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丰宁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82.5万亩,其中退耕地55.5万亩,栽植经济林树种25.8万亩,占退耕地面积的75%,其中栽植山杏及大扁面积10.68万亩(山杏10万亩,大扁0.68万亩),占经济林树种的41.4%。如何确保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经济效益是值得关注的大问题。本文就退耕的栽植山杏改接大扁经济效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2.
瘠薄山地山杏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树标 《北方园艺》2007,(9):110-111
山杏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是我国北方干旱山地丘陵区特有的经济林树种.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山杏作为山区造林的先锋树种,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3.
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开展森林经营长效模式研究,逐步完善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经营技术措施,科学指导退耕农户的森林经营活动,促进林木的数量成熟、经济成熟、工艺成熟、防护成熟,实现生态林提质,经济林提效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胡朝会 《现代园艺》2014,(23):104-104
针对永善县目前"金江花椒"生产中存在的管理差、病虫害严重等问题,结合永善县实际,总结提出了"金江花椒"优质丰产的冬季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彭丹 《现代园艺》2014,(22):172-174
介绍了丽江市自然、森林资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实施退耕还林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取得的成效,论述了丽江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工程管理水平粗放、投资补助标准低、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相应地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杏树是我国传统果树树种之一,20世纪90年代实行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工程时,甘肃省静宁县将杏作为经济林树种,在界石镇、雷大镇等乡镇进行了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笔者对此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该地区杏树高效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肃南县经济林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当前该县经济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提出该县经济林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升 《现代园艺》2013,(22):143-143
通过对巴林左旗9个苏木镇退耕还林工程的走访调查,指出巴林左旗目前退耕还林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了解不够、部分退耕地保存成活率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巴林左旗退耕还林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枣树栽植成活率低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是焦作市沿太行山2万hm^2经济林基地主栽树种,但栽植成活率较低,直接影响退耕还林和经济林基地的建设,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由于前期的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导致我国环境破坏严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大大提升。为了改善和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我国开展了绿色环保工作,建立环保工程,退耕还林,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退耕还林工程需要我们有计划的设计退耕范围,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应该"因地制宜"种植与之地形,气候相符合的绿色植被,从而恢复一个地区的原有绿色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退耕还林工程严重影响了农户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退耕还林对农户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11.
《花卉》2018,(22)
在我国国内,为了有效提升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的建设,这一举措至关重要。而规模合适合理的发展生态经济林是加强退耕还林的重要措施,是不浪费土地资源、提升土地的使用率的重要举措。发展建设成果比较理想的生态经济林,既能达到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又能有效提升社会的经济利益。笔者根据从业经验阐述了生态经济林的概念以及建设生态经济林的意义,对于生态经济林的可持续发展的事项提出了一些加大低产林的改进措施,进而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吉林蔬菜》2012,(10):40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生产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群众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退耕还林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36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7.5%;沙化土地面积已达174  相似文献   

13.
王旭 《花卉》2022,(6):175-177
近年来,汇川区大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总结出了"五个到位"的经验措施和成效,也不可避免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科学合理的提出政策性和工作措施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辛长永  张素敏 《河北果树》2004,(2):32-32,35
枣树是焦作市沿太行山2万hm^2经济林基地主栽树种,3年的建设过程中发现枣树种植成活率偏低,尤其是山区种植的枣树,成活率更低。真正成活并保存下来的不到30%,严重挫伤了果农栽植枣树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退耕还林和经济林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遏止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的趋势,国家先后启动了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6大林业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无论从地理范围、财政预算规模,还是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效应,以及农户参与程度等方面,在中国生态建设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本文通过对龙潭区退耕还林的调查,对当前退耕还林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质在为退耕还林决策者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镇平县抢抓机遇,自2002年以来,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截止2010年底,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9267hm2。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21.3%提高到2007年的23.6%。但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给予农户补助的期限陆续到期,如何使退耕还林工程真正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  相似文献   

17.
鲍志敏 《现代园艺》2019,(10):17-18
环境恶化问题让人们逐渐认识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因此,增加植树面积成为了基本国策。杨树新植幼树是以人工种植方式建设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目的在于增加杨树幼树的种植面积。在杨树新植幼树栽植初期,由于密度过大等问题,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降低了其成活率,增加了林业损失,并且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发展。对此,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提升杨树新植幼林质量,保障其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8.
<正>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本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把"退耕还林恢复生态和带动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路贯穿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之中,争取通过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带动本地林业产业大发展,走出一条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抓好产业发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要突出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2个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生态富民工程,具有严格的政策规定和很强的专业技术要求。本文根据我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分析了东安县退耕还林工程林种、种苗、树种、栽植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关岭、麻江、龙里、开阳等10多个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监测,结合退耕还林的农民调查,对贵州省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相对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研究,本文通过对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进行分析,通过价值形式来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