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生祥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38-138,176
重阳木斑蛾(Histia rnodopeCram er)又名重阳木帆锦斑蛾,它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和蛹越冬,3月下旬幼虫化蛹越冬蛹羽化,第一代为4月上中旬到6月上中旬,第二代为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为8月上中旬至9月中旬,第四、五代发生期分别为9月中下旬,11月中下旬分别以蛹、幼虫越冬,防治应在3龄左右喷洒胃毒剂或触杀剂均可。  相似文献   

2.
水稻二化螟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在普通低温-15(30d),-20(4,6,8,10d),-23(4d),-25℃(4d)下的死亡率分别为3.33%,6.67%,13.33%,23.33%,26.67%,30%,56.67%;田间越冬初期、中期、后期由低温引起的死亡率分别为0,4.85%,9.96%。越冬幼虫能耐受一定的强低温-28(90min),-30(30min),-32℃(10min)。不同时期越冬幼虫的耐寒性有很大差异,其过冷却点在翌年3月中旬以前呈上升趋势,3月中旬以后又逐渐下降。不同地理纬度区越冬幼虫的耐寒性也有差异,表现为过冷却点随地理纬度的升高而上升。首次提出二化螟在越冬期间通过耐冻和避冻两种策略来越冬。  相似文献   

3.
松阿扁叶蜂越冬幼虫体内氨基酸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测定了不同时期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越冬幼虫虫体、血淋巴内氨基酸含量,并对影响幼虫抗寒的氨基酸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越冬幼虫体内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从越冬初期至越冬期,氨基酸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各种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同,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和胱氨酸随着温度的下降呈增加趋势。幼虫虫体氨基酸含量增幅最大的为丙氨酸,比越冬初期增加了28.8%,其次是脯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分别比越冬初期增加了9.4%、6.4%和5.4%.其他氨基酸增加不明显;幼虫血淋巴内氨基酸中的丙氨酸、胱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分别比越冬初期增加了94.6%、80.2%和19.6%。因此认为这些氨基酸与低温抗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鞭角华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鞭角华扁叶蜂在浙江省温州市主要危害柳杉,1a发生1代,以老熟的幼虫在2-20cm土层中筑土空越冬越夏,越冬滞育幼虫次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6月中旬为危害盛期,林间防治试验表明,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施药量30kg.hm^-2,4龄前幼虫死亡率为97.5%,5-6龄死亡率为91.3%;2.5%溴氰菊酯800倍液,施药量225mL.hm^-2,4龄前幼虫死亡率为97.8%,5-6龄死亡率为93.6%。表4参3。  相似文献   

5.
红锯蛱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红锯蛱蝶4个虫态的形态特征;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了该蝶的生物学特性:在西双版纳该蝶1年7代,以第7代3龄幼虫越冬,越冬时间从每年的12月起至次年2月中旬止.其余各代历期35~40d,室内21~28℃下,卵期8~11d,幼虫期12~16d,蛹期8~9d,雌虫寿命12~18d,雄虫寿命6~10d.幼虫共4龄,l~2龄幼虫取食嫩叶,喜群集;3~4龄幼虫取食嫩叶、嫩枝和老叶;4龄幼虫还取食茎的绿色表皮,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78.98%.幼虫喜食三开瓢,成虫喜访马缨丹、仙丹花、九重葛等有花植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成虫的交配率和产卵量与网室的大小和蝴蝶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取室外接虫饲养,结合田间系统调查和普查,对直刺细铁甲Rhadinosa fleutiauxi(Baly)在毕节地区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克。结果表明,海拔1070~2220m为该虫的分布区域,除威宁自治县外其余7县(市)均有分布;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98℃、12.53℃、11.32℃和121.44日度、203.93日度和131.68日度;在毕节地区该虫1年发生1代,成虫在土埂子边、沟边及荒地的杂草丛中越冬,其寄主有茅草、马耳朵草等。5月下旬为越冬成虫集中迁入玉米地高峰,6月上旬为产卵高峰。7月上中旬为幼虫危害高峰,7月下旬为幼虫化蛹高峰,8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成虫具有群居性和假死性。迁飞能力较弱,在集中迁入玉米地时实施药荆防治是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用2.5%敌杀死乳油或2.5%克虱特乳油啧雾对成虫、卵和幼虫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8.
一、板栗害虫的主要种类 1.栗实象。两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内越冬。第3年6~7月在土内化蛹。成虫于7月上旬羽化,9月为产卵盛期。幼虫在种子内生活约1个月后,于9月下旬至11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离开种子,入土越冬。  相似文献   

9.
赣南松墨天牛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赣南地区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实际需要,研究媒介昆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生活史.研究表明,赣南松墨天牛1年发生1~2代,以1代为主,2代数量仅约2%;以2~4龄幼虫在树皮下和木质部内越冬为主,占92%~93%,且幼虫越冬需在10~13℃完成,翌年3月中旬恢复活动,继续取食,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中旬化蛹基本结束,最迟11月下旬化蛹结束;越冬代羽化期从4月下旬到8月,5~6月为羽化盛期,第一代10月上旬至11月初羽化;4月中旬到11月初林间可见成虫;全年均有幼虫,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0.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11.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聚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和空间格局的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黄瓜花叶病传毒介体——瓜蚜自然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春秋两季瓜蚜种群均为聚集分布;秋季瓜蚜种群空间格局聚集性可划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春季瓜蚜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经卫星搭载、在外层空间飞行8天的棉花种子第一代和第二代植株的子叶、叶片和花药,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三种同工酶的酶谱分析,发现某些后代植株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相比在活性和酶带数目上都有变化,但没有观察到淀粉酶同工酶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鸡腿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案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