层高度较对照区增加了1.5 cm,其盖度由55%增加至90%,增幅为35%.合理的载畜量、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地和开展牧草育种等是解决西藏草地问题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8.
甘孜州红豆草种植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伟 《四川草原》2001,(2):13-15,57
在甘孜州 1 8个县不同海拔区域开展了红豆草种植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红豆草在甘孜州海拔370 0m以下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第二年鲜草产量可达到 2 2 5t/hm2 ,可在高寒地区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牧业知识     
1.为什么羊吃吊草好? 羊天生有一种洁净癖,饲草一被污染,或人向上面吐一口唾沫,它就不吃了。冬春季节青草枯姜,羊只由放牧转为圈养,如果把草随便扔在羊圈里,被粪尿污染或踩踏后,羊就不吃了,就会浪费大量饲草,羊还吃不好。  相似文献   

10.
籽粒苋在山地种植,在缺水、土壤肥力差条件下,在云南省山区种植鲜草产量可饲鲜草部分46t/hm^2,子实产量高5.8t/hm^2,为山区冬春季节缺草问题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ia)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林地腐殖质土壤并与7种常见豆科牧草的枯落物进行120 d混合分解培养试验,分析牧草枯落物对刺槐纯林土壤性质的改良和土壤极化的防治效应.结果表明:对于黄土丘陵区(黄陵)刺槐纯林土壤,苜蓿(Medicago sativa)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次为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而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具有明显的恶化作用,其次为毛苕子(Vicia villos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对于黄土残塬沟壑区(淳化)刺槐纯林土壤,草木樨和沙打旺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次为毛苕子;而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具有明显的恶化作用,其次为红豆草.  相似文献   

12.
纯林对土壤养分的选择性利用和单一枯落物的特殊影响是导致人工林土壤极化的重要原因,利用牧草枯落物施肥或直接营造林草复合植被是防治和修复纯林土壤极化的最快捷且有效的措施。针对渭北残塬沟壑区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纯林,在前期关于土壤极化的研究基础上,通过7种常见豆科牧草枯落物与林地腐殖质层土壤的混合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牧草枯落物对针叶纯林土壤极化的修复效应,以此作为选择适宜修复牧草种的依据。结果表明:对油松纯林土壤,苜蓿(Medicago sativa)具有明显的综合修复效应,其次为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可作为与油松复合种植的优选牧草,而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毛苕子(Vicia villos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造成土壤性质一定的衰退;对侧柏纯林土壤,红豆草具有明显的综合修复效应,其次为苜蓿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可作为与侧柏复合种植的优选牧草,而毛苕子和小冠花则造成土壤性质一定的衰退。  相似文献   

13.
采集黄土高原丘陵区和残塬区典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纯林和荒地腐殖层土壤对10种常见植物进行盆栽试验,跟踪测定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丘陵区油松纯林土壤显著抑制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种子萌发,显著降低紫穗槐(Amorpha fraticosa)、苜蓿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的苗高、根长和生物量生长,以及紫穗槐和草木樨的叶片叶绿素含量、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且显著提高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毛苕子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残塬区油松纯林土壤显著抑制沙棘和苜蓿种子萌发,以及胡枝子、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和苜蓿的苗高和生物量生长,降低了草木樨、苜蓿的叶绿素含量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草木樨的CAT活性,显著提高柠条、紫穗槐、小冠花和毛苕子的MDA含量。表明黄土丘陵区油松纯林腐殖层土壤对紫穗槐、苜蓿、草木樨、毛苕子、刺槐和沙打旺以及黄土残塬区油松纯林腐殖层土壤对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苜蓿、和沙打旺综合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刈割扰动下半干旱区豆科牧草种间关系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苜蓿和沙打旺根据生物替代设计组成的简单混播种群为对象,通过调查2种牧草在刈割扰动下的生长反应,比较了单混播处理条件下3种播种密度刈割处理的种间关系和补偿性反应特点,探讨了种群稳定与演替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苜蓿和沙打旺在刈割条件下,土壤水分利用竞争空间上移 20 cm,并且水分利用呈增加趋势,土壤平均水分为15%。刈割诱导低密度混播处理和高密度苜蓿单播处理土壤水分最高,分别达15.6%和15.8%。单播下,刈割可诱导中高密度单播沙打旺处理产量分别增加33%和29%,而混播方式下,刈割均导致沙打旺和苜蓿株高、分枝数和地上部生物量小于对照。在刈割干扰下,相比对照,苜蓿与沙打旺两者仍然为资源共享关系,但互利共生程度下降了21%,而混播种群中苜蓿对沙打旺的相对竞争力增加了17%。不论单播还是混播,刈割均可引发2种牧草显著的补偿机制。同时发现刈割干扰可激发更强的自疏作用。2种牧草的生长指标呈下降趋势可能是干旱、刈割和种间竞争或化感协同胁迫作用的结果,但共存与补偿机制有利于减缓这种负面效应。沙打旺和苜蓿的更新补偿时间上的异质性,实现资源利用生态位的分离,从而调控着2种牧草组成的种群稳定性,这对理解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植被措施对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径流产沙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内蒙古准格尔旗永利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放水冲刷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放水流量下(5,10,15,20 L·min-1)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条播、沙柳(Salix cheilophila)方格+沙打旺撒播、沙打旺撒播、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撒播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撒播等植被措施对边坡径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措施坡面入渗率较裸地增大7.55%~192.19%,沙打旺条播和沙柳+沙打旺撒播的入渗率随放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而裸地、沙打旺撒播、草木樨撒播、紫花苜蓿撒播入渗率随着放水流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植被措施坡面的径流量较裸地减少0.97%~90.49%。放水流量为5~15 L·min-1时,沙打旺减水效果最好,流量为20 L·min-1时,撒播紫花苜蓿减水效益最高。各植被措施的径流量与放水流量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植被措施坡面的产沙量较裸地减小63.45%~93.27%,撒播紫花苜蓿的减沙效果最佳,条播沙打旺次之。各植被措施的产沙量与放水流量均呈显著幂函数关系。结果可为风蚀水蚀交错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植被防护措施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红豆草苜蓿不同栽培模式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那吾乡高寒牧区,进行了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单播和混播模式下的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苜蓿混播是高寒牧区建立优质多年生豆科牧草人工草地的最佳技术模式,其次为单播红豆草,单播苜蓿产量最低.混播第2年干草产量达到12 136 kg/hm2,分别比单播红豆草和单播苜蓿提高14...  相似文献   

17.
2006~2007年在合作市那吾乡格河自然村和舟曲自然村,进行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苜蓿人工草地混播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地区红豆草和苜蓿的混播不宜作为收种草地利用,但作为收草利用是一种较好的混播模式.在播种第二年混播草地干草产量达15 359kg/hm2,高出当地燕麦1.76倍,新增产值达15 773元/公顷,比当地燕麦高3.15倍;第一茬干草含粗蛋白18.12%,第二茬含粗蛋白16.39%,共增产粗蛋白2 843.51kg/hm2,是种植燕麦的2.8倍,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干旱区农田牧草水分平衡规律及更新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水量仅300mm左右的旱农区发展农田草业,草种的更新周期受土壤水分平衡规律的影响,多年生豆科牧草苜蓿和沙打旺种植物时间不得超过3年,第3年产草量明显下降;地下根量呈递增趋势,水分平衡规律失调,部分植株因干旱而死亡,牧草的更新周期以3年为好。  相似文献   

20.
大田条件下采用生态替代试验对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单播及混播的当年草地进行地上生物量动态及种间竞争的研究。结果表明:单混播苜蓿地上生物量与其绝对生长速率显著大于沙打旺,并且随播种密度升高而增大,3种密度下苜蓿单混播生产力均在2005年6月最高,其中两牧草地上生物量的累积与返青天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密度处理下两牧草表现为阶段性的资源共享和资源竞争关系,随密度增大,资源共享程度降低,而资源竞争反之。但中高密度下整个生育期内苜蓿的相对竞争力均高于沙打旺,低密度在返青后开始出现种间竞争关系,随生育期变化竞争增强。混播当年苜蓿竞争力始终大于沙打旺,其中密度效应为两者种间关系调节的重要影响因素。混播中苜蓿生物量与苜蓿对沙打旺的竞争优势为性状互利关系。因此,植物生产力对物种种间关系的积极响应可能为旱生环境中植物生活史对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