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化肥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化肥的优惠政策将会逐步取消,市场化的改革稳步推进,长期受益于政策保护的企业有点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业部提出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对于产能过剩的化肥行业来说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行业的主流媒体,中国农资传媒抓热点、难点、痛点,利用不同报道形式发出行业媒体人的声音,同时针对2016年新政策、新形势、新动态先后策划6大系列报道,并站在行业高度,及时解读新政,为农资行业鼓与呼,为企业当好参谋和助手!。  相似文献   

2.
张番 《中国农资》2009,(12):12-12
<正>2009年,在国际经济形势萧条的大背景下,化肥行业经历着重重困难。中国化肥企业面临着国内外低迷的需求,却仍在增加产能,期待情况有所好转。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中国一方面努力扩大内需,另一方面同样期待其他氮肥、磷肥进口大国能增加"胃口",消化大量产能。因此,印度化肥市场、农业生产情况以及耕种环境都成为国际进口商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琴 《中国农资》2013,(49):4-4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现阶段,我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作为化肥生产企业无疑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企业乃至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产能过剩、市场低迷的严峻形势下,创新成了化肥行业发展主旋律,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等成了企业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之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入人心的一年,同时也是中国农业乃至农资产业经历调整与挑战的"大考"之年。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行业需要鼓舞士气。面对产能过剩、市场持续低迷的新形势,化肥生产、流通企业、农药企业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了供给侧改革,从国内到国际实施战略布局,尤其是在肥料标准制定、国际化战略方面稳步  相似文献   

5.
张番  高志 《中国农资》2014,(34):5-6
化肥产品作为直接面向农业使用的化工产品,在产业链条上是一个特别的环节,其市场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国家长期以来支持化肥工业的发展,并出台了许多有别于其它化工产品的优惠政策,使化肥企业在生产、销售方面都得到切实的实惠。然而,随着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且国内外经济发展一体化,化肥这个商品的特殊性逐渐退去,近几年来,国家对化肥行业的运输、电价、天然气价格等政策也在逐步向普通商品靠拢。化肥优惠政策面临全面取消,市场之手将逐步取代政策支持来推进化肥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3年,国内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影响加剧,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如何化解产能过剩,度过市场难关,化肥企业和化肥行业在艰难探索、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文化中,"五"是调和与平衡的象征。对于农资企业来说,过去的5年,既是砥砺奋进的5年,也是转型升级的5年。面对传统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供需失衡,土壤健康与作物品质问题严峻的现实,传统肥料企业纷纷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速转型升级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一方面通过优化产能、产业链布局,不断增强生产、资源、区位等硬实力;另一方面通过校企联合、联邦文化,稳步提升研发、服  相似文献   

8.
4月25日,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笼罩在一片雾色当中。记者一行从高速刚进入宁陵县,就见公路两侧,史丹利、新都化工等化肥企业的广告牌赫然入目,甚是豪气。记者发现宁陵公路两侧的广告牌几乎清一色是化肥企业的,并无其他行业广告夹在其中。这种高端、大气正彰显着宁陵正成为继山东临沭之后的化肥生产聚集地,当前年设计产能已达550万吨,同时还不断有大型化肥企业加入其中,产能仍在快速膨胀。宁陵因此也被圈内称为"新肥都"。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业内人士称化肥行业为"癫狂之年"。化肥市场旺季不旺,淡季反而持续涨价。今年初,德州市农资协会组织人员深入化肥生产企业及部分县市经销网点,就当前化肥市场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肥价上涨的原因及今后价格走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涛  魏塬 《中国农资》2011,(42):16-21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化肥市场在经历了近几年的平稳增长之后,化肥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粮食丰收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我国化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化肥行业又暴露出很多新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当前通胀形势等诸多问题。所以在本次产销会期间所举办的“化肥市场与农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这些问题受到了生产厂家和流通企业的广泛关注。在此次论坛氮肥、磷肥、钾肥三个精彩的谈话环节中,二十余位行业主流精英各抒己见。深层次地剖析了行业内的种种现状,共同为化肥行业的未来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正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各行各业开始进行供给侧改革,产能严重过剩的农资行业对于供给侧改革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从产业范畴看,氮肥的盈利能力极低,而且产能的增长速度最快,实现供给侧改革最为迫切。"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供给市场对路的产品。作为化肥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采取适应市场的营销方式,提供精准细致的农化服务,延伸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努力实现农民增  相似文献   

12.
正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宏观经济正在转型、调整中探寻全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中国化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成本倒挂的窘境,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甚至遭遇重大亏损。未来中国化肥将有怎样的格局?行业改革应于何处发力?12月13日,由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主办的"2016年化肥市场研讨会"上,行业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国内经济领域专家,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国家对于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化肥行业中淘汰部分落后产能与环保治理下企业周期性停产成为常态。与此同时,国家推进生态农业和美好乡村建设对化肥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和认可,农资市场正在迎来一场伟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这几年不管说到哪个行业,产能过剩都会存在,即便是刚刚兴起的行业,过个2-3年也就会变成过剩行业了,化肥行业当然也是产能过剩的典型行业。但笔者是对产能过剩存有疑问的,今天我们来说说复混肥行业,这个行业企业多、品牌多、新品种多,可谓复混肥行业的"许三多"。有消息说全国20万吨以上的企业将占据复混肥市场份额80%以上,前十家集团公司产量都将达  相似文献   

15.
张涛 《中国农资》2012,(40):6-7
随着我国化肥行业快速发展,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化肥市场的重要因素,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为了平衡产业的有序发展,政府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淡旺季关税、淡储等相关政策,化肥市场也随之进行调整。临近年底,各项政策的结果和进一步计划又将浮现,企业对政策调整的呼声渐高。对此,《中国农资》特推出"供需矛盾下的化肥产业系列报道",旨在为行业理清发展思路,以理性应对现状。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产能过剩、环保督察、价格增长乏力等各方面压力下,当前化肥行业矛盾愈加凸显,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企业发展当下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调优产品结构,实现绿色生产,加强内部管理,创新经营模式。这是记者从3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2017年硫及化肥市场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7月29日,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有关部署,促进化肥行业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科学施肥需要为出发点,从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8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在"十二五"计划的收官之年,《意见》的发布既是此前5年国内化肥行业变化做小结,也是为未来5年行业发展完成"定调"。中国农资传媒将着眼行业转型升级重点措施,对《意见》做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按照现代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发展园艺特产业已成为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和主攻方向。本文拟通过对园艺特产业发展的现状阐述,分析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资》2009,(2):23-23
化肥行业"国六条"之四:推进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允许各类投资者进入化肥流通领域,鼓励和扶持发展大型化肥流通企业。  相似文献   

20.
张涛  陈熙  徐骞 《中国农资》2013,(43):5-6
伴随着温和性过剩到颠覆性过剩的快速演变,我国的化肥产业在近几年内的产能扩张几乎达到了癫狂的地步,以至于市场经济的怪相紧跟其后。正是在这种痛苦与煎熬的市场环境中,人们开始怀疑国家化肥商业淡储储备制度存在的必要性。这个在起初阶段具有蓄水池作用的淡储,在缓解化肥常年生产、季节使用矛盾,保障春耕生产用肥,稳定化肥市场和价格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情况是,按照淡储制度中的规定进度集中拿货导致淡季价格的"洼地"猛涨为价格"高地",而在巨大产能的压力下,每年春季的化肥价格却一落千丈,简而言之就是淡季不淡,旺季不旺。集中拿货让生产企业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而到了真正的春季,饱受严寒的却是流通商。用"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来形容目前处于困局中的流通企业颇为合适。有经销商幽默风趣地把自己比作是长坂坡孤骑横枪的常山赵子龙,虽浴血奋战、仍不堪伤痕累累。一方面承储的流通企业承担着巨额的亏损,一方面流通企业在与生产企业的合作中不可避免地相互博弈,这让原本身肩服务"三农"的主体转移了重心,于是,在"粮安天下"必要的淡储制度前,如何规避承储企业的经营风险、捋顺厂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