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为挖掘川西北优质牦牛遗传资源,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与甘孜州畜牧站等单位合作开展了昌台牦牛和亚丁牦牛的资源挖掘,并分别于2019、 2022年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该文主要对亚丁牦牛、昌台牦牛遗传资源的群体结构、生产性能、产奶性能和遗传背景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川西北优质牦牛遗传资源的进一步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浅谈牦牛资源研究与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主产地在中国,作为一个特有的遗传资源,它能够生产当地人民所需要的乳、肉等主要食品以及皮、毛、绒、骨、角等生活必需品并用作工业生产的原料,在当地的国民经济中地位十分重要,牦牛是藏族地区无法替代的生产和生活材料。本文从牦牛的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产品开发利用和常见性疾病、牦牛业发展展望四个方面浅谈了近些年牦牛资源研究与利用进展的情况,以期为后面的牦牛资源利用、研究生产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牦牛的本品种选育、种间杂交、牦牛遗传资源状况分子评估及功能基因研究、种草养畜、设施畜牧业、疾病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技术措施,以实现提高牦牛生产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我国本土动物遗传资源培育出了首个新品种——大通牦牛,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开创了世界牦牛育种史。国家科技部2005年将“大通牦牛”新品种及培育技术列入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据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测算,大通牦牛新品种的推广,已产生经济效益3.45亿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藏当雄牦牛品种形成与发展,生态条件,外形特征,种群结构,生产性能,饲养管理等研究,结果发现,当雄牦牛形成历史悠久,具有毛,奶,肉等多种用途,与其他牦牛特别是西藏其他品种牦牛相比生产性能高,畜产品质好,遗传稳定,耐粗饲,适应高寒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粗放的饲养管理,这是目前国内外其它牦牛品种无法替代的优良种质,属于珍贵的地方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正阿勒泰哈萨克族民族把牦牛又称萨尔勒克,牦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特有牛种,是唯一能够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等地势比较高的草地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优势畜种和特有的遗传资源。在新疆培育的牦牛通称新疆牦牛,分布在天山南北带的金山、昆仑、帕米尔高原。新疆牦牛适合在海拔2400-4000米及更高的山区地带。充分利用地势恶劣的草原资源、一年四季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甘孜州新龙县拉日玛牦牛地方类群的遗传资源特性,试验采用屠宰及相关性能指标测定方法,对拉日玛牦牛各组织、器官及生产性状指标进行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拉日玛公牦牛的宰前质量、头质量、心脏质量、肝脏质量、肺脏质量、瘤胃质量、网胃质量、胴体长、胴体质量、眼肌面积等指标大于母牦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公牦牛的蹄质量、净骨质量大于母牦牛,并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说明拉日玛牦牛是属于生长发育及产肉性能良好的优质地方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寒地区特有的优质牛种,牦牛是青藏高原独有的遗传资源。牦牛对高寒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粗饲的条件下、对高寒地区的高山草原进行充分利用,维持自身的生存机能,并且在相对恶劣的生态条件下进行动物性生产。多年来,我国对于牦牛这种优势牛种采用粗放的经营模式,导致了生产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西藏牦牛的种类优势,培养更加优质的牛种,对西藏牦牛改良技术的推广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酪蛋白资源十分丰富,尤其牦牛乳为我国西部独有的特色资源。在牦牛主产区,现有牦牛约1300万头。每头牦牛年产奶量约为150千克。长期以来,当地对牦牛乳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将其脱脂、自然干燥后加工成粗制干酪,再经进一步除杂后制成干酪素、酪朊酸钠等制品。近年来由于原料价格高涨、竞争加剧,此类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国内干酪素出口价格约为4.5万元/吨,而国外干酪素进口价格却高达8万元/吨。这主要是由于国外生产企业已根据市场需要将产品细分,使生产的食品原料产品更具有市场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现状分析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概况、产业地位及其重要作用。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要求与技术原则,重点分析了东南地区秸秆菌业的生产成效、秸秆资源、遗传育种、技术集成、菌渣利用等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评价了相应的技术水平及研究进展,提出了大力发展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以及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技术对策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牦牛生产经验,简要总结高海拔环境牦牛的养殖特性,提出高效育肥关键饲养管理技术方案,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牦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目的】对中国部分牦牛品种即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程度和进行较为合理的类型划分。【方法】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上述牦牛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1)9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牦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均为高度多态位点。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5~9);9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534(0.5037~0.735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625,麦洼牦牛(若尔盖群体)平均杂合度最高,为0.6883,而九龙牦牛杂合度最低,为0.6317;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680(3.189~3.4478),其中九龙牦牛最少。这显示牦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通过各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九龙牦牛与其它牦牛品种的差异比较大,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了这一差异。在遗传距离中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红原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为1.506;麦洼牦牛两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1.062。5个牦牛群体被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单独成一大类,其他牦牛品种聚为一类。麦洼牦牛的两个群体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在一起,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稍远的距离处聚在一起。该聚类结果与各牦牛品种的地理分布、所处生态条件、育成史及其分化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也同蔡立等的分类结果相同。【结论】(1)中国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本研究中的5个牦牛群体聚为两大类,与蔡立等将中国牦牛划分为横断高山型和青藏高原型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中国牦牛分为两个类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西藏牦牛mtDNA COⅢ全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西藏牦牛遗传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1个西藏牦牛类群111个个体的mtDNA COⅢ的全序列进行测定,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它们间的亲缘关系及分类。【结果】①西藏11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Ⅲ全序列长度均为781 bp,基因间没有内含子,共编码260个氨基酸,启始密码子AUG(ATG),含一个游离碱基。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9.2%(T)、29.4%(C)、26.1%(A)和15.2%(G),有一定的偏倚性。②发现西藏牦牛的mtDNA COⅢ共有18种单倍型,11个牦牛类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378—0.844。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mtDNA COⅢ遗传多样性。③在mtDNA COⅢ的20种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为11.92%,赖氨酸和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为0.77%。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亲水性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11.15%、4.62%、29.61%和54.61%。④从mtDNA COⅢ来看,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分为3大类,即帕里牦牛(PL)系、巴青牦牛(BQ)系、斯布牦牛(SB)系。【结论】西藏牦牛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分为3大类;结果支持将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牦牛属,Poephagus)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为从分子水平上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牦牛遗传资源进行系统评估,分析其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群体遗传分化,本研究对甘德、班玛、久治和玛多牦牛群体共152头个体进行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测序,并从GenBank下载已公布的37条达日牦牛和32条玛沁牦牛的相应序列,对这6个牦牛群体mtDNA D-loop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21条牦牛mtDNA D-loop序列(636~638 bp)比对分析共检测出57个变异位点,包括8个单一多态位点和49个简约信息位点。根据D-loop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45种单倍型,其中班玛、达日、甘德、久治、玛多、玛沁牦牛群体分别拥有1、6、5、4、7、6种特有单倍型。2)6个牦牛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为0.901和0.014,表明其母系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甘德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高(Hd=0.951),久治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低(Hd=0.818)。3)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分析表明,除久治牦牛与班玛、甘德、玛沁牦牛群体间分化程度均呈中等遗传分化水平(0.05≤FST<0.15),基因交流相对贫乏外,其他牦牛群体间FST值较小(0<FST<0.05),分化程度弱,基因交流相对频繁。4)聚类分析表明久治、甘德、班玛3个牦牛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近,而玛多、玛沁、达日3个牦牛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近。5)系统发育分析显示6个牦牛群体中除久治牦牛由3个母系遗传支系(即Mt-Ⅰ、Mt-Ⅱ和Mt-Ⅲ)组成外,其他群体均由Mt-Ⅰ和Mt-Ⅱ 2个母系支系组成,推测果洛藏族自治州中久治牦牛群体有3个母系起源,其他牦牛群体均有2个母系起源。综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6个牦牛群体均拥有特殊的母系遗传信息且母系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各牦牛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整体较弱;久治、甘德和班玛3个牦牛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近,而玛多、玛沁和达日3个牦牛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近;除久治牦牛群体有3个母系起源外,其他牦牛群体均有2个母系起源。本研究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牦牛遗传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西藏牦牛遗传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1个西藏牦牛类群111个个体的mtDNA COⅢ的全序列进行测定,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它们间的亲缘关系及分类.[结果]①西藏11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Ⅲ全序列长度均为781 bp,基因间没有内含子,共编码260个氨基酸,启始密码子AUG(ATG),含一个游离碱基.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9.2%(T)、29.4%(C)、26.1%(A)和15.2%(G),有一定的偏倚性.②发现西藏牦牛的mtDNA COⅢ共有18种单倍型,11个牦牛类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378-0.844.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mtDNA COⅢ遗传多样性.⑦在mtDNA COⅢ的20种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为11.92%,赖氨酸和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为0.77%.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亲水性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11.15%、4.62%、29.61%和54.61%.④从mtDNACOⅢ来看,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分为3大类,即帕里牦牛(PL)系、巴青牦牛(BQ)系、斯布牦牛(SB)系,[结论]西藏牦牛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分为3大类;结果支持将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牦牛属,Poephagus)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麦洼牦牛群体4个新微卫星位点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4个新分离的牦牛基因组多态微卫星位点,分析麦洼牦牛的遗传多态性及群体的遗传分化特征。【方法】以130个麦洼牦牛个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Bogr203、Bogr204、Bogr205和Bogr215 4个微卫星位点序列,通过测序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基因型计算各个位点的多态性,并推断麦洼牦牛群体的遗传分化特征。【结果】麦洼牦牛群体在4个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平均观察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达到0.626,0.800和0.751;通过Structure软件能够较明确地将麦洼牦牛群体区分为2个亚群,这与麦洼牦牛分布地域广泛有较大关系,但各个亚群的牦牛个体及其分布区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结论】麦洼牦牛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并可能分化为至少2个亚群。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鉴定吉拉牦牛血清学特征,及不同种群栖息地分布对该资源的血清学影响。研究选取来自吉拉牦牛主产区(隆格尔乡、吉拉乡)40头成年雌性牦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全部个体的39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隆格尔乡牦牛群体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球比(A/G)、碱性磷酸酶(ALP)、淀粉酶(AMY)、肌酐(Cr)、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阴离子间隙(AG)等17项指标显著(P<0.05)高于吉拉乡牦牛;相反,隆格尔乡牦牛群体的总胆红素(TBIL)、尿素(BUN)和尿素氮/肌酐(BUN/Cr)显著低于(P<0.05)吉拉乡牦牛群体。另外,构建完成主产区吉拉牦牛所检血清学指标的95%置信区间。本研究通过明确吉拉牦牛血清学指标特征为该资源品种遗传特性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查吾拉牦牛的区域概况,生产性能和肉、乳品质,在西藏那曲聂荣县开展了查吾拉牦牛中心产区分布、畜群结构、牛群数量方面的调研;选取8岁健康无病的查吾拉牦牛10头,公母各半,进行了屠宰试验和肉品质测定,结果显示,查吾拉牦牛公牛屠宰率为48.41%,净肉率为38.70%,胴体产肉率为79.98%,查吾拉牦牛母牛屠宰率为50.21%,净肉率为41.68%,胴体产肉率为83.01%。查吾拉牦牛肉中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_(12)、钙、硒、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为人类提供优质健康的动物蛋白;随机选取了15头4~5岁带犊的查吾拉母牦牛,进行了产乳性能和乳品质测定。结果显示,查吾拉牦牛的7—9月份日产奶量为2.25~3.47 kg,其中峰值月为7月份。另外,查吾拉牦牛的鲜乳品质指标最高为非脂乳固体9.30%和脂肪6.61%,最低为固形物0.75%,PH值为6.53,符合正常牛鲜乳酸碱范围。本研究通过述清查吾拉牦牛的区域分布概况,生产性能和肉、乳品质情况进一步完善查吾拉牦牛遗传资源挖掘鉴定工作,为今后品种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辣椒种质资源是改良辣椒品种的物质条件,构建核心种质能够以最小数量最大限度保存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挖掘辣椒优异基因奠定材料基础,对提高杂交种亲本的选配效率进而缩短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辣椒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展开概述,总结了辣椒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辣椒核心种质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为辣椒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巴州白牦牛是分布在巴州和静县哈尔努尔牧场,海拔2900米以上高寒草原的优良地方类群,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这优良畜种资源,本研究通过对巴州白牦牛种群选育改良扩繁及繁育体系的建立,改良巴州白牦牛品质,提高其生产性能,旨在为新疆巴州白牦牛的选育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