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光 《中国家禽》1999,21(10):26-26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常发生于25日龄以内的雏鸭,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鸭病毒性肝炎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很少见于报道。本文报道一起鸭病毒性肝炎与曲霉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1发病情况1999年4月13日,我县某农户从浙江省长兴市购进1日龄商品代樱桃谷鸭2000只,利用鱼塘水面饲养。在饲养场地上有一棵已经腐烂的老树桩,雏鸭经常成群的去采食腐烂的树桩木屑。4月18日突然死亡雏鸭4只,叨日夜间死亡28只。于ZIH取病鸭作兽医实验室诊断。ZIM床症状雏鸭突然发病、精神沉郁、呆滞、食欲减退或废绝。行…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常发生于25日龄以内的雏鸭,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鸭病毒性肝炎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很少见于报道。1发病情况2004年5月14日,我县某农户从江苏省建湖县购进1日龄商品代樱桃谷鸭2000只,利用鱼塘水面饲养。5月18日突然死亡雏鸭4只,20日夜间死亡28只。于21日取病鸭作兽医实验室诊断。2临床症状雏鸭突然发病、精神沉郁、呆滞、食欲减退或废绝。行动迟缓,离群独处,不能随鸭群活动。眼半闭,呈昏睡状。缩颈拱背,翅膀下垂。眼鼻流液,有甩鼻涕现象,呼吸加快、喘气。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10日,山东省临沂市某养鸭场饲养的2100余只樱桃谷鸭,于13日龄开始突然发病,27日找笔者诊疗。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等,诊断为肉鸭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传染性浆膜炎。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除90余只重症雏鸭死亡外,其余均慢慢好转,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04年12月10日,养鸭户孙某从某个体孵鸭场购进2100余只樱桃谷鸭,按传统方式饲养,未进行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结果于23日开始突然发病,24日病情加重,并迅速波及全群,到26日时已死亡210多只。发病后曾用环丙沙星、四环…  相似文献   

4.
一、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依兰乡明兴村金某养鸭专业户饲养成年樱桃谷鸭93只、雏鸭814只,从6月下旬开始雏鸭发病死亡,截止7月24日,雏鸭死亡491只,死亡率60.3%;成年鸭死亡6只,死亡率6.5%。经检查,在该户饲料中发现成块发霉的鱼粉,掰开后呈黄绿色,麦麸发暗变黑。凡从金家购雏同时购去饲料的农户,均发生死  相似文献   

5.
1997年10月8日,闽侯县青口镇一养鸭户饲养的樱桃谷鸭15日龄发病,死亡345羽,经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大肠杆菌和曲霉菌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闽侯县青口镇某养鸭户饲养两批鸭(1997年8月18日引进雏鸭1200羽,9月13日引进1300羽)。两批鸭群中间用网隔开。9月28日第一批鸭(40日龄)没发病,15日龄的第二批鸭开始发病,出现咳嗽,用红霉素喂1天,第2天咳嗽减少没再喂,过了4天出现死亡。病鸭有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疑为鸭病毒性肝炎,马上注射鸭肝卵黄抗体(此批鸭1日龄已注射过鸭肝疫苗),但鸭还是继续死亡,也曾用过庆…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与鸭疫里默氏菌病是3周内雏鸭最易感染、引起高发病率、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常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报道一起典型病例,供同仁和广大养鸭户参考。 1 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 2000年5月18日,我市某鸭专业户从南海购进2500羽樱桃谷肉鸭苗,地面散养,肉鸭苗从6日龄开始发病,死亡急,当天死亡43只,第2d死亡123只,第3d死亡321只,5月26日来我兽医门诊部诊断。对病死雏鸭剖检结合临诊症状,认定为雏鸭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病,后经取病料作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控制,共死亡587只雏鸭。 病雏鸭精神沉郁、流泪,双眼眶湿润;流白色粘液性鼻液;食欲减退或废绝,两腿软弱无力,行动迟缓;大多拉黄绿或灰绿黄水样粪便;发病几小时到1d,出现神经症状,全身抽搐,转圈、翻滚,头向后弯曲,腿后伸,呈角弓反张姿态死亡。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常发生于25日龄以内的雏鸭,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鸭病毒性肝炎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很少见于报道。笔者将一起鸭病毒性肝炎与曲霉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4年5月14日,我县某农户从江苏省建湖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传染病。自levine等于1945年春季观察到鸭雏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并于1950年首先在鸭胚中分离出鸭肝炎病毒(DHV)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先后报道了此病。我国黄均健(1963)报道最早在上海某些鸭场曾发生过DVH,随后许多省市相继报道了本病的发生,我省(1989)某两养鸭场发生雏鸭病毒性肝炎证实了本病不但在樱桃谷鸭中发病、流行以及本地杂交鸭雏人工致病试验时也可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此病病程短,发病迅速,死亡率高达50%~90%,对养鸭生产危害极大。该病自然流行时,多侵害4~8日龄的雏鸭。主要病变特征是肝肿大,有出血斑点,并伴发神经症状。笔者近2年来多次诊治1日龄经注射康复鸭血清但仍发生此病并引起死亡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2001年5月20日,我市某养殖基地从一养殖专业户购进1日龄樱桃谷鸭610只,当天按0.5~1毫升/只肌注康复鸭血清,生长情况一直正常,但到5月28日清晨打扫卫生时,发现少数雏鸭精神不振,闭目离群,行动蹒跚,并出现头向后抑、翅…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简称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对各品种的雏鸭均有易感性,主要感染5周龄以内的雏鸭,尤以2周龄以内的雏鸭最易感,表现为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常在出现角弓反张症状后死亡,主要病变特征为肝脏肿大和出血。该病常给养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999年11月长沙市某鸭场饲养的1服500只雏番鸭突然发病,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番鸭病毒性肝炎。现就该病的情况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1999年11月长沙市某鸭场饲养的1 500只雏番…  相似文献   

11.
1988年春,某鸭场饲养的雏鸭,发生了一种传播迅速、发病急、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发病情况:该鸭场于3月11日购进3320只樱桃谷鸭苗。进雏后,饲养管理正常,3月19日中午,突然大批发病,当日死亡92只,发病后第3天,死亡353只,是日为死亡高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25天龄内肉雏鸭最易感染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随着肉鸭养殖业的发展,集约化程度高、批量大,农户养殖环境条件差,饲养管理粗放,雏鸭病毒性肝炎继发大肠杆菌病的病例在临诊上比较多见,如处理不及时或不正确,死亡率极高,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报道一起典型的病例,供同仁和广大养鸭户参考。一、发病情况和临诊症状2000年5月16日, 我市某养鸭专业户从河南某种鸭场购进4 000羽北京肉鸭苗,利用水库网箱水面加棚圈饲养。肉鸭苗从3天龄开始发病,死亡急,当天死亡17只,第二天死亡178只,第三天死亡269只,5…  相似文献   

13.
我省某两个养鸭场雏鸭大批死亡,经我们综合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某两个养鸭场分别由外地引进1日龄樱桃谷鸭1500只和1700只。至3~4日龄时突然大批发病死亡,5~7日龄达高峰,最多时每日死亡近百只。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粉、痢菌净、灭霍灵、喹乙醇、亚硒酸钠等药物治疗无效。至20日龄后,死亡逐渐减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诊治及病原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就四川省泸县某鸭场一次雏鸭暴发以急性死亡、肝脏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利用鸭胚分离到的病毒株,经血清学中和试验证明为鸭病毒性肝炎Ⅰ型。 1 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剖检 泸县某养鸭场饲养天府肉鸭4500只,雏鸭饲养至6日龄开始出现死亡,一个星期内雏鸭死亡1200余只。发病初期雏鸭为突然死亡,后期病鸭表现精神不振,常  相似文献   

15.
寿光某养殖户饲养的7日龄的雏鸭急性发病,病鸭表现精神沉郁、畏寒、排黄绿色粪便等症状,经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副伤寒。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鸭病毒性肝炎在我县部分养鸭户所饲养的3周龄以内雏鸭中发生,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我县的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2001年1月下旬,我县张某从余姚引进1日龄雏鸭4000只,7日龄时发病,第一天死亡281只,第二天死亡330只。后经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并发沙门氏杆菌病,经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后,病情得到控制。2.临诊症状有的雏鸭不见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一般雏鸭发病初期表现精神委靡,羽毛松乱,缩颈呆立,眼半闭呈昏睡状。有的病鸭拉白色腥臭粪便,肛…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急性传染病,发病急、来势猛,病期短、死亡多。我市部分养鸭专业户饲养的雏鸭在今年发生病毒性肝炎,笔者采用中药对7户3880只雏鸭进行防治,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因疫病造成的死亡损失。用药的鸭群死亡损失控制在3.7%以内,对65只病鸭单独治疗试验,结果全部存活。一、发病情况市郊三个乡镇先后有7户专业户雏鸭发生病毒性肝炎,共计为3880只鸭,其中7—8日龄1030只,10日龄1350只,14日龄650只,21日龄250只,29日龄600只,以7—10日龄的鸭发病为多,同地饲养与同户饲养的成年鸭未见发病。鸭群发病有着共同的下列诱因:1.游水  相似文献   

18.
取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死鸭肝脏制成1:1匀浆,分别接种9日龄鸡胚和11日龄鸭胚,鸡、鸭胚均于接种后24~36小时全部死亡,取鸡胚尿囊膜制成1:2匀浆接种11日龄鸭胚,鸭胚于接种后64小时死亡,取鸡胚尿囊液回归4日龄雏鸭进行人工发病雏鸭于24~96小时全部死亡;用已知抗鸭肝病毒卵黄液对发病鸭群紧急被动免疫注射,病鸭群于注射后3天全面停止死亡,取鸡、鸭胚尿囊液制成油乳剂免疫产蛋鸡,免疫后21天的鸡卵黄经3倍稀释,1ml可抵抗10~(-2)0.5ml鸡胚尿囊液对2日龄樱桃谷鸭的致病性,获100%保护,而对照鸭的发病率为100%,致死率为66.7%,从而确诊某鸭群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用鸭肝病毒无需灭活制成油乳剂免疫产蛋鸡以制取抗鸭肝病毒鸡源性卵黄抗体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易感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病程较短。发病初期,病鸭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市棚养樱桃谷肉鸭的养殖覆盖面的增大,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困扰着养殖户,影响着我市养鸭业的发展。现就雏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诊断与治疗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2年5月,我市新店镇某养殖户饲养的600羽13日龄雏鸭,发生一种以肝脏呈出血性炎症的传染病。发病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经市兽医站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