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番薯粗粉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振动超微粉碎处理,研究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对番薯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薯粗粉经过超微粉碎处理5 min后,平均粒径减小到28.58±2.84μm,比表面积和离散度分别为0.57±0.08 m~2/g,2.96±0.37,达到超微粉级别。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番薯微粉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减小,微粉颗粒大小更均匀,颜色更为白亮、更均匀。与粗粉相比,番薯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小于粗粉。当超微粉碎处理时间为15 min时,所得番薯微粉持水力、持油力、吸湿性、溶胀度和溶解性分别为1.15±0.01 g/g,0.71±0.03 g/g,3.20±0.15%,2.88±0.30 mL/g,45.17±0.70%,加工特性最佳。超微粉碎处理可以显著改善番薯全粉的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吸湿性、溶胀度、溶解性等物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和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通过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确定该技术在葡萄皮渣精深加工中的适用性。试验以酿酒后皮渣中分离获得的葡萄籽为材料,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葡萄籽进行超微粉碎处理,重点研究超微粉碎工艺对葡萄籽粒径、原花青素的含量、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粉碎葡萄籽粉对比,经超微粉碎处理后葡萄籽粉中的原花青素含量达到8.74mg/g以上,其增加了28.5%,而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较小,保留率较高。实验证明,不同超微粉碎时间(5~25 min)处理对超微葡萄籽粉中的原花青素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证明超微粉碎处理有利于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释放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保留,适宜在葡萄皮渣精深加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超微茶粉酸奶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微粉碎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已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电子等许多领域。本文对超微茶粉酸奶加工中茶粉添加阈值、茶粉酸奶在贮藏过程中的酸度和pH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对超微绿茶粉酸奶的生产工艺及相关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4.
超微绿茶粉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竹 《茶业通报》2006,28(1):19-19
超微绿茶粉是将茶鲜叶经过蒸汽杀青和干燥处理后进行超微粉碎成200目(74μm)(气流粉碎式加工)甚至1000目(12μm左右)以上的茶叶超微细粉。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品质和各种营养成分。超微绿茶粉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日用化工等行业,可作为面包、面条、糖果、果脯等食品的风味添加剂,赋予食品天然的绿色(超微绿茶粉)、红色(超微红茶粉)色泽和营养保健功能;应用于冰淇淋、果冻、糖果、奶油蛋糕、饼干、糕点、茶豆腐、口香糖、茶饮料及面条、面包等食品中,能有效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超微茶粉可溶于冷、热、冰…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荷叶直饮茶粉超微粉碎的工艺参数,以粒度合格率为指标,探讨超微粉碎时间、超微粉碎频率和超微粉碎风速3个因素对荷叶直饮茶粉粒度合格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荷叶直饮茶粉超微粉碎较优的工艺参数为超微粉碎时间25 min,超微粉碎频率25 Hz,超微粉碎风速1.5 m/s;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回归试验,确定超微粉碎的最佳参数组合为超微粉碎频率24.86 Hz,超微粉碎风速1.63 m/s;超微粉碎频率的变化对粒度合格率的影响较大,超微粉碎频率在23~26 Hz,超微粉碎风速在1.4~1.8 m/s的范围内,粒度合格率都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6.
李支霞  方世辉 《茶业通报》2004,26(4):175-177
超微粉碎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超微粉碎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电子等许多领域。本文介绍了超微粉碎的技术特点及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行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南瓜籽壳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为充分利用南瓜籽壳中的功能性成分,对南瓜籽壳进行超微粉碎。结果表明,超微粉碎30 min后样品的粒度分布从100~800μm可以降低到0.1~100μm,其有效成分溶出特性有明显改变;测定南瓜籽壳粉的物理特性,表明微粉的均匀性比粗粉更好。  相似文献   

8.
《保鲜与加工》2002,2(5):32-32
超微粉碎是国内外粉碎加工技术的高科技尖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农业部联合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后,北京市将超微粉加工技术定为今后提高农副产品加工水平的十项主要技术之首,可以预见超微粉加工技术在今后的工业生产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作原理:超微粉碎是基于微米技术原理制造(微米技术是纳米技术基础)。超微粉碎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应用转子高速旋转所产生的湍流,将物料在气流中形成高频振荡,使物料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在瞬间发生剧…  相似文献   

9.
以豆粕为原料,制备了品质优良的美拉德产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具有氨基酸补充功能的肽盐。首先,以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该盐的最佳配方,即氯化钠用量9 g,美拉德产物用量0.15 g,柠檬粉用量0.3 g,葛根粉用量0.1 g,L-盐酸赖氨酸用量0.006 g,L-蛋氨酸、牛磺酸、色氨酸及甘氨酸锌的用量均为0.005 g。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均匀性,对其进行超微粉碎,并且研究了粉碎时间对调味盐的粒径、色差、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时间为9 min时,调味盐中颗粒的中位径明显减小,咸度显著增加,色差、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以此为依据生产的富含氨基酸的功能性肽盐,可以减少食盐的使用量,从而达到低钠摄入的目的,且具有较好的耐贮藏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行研制的可调参数式行星球磨机对野生黑木耳进行了超微粉碎试验研究。对野生黑木耳进行精细加工,为开发出富含野生黑木耳超微粉的各种食品提供条件。试验采用5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的方法,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间影响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优化计算得到野生黑木耳超微粉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公转盘转速为574r/min,粉碎时间为4.2h,球料比为5,磨筒倾角为69o,填充率为23%,理论最佳颗粒粒径为3.9μm,实验值为4.12 ̄7.79,与理论最佳值基本一致,因此试验得出的数学模型可靠。同时进行了不同细度黑木耳粉的动物喂养实验,结果表明,黑木耳超微粉在净消化率、生物学价值、净利用率和功效比值方面均显著优于黑木耳粗粉和黑木耳细粉,对黑木耳进行超微粉碎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淀粉特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马铃薯淀粉具有优良的特性和独特的用途,其平均粒径大、粒径大小分布范围广;糊化温度低、膨胀容易;糊化时吸水、保水力大;糊浆最高粘度及透明度高,在加工面食类、水畜产制品、小糕点、颗粒粉、变性淀粉等制品上利用,具有独特的效果。马铃薯淀粉分子结构中结合有磷酸基,磷含量高低对马铃薯淀粉的性质有重要影响,不同磷含量的马铃薯淀粉在利用上有所区别。遗传改良是获得不同磷含量加工原料的有效手段,栽培技术及其他管理措施可以调节原料品种的磷含量。对不同粒径淀粉进行分级时,大粒淀粉可以更好地表现出马铃薯淀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果蔬粉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果蔬粉加工技术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果蔬粉一般的加工工艺和果蔬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探讨了果蔬粉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人们对杂粮保健功能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健康的进一步关注,杂粮已经变成了当今时代的营养新贵。我国杂粮加工技术起步较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生产企业加工设备也很简陋。目前,杂粮面粉在面粉市场中占有份额少,整体效益不高,而且杂粮面粉生产时常存在纯净度较差、粉质差、颗粒粗、出品率低、保质期短等问题。杂粮面粉初加工生产过程中,前期物料的清杂、谷粒脱壳、籽仁粉碎及面粉杀菌等每一步加工环节都是面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超微粉碎处理菠萝皮渣理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干法超微粉碎技术处理菠萝皮渣,比较不同处理时间下菠萝皮渣超微粉的粒径、色度、休止角、滑角、溶解度和多酚含量。结果表明,超微粉碎15 min后的粒径为19.25μm,达到超微粉级别;相比于粗粉,超微粉碎处理会改变菠萝皮渣的色泽,导致颜色加深;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增加,粉体粒径变小,休止角、滑角和溶解度增大,粉体流动性变好,持水力和持油力提高,同时多酚溶出量增加。研究结果为超微粉碎技术综合开发利用菠萝皮渣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西洋参加工副产物粉体的适宜加工方式,扩大西洋参加工副产物粉体在食品与保健品加工中的应用范围,丰富西洋参产品种类,分别采用蒸汽爆破、超微粉碎两种物理加工方式处理西洋参加工副产物粉体,评价其物理指标和营养指标,以期为生产西洋参片剂、粉剂、胶囊剂等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超微西洋参粉体与对照和汽爆相比色泽保持效果好,休止角小,比表面积大,可满足加工成片剂和胶囊剂的需求,也适宜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吸附或包裹于食品表面;其膨胀力大,持油力强,有利于吸附肠道中的脂类,适合加工为固体饮料。汽爆西洋参粉体滑动角小,堆积密度大,吸湿率小,更利于压片成型以及产品的短期保存;同时,汽爆西洋参粉体粗多糖含量大幅度增加,是对照粗多糖的4.107倍,更适合加工成功能性固体饮料。  相似文献   

16.
以肉鸡屠宰加工的副产品鸡骨架为原料,经高压蒸煮、破碎、酶解、粉碎、美拉德反应增香和喷雾干燥后,得到了具有鸡肉风味的鸡骨粉。该产品风味浓郁、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天然功能性调味品。  相似文献   

17.
以蒸青绿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其超微粉碎前后和贮藏过程中水分及主要内含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微粉碎300目和800目茶粉的水分含量均明显下降;茶多酚、叶绿素的含量均略有下降并随目数的增大而降低;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均略有下降,但目数大的降低反而较少;可溶性总糖、水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并随目数的增大而上升。2种贮藏方式(常温、低温冷藏)贮藏过程中对300目茶粉的茶多酚含量影响不大,但对800目来说,低温贮藏方式的茶多酚含量基本保持平稳,而常温状态下的茶多酚含量在后期急剧下降;300目茶粉常温贮藏下的氨基酸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而低温贮藏的氨基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800目超微绿茶粉的氨基酸含量在2种贮藏方式下,从最终结果来看降低量不大;300目超微绿茶粉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的叶绿素下降不明显,但常温贮藏及800目低温贮藏对叶绿素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超微粉碎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工艺与设备,并对超微粉碎技术在新疆特色林果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作了重点介绍,旨在为新疆特色林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影响饮食消费观念逐渐向天然化、营养化、保健化的方向发展。超微绿茶粉是绿茶经超微粉碎后得到的产品,由于富含具有抗氧化功能的茶多酚,同时具有茶叶特有的风味,被广泛用于加工各类茶食品。试验将超微绿茶粉添加到曲奇饼干中,使茶叶的保健成分特别是茶多酚和纤维素等得到充分利用,并且赋予曲奇饼干天然的色泽及特殊的绿茶风味。对配方进行优化,并探讨壳聚糖对烘烤中绿茶风味的保护作用,开发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  相似文献   

20.
超微蛋壳粉对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调参数式低温行星球磨机,对蛋壳进行超微粉碎,研究超微蛋壳粉作为生物钙源,对大鼠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将断乳SD大鼠进行低钙喂养,按其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添加超微蛋壳粉的饲料。50 d后处死大鼠,对血清中的钙、镁、磷元素进行检测;剥离股骨,测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结果显示,超微蛋壳粉是一种良好的钙源,可提高大鼠的血清钙水平、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防止缺钙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