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甬优7860是由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选用甬粳78A和F7540配组培育而成的籼粳交三系杂交稻品种,2020年通过福建省引种备案,2021—2022年在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作中稻示范试种,表现群体整齐、抗病性强、抗倒耐肥、丰产性好、后期转色好等特点。总结了甬优7860在霞浦县作中稻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引进21个籼粳杂交稻甬优系列组合在武义地区进行单季晚稻机插比较试验,对产量、生育期和农艺性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甬优12、甬优538、甬优1510、甬优8050、甬优7850、甬优15、甬优1140等组合产量高、生育期适宜,可在武义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甬优系列产量的增加主要依赖总颖花量、每穗粒数的增加,与有效穗、千粒重和结实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26个常规粳稻和籼粳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初步研究和分析了粳稻品种在渝东北地区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早熟或中熟中粳品种在渝东北地区生育期较为适宜,在育苗移栽和人工直播条件下均可安全生产,其中甬优1540、甬优1852、甬优2640、甬优3752、甬优4149、甬优4949、甬优4953、甬优6715、甬优7053等9个甬优系列早中熟籼粳杂交稻品种在人工直播栽培和育苗移栽条件下均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甬优1540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15A和F7540杂交培育出来的感温籼型三系杂交稻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2019年引进甬优1540到政和县石屯镇作菜后稻种植,结果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抗倒等特征.介绍甬优1540在政和县石屯镇作菜后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肥用量对甬优6号产量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友根 《中国稻米》2006,12(2):39-39
甬优6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的籼粳杂交晚稻,2003年温岭市引入种植,表现出超高产潜力.为探索甬优6号的适宜的氮肥用量,充分发掘该品种的高产潜能,笔者设计了针对该品种单季栽培的不同氮肥用量试验和大田氮肥用量调查.结果显示,纯氮用量每667m^2为15~17kg时甬优6号产量最高且稳定.  相似文献   

6.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系列及杂交籼稻钱优2号和常规粳稻浙粳88为材料,于主茎见穗开花日起,用人工气候箱低温(17℃)和适温(25℃)分别处理4d和7d,以室外自然温度为对照,研究不同籼粳成分水稻低温胁迫下籽粒的结实特性。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显著降低甬优系列的籽粒结实率和穗重,低温胁迫效应以处理7d较大。按照耐冷性指数来划分,甬优538、浙粳88、甬优10号、甬优6号和甬优15号为耐冷型,甬优8号、甬优12号、甬优9号和甬优17号为冷敏感型,其余为中间型。此外,甬优系列耐冷型与冷敏感型籼粳成分并无明显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温处理7d,相对冷敏指数与水稻结实率和空粒率极显著相关(r=-0.9552,0.9602)。  相似文献   

7.
基于浙江省苍南县甬优15示范种植情况,介绍了甬优15号特征特性,包括生育期适中、产量高、长势好及抗性强等方面,并总结了甬优15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张胜  林太赟 《中国稻米》2011,17(3):59-61
为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甬优9号的增产增效潜力,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甬优9号作单季晚稻栽培的产量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各产量因子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产量的贡献率,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甬优9号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确保高产所需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并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甬优1540作单季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汇总整理了2014-2019年浙江、江苏、福建、湖北、广西5省(自治区)16地、116组甬优1540产量性状的考查数据,比较了甬优1540不同产量水平下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变化趋势,运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探明了甬优1540的单季稻高产栽培技术途径为穗、...  相似文献   

10.
引进甬优9号、天优3301、宜优673、扬两优6号、丰两优1号等5个优质稻新组合与当地主推的优质稻品种佳辐占进行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甬优9号、天优3301、宜优673在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瘟性方面表现相对突出,具有在仙游县进一步示范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