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指出了退耕还林是政府以中华民族生存及发展全局高度为旗帜的重大战略性决策,直接作用是改善沙区、山区等恶劣生态环境,通过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过程中有助于转变农民陈旧观念,促进农民增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退耕还林不仅是重要载体,也是新时代建设的重大举措。分析了"退耕还林"决策提出的时代背景,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四川实施退耕还林工程7年来在促进解决“三农”问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退耕还林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探讨了新形势下工程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绿色要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巩固成果;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制度,探索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等。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强"三农"工作、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落实,结合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麻栗坡县森林资源及退耕还林的实施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困境及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娇 《绿色科技》2019,(17):237-238
指出了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强“三农”工作、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客观分析了新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主要政策,提出了一些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金沙县从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计划任务34.81万亩,使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充满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工程的实施还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惠及千家万户,助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自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城步县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的巨大综合效益不断显现,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针对退耕还林工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全县退耕还林后期管理现场会取得实效,切实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日,由县政府办牵头,对全县退耕还林春季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督办,并对各乡镇工作进度情况在全县党政阿上进行了通报。这是秭归县在加强退耕还林后期管理,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推出的又一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4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中可以看出,全国各地急需开展下列工作:1明确集体农业领导体制;2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3加大自然保护力度;4大力发展自然和文化遗产;5科学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方针;6引领生态小城镇的建设;7大力发展生态旅游;8重视人才培训建立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简要地探讨了这些方面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阳是陕西重点林区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试点示范县。分析退耕还林为农民增收的潜力,对于立足行业,发挥优势建设新农村,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生产力,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农村,这  相似文献   

11.
发展林业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笔者对靖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调研,验证了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发展林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林业大户是新农村产业建设的带头人,林农是山区县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论文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景观与乡村风情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而乡村生态旅游对于解决乡村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对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阐述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定义,分析了成都市周边乡村生态旅游类型、特点及功能,重点围绕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成都市创建世界田园城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成都市周边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林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济林(非木材林产品)在中国丘陵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社区)建设中具有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国家林业局等中央部委决定,从2006年起,在全国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的行动,以绿色显生机,以绿化促文明、促富裕。经济林是五大林种之一,它收益快,效益高,是一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最好的林种。主要阐述了经济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社区)建设中的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保护和建设新农村(乡村社区)的生态环境,创绿色家园,建造人居环境和农、牧、水天然生态屏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依托经济林产品特有的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建立产业化体系,进行批量生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使丘陵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社区)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论文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针对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支点,以政府干预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法制完善为保障,以意识提高为导向的生态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家具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的思路和前景,提出我国农村家具的发展应利用"关注‘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契机,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农村、深入农户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和林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我国农村家具产品,从而加大家具业的内需拉动力。  相似文献   

17.
镇村景观绿化是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农村基础设施绿化分类提出模式及应把握的主要原则,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若干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对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围绕新农村的绿化标准和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客观地反映靖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成效,总结建设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五点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20.
康居示范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康居示范村村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江苏泗洪县梅花镇大罗村小王庄现状的分析,规划整体布局,并对建筑单体设计、基础设施、绿化景观等进行详细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