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栽培面积和产量 近十年来,瑞典油料作物(油菜)面积徘徊在16万公顷左右,约占可耕地总面积的6%,其中约有1/3种植冬油菜,1/3春油菜和1/3春性白菜型油菜。最近几年,冬性白菜型油菜面积很小。 表1列示1986,1987年油菜收获面积、产量、种子含油率和种子叶绿素含量。冬油菜面积取决于秋播和越冬条件。1985年秋,冬油菜的播种面积为4.6万公顷,1988年秋为6.1万公顷。最近两年冬季非常寒冷,1985—1986年和1986—1987年间分别有18.3%和21.5%的播种面积因受寒害而改种其它作物。表内种子产量数值已按合水量18%的标准调整,种子含油率是以占干物重的百分比计算的。  相似文献   

2.
优质油菜,在目前主要指单低油菜和双低油菜。这种油菜我国80年代以前没有种植。现经育种家的努力育成了一批适于我国种植的品种,于80年代初期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在农业部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努力下,至1992年春收优质油菜面积达53.3万多ha,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10%,成绩是很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不足之处:(1)除部分省市外,优质油菜发展速度不快。若与加拿大优质油菜发展速度比,则差距更大。他们从推广到实现优顾油菜化只花了15年时间(加拿大1965年开始推广单低油菜,1975年开始推广双低油菜,1977年优质油菜占全国油菜总产的55%,1979年占65%,1980年达80%,实现了优质油菜化),而我们花了13年时间才达到10%的面积。(2)优质油菜的原料大多数没有形成优质菜油和优质菜饼饲料产  相似文献   

3.
一、栽培面积和产量 瑞典油菜面积常年为160千公顷(240万亩)左右,现略高于七十年代,仅1977年面积有明显下降(图1)。1983年和1984年收获面积见表1。甘蓝型冬油菜和白菜型冬油菜面积在1984年下降的原因是1983年秋季播种时条件差,以后又遇到冬季冻害。1985年冬油菜因冬季冻害,面积大约减少10%。但双低甘蓝型油菜面积增加,1985年双低油菜面积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4.
前言 油菜是新疆主要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50万亩,占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左右。新疆油菜主要分布在北疆,面积约占全疆四分之三以上。由于冬季气温低,年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等特点,历史上新疆以栽培芥菜型油菜为主。芥菜型春油菜虽然抗旱、耐瘠、耐盐碱、适应性广,但单产(70—80斤)和含油量(32—38%)均较低,且油不耐贮  相似文献   

5.
周永和 《作物研究》1996,10(2):36-37
益阳地区棉油两熟制油菜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周永和(湖南省益阳市农业局,益阳,413000)棉油两熟制油菜在益阳油菜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种植面积达3025万公顷,占全市油菜面积的5362%,单产也最高,平均为12375kg/hm2。高产典型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春油菜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内蒙和黑龙江等省区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的地区,常年种植面积约为73万hm^2。20世纪末,白菜型油菜种植面积占60%左右,其产量低、品质差(高芥酸、高硫甙)。当时的甘蓝型油菜还不能在白菜型产区正常成熟。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早熟甘蓝型油菜育种研究.以期用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替代白菜型油菜。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代,湖北省开始推广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据1963年统计,全省晚茬油菜(包括一季稻和双季稻茬口)近30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15%左右。到七十年代初期,三熟制油菜发展很快,1975年已达100万亩,约占油菜总面积的40%。但由于三熟油菜发展历史短,单位面积产量低,生产上存在的技术问题较多。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油料所从1974年以来,开展了水田三熟制油菜高产栽培的研究,供试品种“甘油3号”,  相似文献   

8.
我国春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春油菜主要分布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和北部高纬度地区,单产和含油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1/10。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我国春油菜在种质资源创新、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QTL)定位、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春油菜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春油菜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的油菜生产优势及双低油菜产业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0~1996年,湖北省油菜种植面积、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占全省油料作物总面积的76.6%,总产量的74.5%,产油量的82.2%。1990~1996年油菜年均播种面积占全国年平均总面积的10.7%(最高年达12.7%),占长江流域11省(市)的12.7%(最高达14.7%)。全省总产量1995~1997连续三年跃居全国首位,双低油菜种植面积现已处全国前列。发挥湖北省油菜生产优势,推进双低油菜产业化进程,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有关问题,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支撑,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加速产业化链条的形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单低油菜(即低芥酸油菜)和双低油菜(即低芥酸和低硫苷油莱)是油菜生产中的新事物,在我国于1985年前后开始在生产上应用.由于其优质高产,深受农民的欢迎,发展很快,至1985年全国单低油菜和双低菜面积占油菜总面积的20%以上.湖南是全国单低和双低油菜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已占全省油菜总面积的50%左右.由于单低和双低油菜的发展迅速,必须制定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原产欧洲,在三、四十年代分别由日本和英国引入我国。最早的品种仅胜利油菜和早生朝鲜。近十多年来引入的品种增多,有20多个国家的4 00多个品种。到1982年,我国利用这些资源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有225个。生产上的种植面积也日益扩大,约占油菜总面积的70%以上。 在油菜生态分类方面,研究还不多。禹长春(1931)根据油菜品种主茎和分枝的不同发  相似文献   

12.
油棉双育双栽高产高效配套技术①周可金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合肥230036油棉两熟栽培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多熟制形式之一,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特别在沿江棉区发展更为迅速,已由过去占棉田面积20%的油菜面积发展到现在占60%~80%的油菜面积。在栽培技术上由...  相似文献   

13.
油菜是甘南州的优势特色作物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400hm^2左右,占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0.4%。其中白菜型油菜种植面积占全州油菜播种面积的70%左右。多年来自菜型油菜缺乏品种更新,产子量与产油量日益下降,  相似文献   

14.
红麻是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7—10万亩,最多时达15万亩。种植茬口以油菜茬和小麦茬为主,尤以油菜茬面积最大,占红麻种植面积的50%左右,但全市红麻平均单产一直在200公斤(熟麻,下同)上下徘徊。为挖掘红麻生产潜力,提高油菜茬红麻单位面积产量,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油菜茬红麻高  相似文献   

15.
鄂西州属武陵山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和扶贫的山区之一。该区为我国南方山地两熟油菜产区,油菜是主要的油料作物。1990年油菜面积79.1万亩,占油料作物(油菜、花生、大豆、芝麻)总面积109.5万亩的72.2%,油菜总产6135万公斤,占油料总产7930万公斤的77.4%。它也是种植面积最大,覆盖面最宽,受益面最广的经济作物,遍及低山、二高山和高山三个农业区。同时,种油菜投资小,花工少,商品率高(80%以上),收入大。近年  相似文献   

16.
小油菜栽培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门源是青海省的油料生产基地,以种植白菜型态性小油菜(简称小油莱)为主,种植面积2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4%。目前种植的品种主要有:“门源小油菜”、门油3、4号和浩油1、2、3、5号等。本文以门源的气候条件为背景,讨论小油菜栽培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一、小油菜的生育期与积温 小油菜性喜凉爽湿润,耐寒耐阴,属迟钝感光型作物。各生育期天数和所需热量,因品种、气候、水肥等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门源小油菜的生育期最短,所需积温也最  相似文献   

17.
油菜的源库关系研究Ⅰ.角果大小对油菜后期源库的调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试验于2001-2002年度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不同油菜品种后期的源库大小测定结果表明:(1)角果皮面积占油菜后期总光合面积的比例随角果的增大而直线增加,茎枝表面积所占的比例则随角果的增大而直线下降,果柄表面积所占的比例变化不大.(2)每角粒数随角果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单个籽粒的体积和每角籽粒总体积则随角果增大逐渐增大.(3)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数(SNPA)和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体积(SVPA)随角果增大而呈指数曲线下降.  相似文献   

18.
油菜是泰县的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油菜面积不断扩大,由1984年7.62万亩增加到1988年的11.85万亩。由于常规耕翻移栽用工多,成本高,1984年秋我们开始试验采用浅旋朝阳沟移栽油菜,取得了成功。1986—1988年(收获年)三年分别示范推广2.0、6.5和6.85万亩,平均单产185.5、141.0和137.6公斤,比耕翻移栽的增产20.1、13.4和20.8公斤,增产12.2、10.5和17.8%;1988年秋采用这一移栽方式的面积达8.0万亩,占全县油菜面积的70%。 从三年试验推广的实践来看,浅旋朝阳  相似文献   

19.
从华中油菜产区采集油菜病毒病株标样237个,血清学诊断结果:芜菁花叶病毒(TuMV)侵染株率达66.7%,是引致该区油菜发病的主要毒原,黄瓜花叶病毒(CMV)以及二者复合侵染的均各占5.9%,其他零星发生的病毒共占21.5%。TuMV对不同类型油菜的侵染程度和表现的症状有明显的差异,甘蓝型油菜感染株率为56.0%,病叶症状以枯斑型为主;而白菜型油菜达86.0%,以花叶型为主。油菜病叶症状与侵染病毒的种类没有一致的规律,同一种类病毒在不同植株上可形成完全不同的症状;同一类型症状又可由不同的病毒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20.
童石平 《作物研究》1997,11(3):41-41
提高板栽油菜产量和效益探讨童石平(湖南省种子公司,长沙,410001)近年来,湖南省油菜板栽的面积逐年扩大,据统计,目前油菜板栽的面积已占油菜栽培总面积的70%左右。板栽是油菜栽培历史上一项重大技术革新。它具有缓解季节矛盾,省工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