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自由法治的思想渊源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法观念,它所蕴藏的理性主义、自由主义、社会正义和法治主义,潜入英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成为一种稳定的法律意识;二是秩序演化论,人们源于追求功利的愿望或人为的协议,按照惯例、习俗组成社会,按法律行事。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是我国现代久负盛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作为教育家的冯友兰,其教育思想极其丰富。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西方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新的境遇、新的挑战。习近平生态文明新思想回应时代诉求和人民诉求,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原理,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和中国具体的生态实践,在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结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其科学内涵包括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论、生态生产力论、生态民生论、生态历史论、生态治理论六个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社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二是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三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同时也吸收了其他社会主义流派有益的思想成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和谐理论的渊源,阐述和谐林业的内涵和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和谐林业的对策,以推进我国和谐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五个阶段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历程,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对其价值意蕴进行探析,发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标杆,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吕祖谦的思想学术,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并受到林之奇、汪应辰、胡宪及朱熹、张木式、陆九渊、陈亮等众多师友的影响。在南宋儒学诸派中,吕祖谦之学调和众学,不主一家,主张经史并重,强调务实致用,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 ,传统的中国是一个高度集权、专制的国家 ,是“人治”的国家 ,一些学者甚至否认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法治”的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肯定的因素和否定的因素 ,都是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人治国家也不例外。不能简单地将人治国家理解为纯粹由人治因素构成的国家 ,这不符合辩证法 ,也不符合历史事实。人治国家不仅有人治 ,也有产生于其中并从趋势上看是呈发展态势的法治因素 ,是二者的统一。这些法治因素就包括法治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1 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春秋战国末期 ,一些…  相似文献   

9.
总结梳理了19世纪末期以来的区域规划理论思想,并针对21世纪以来区域规划发展的新形势,分析了区域农业规划发展面临的新要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立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历来关乎着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我国自进入新时代以来,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成为当前主要矛盾最突出的特征。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农村发展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的乡村发展思想为理论渊源,厘清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产生的理论渊源,对于更好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菲  薛松 《乡村科技》2021,(32):23-25
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法为本以法治国法不阿贵一断于法等主张为秦实现六国统一,维持社会秩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当今乡村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建设法治乡村,要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华,从法家思想...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促进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总依据,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探索中的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引领着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在目标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乡村振兴法治建设价值目标的耦合,是引领和促进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在实践中,国家制定法与乡村习惯法之间的博弈、治理主体法治思维欠缺以及法治人才缺乏的困局构设,为乡村振兴未来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方向。在策略上,完善乡村治理的法治体系、培育乡村法治文化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法治建设提供了路径选择,丰富了法治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使法治有效回应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3.
韩非的“法治”思想根基于其师荀子的性恶论,是在对儒家、墨家和道家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吸收和对前期法家“法”、“术”、“势”思想进行系统分析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从法家思想的源流出发,探讨其重要代表人物韩非的“法治”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和借鉴,同时对其历史局限亦作出大胆扬弃,以进一步辩识法家思想的合理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礼治、德治、人治等法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内核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稳固江山社稷的基本手段。儒家法思想视宗法伦理、道德形态、贤人意志优先于法律公正性、平等性,与现代法治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从权益保护、德法并重、依法行政等法治理念来看,儒家法思想在诸多方面又与现代法治不谋而合。因此,如何批判性地吸收儒家法思想中的精华,将其融入现代法治建设当中,是新时代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需要考量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哲学基础,理论体系结构及内容和思维方式二个方面来探讨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科学性。文章指出,实事求是”哲学理论是邓小平德育思想科学性的基础、邓小平德育思想具有全面完整的科学体系和辩证严谨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7.
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中,从"自然状态"的概念出发,详细地阐述了自然法、天赋人权、财产权、社会契约、自由和法治等理论,尤其是在"立法权的范围"、"论国家的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以及"论国家权力的统属"等部分着力论述了"立法权是每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把立法权和执行权分立的观点,并提出了司法独立的思想,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这对目前正在着力构建法治社会的中国来说,尤其是在立法、执法及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具有借鉴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主义法治观、西方优秀法治思想和中国传统优秀法治理念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但是,在成绩背后还隐藏着一些弊端.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彻底性与通俗性之间的潜在联系或者之间的不同,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现在大部分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彻底性与通俗性教育之间的结合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和误导.这些误导和分歧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进步的主要障碍.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彻底性与通俗性进行分析,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因此,本文主要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彻底性与通俗性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执政为民思想的理论价值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崭新超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是党执政观的新发展,是党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执政规律的新探索和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