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性法氏囊病 ( 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引起的。该病 1年四季都发生 ,但 30日龄左右多发。发病率很高 ,致死率一般为 2 0 %~ 30 %,当有继发感染或合并感染时 ,致死率可超过 40 %,对养鸡业的危害特别严重。兽用复方黄芪冲剂是某公司生产的一种干扰素诱生剂 ,它的抗病毒原理是 :刺激巨噬细胞和 T淋巴细胞的功能 ,使 E花环形成细胞数增加以及诱导动物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 ,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经临床治疗试验 ,发现该药对 IBD有很好的治疗效果。1 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能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并发或继发其他多种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为2~3d,病程短,呈双尖峰死亡曲线。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传染性法氏囊病已经成为养鸡业生产中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传染病。该病不仅会导致鸡群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会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之为甘保罗病。  相似文献   

5.
李文良  卞汝霖 《中国家禽》1998,20(11):10-11
通过对全市IBD流行病学的调查,针对防治工作的混乱状况,探索出综合性防治技术,即: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搞好环境消毒,适时开展油乳剂灭活苗的防疫,及早使用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抗体治疗病鸡,并无害化处理病死鸡,以控制本病的流行。该技术在扬州地区11个县(...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免疫缺陷病,属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传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损害法氏囊等淋巴细胞为特征。是引起中雏和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本病一直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滨州市惠民、阳信、无棣等县内AA肉鸡、蛋鸡、817肉杂交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高,发病日龄提前,发病次数增多,有的鸡群防疫后就发病,使养殖户不敢防疫。发病后注射高免卵黄抗体,但隔一段时间还发病,用药费用高,注射抗体应激大,费时费力影响雏鸡生长  相似文献   

10.
如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许多鸡场都普遍存在。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临床表现为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不好走动,拥挤成堆,排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绒毛常有白色粪污,病鸡喜欢啄肛。剖检可见腿肌、胸肌有出血点,法氏囊高度水肿,明显肿大,浆膜面覆盖一层黄色胶状物。切开法氏囊可见充血或出血,内有较多的浆液、粘液或干酪状物。感染后期的病、死鸡,法氏囊则明显萎缩。腺胃、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肾肿大,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1临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不食,羽毛松乱,无光泽,怕冷扎堆儿,伴有颤抖;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2剖检变化头部、下额部的皮下组织水肿,似胶冻样,并有黄色液体浸润,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呈条纹状出血或斑点状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心包炎,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肠粘膜充血、水肿…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近十年来才发生较多的一种鸡病.不仅养鸡专业户、专业村的群养鸡多发,就是农家少量饲养的散养鸡也时有发生.1996~1997年我们在当时暴发IBD的养鸡专业村的赣县江口镇东风村进行了几种药物防治IBD的临症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14.
1 疾病概述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OBD)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又称甘保罗病,是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出血、坏死及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该病于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因此又称甘保罗病。  相似文献   

15.
朱保林 《畜牧与兽医》1989,21(4):165-166
<正> 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病,简称IBD(Infectious bursai diseaso),于1957年首次在美国发现,以后相继在各国有所发生。商水县近几年来也发生了该病的流行,为了弄清该病在我县的流行状况和感染的程度,以探讨该病的防制措施,我们于1988年5~7月份,对该病进行了细致的现场调查和实验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选用 13味中药组成“救鸡汤”方 ,预防和治疗鸡法氏囊病效果较好 ,同时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也有一定的疗效。1 方药及用法大青叶、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甘草、柴胡、当归、川芎、紫草、龙胆草、黄芪、黄芩各 6 0 g。浸泡后煎熬 ,取汁即为“救鸡汤”。亦可将上述药材粉碎 ,再按1%~ 2 %比例均匀混入饲料中。以上药材量可以防治 10 0 0~ 2 0 0 0只鸡 ,治疗量略大 ,采取自由饮水或自由采食 ,病鸡可采用滴鼻、灌服方法。一般饮水 1~ 2次即可 ,饮水前需停水半天。采取拌饲的 ,喂完按比例配制的饲料 (约一周 )即可达到防治效果。2 …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破坏中枢免疫系统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它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近年来严重成为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本文中,将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囊病,是雏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可增加多种疫病的易感性,可使养鸡户的经济遭受重大损失,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疫病之一。本病以2~6周龄的鸡最易感,全年都可发病,无季节性,发病突然,传染速度很快,在短时间内可传染整个鸡舍的鸡群。1发病情况2006年5月7日,温州市藤桥镇一养鸡户报告,有600羽三黄鸡,42日龄,5月5日开始发病,自称未用过法氏囊苗,用过药物氧氟沙星,未见好转,发病100多羽,死亡40多羽。2006年5月23日,藤桥镇另一养鸡户报告,有500羽三黄鸡,20日龄,5月19日开始发病,自称已用过法氏囊苗,用过强力霉素、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