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优质牧草种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饲草种植业的发展,优化饲草作物结构,提高农区种草的经济效益及畜产品的品质尤为重要,而这些又取决于牧草品种的选定.目前,我区饲草以青贮玉米为主,产量与品质相对较低,加之"舍饲养殖、封山禁牧",青饲鲜草短缺.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对适宜在平塘县种植的优质高产牧草产品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白三叶、红三叶、多花黑麦草、鸭茅、甜高粱、皇竹草等的种植技术做了相对详细的说明,为种植户的种植产量提升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禾本科一年生大型草本植物,株高达2.3米,分蘖最多20个以上,667米^2产鲜草5000千克以上,干草1500千克左右,籽实4000千克。草和籽实分别比谷子增产100%和60%,适口性好,各类畜禽均喜食。在100多份试材中最耐盐碱,产量最高,草米兼收、粮饲兼用,高产优质,极有推广应用价值。试验表明,在0.3%的盐渍度下正常出苗,其耐盐极限值为0.75%,分蘖后在0.6%盐渍度下能正常开花结实,各地各种类型盐碱地种植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多年的调查与研究,论述了适应我省坝上地区种植的几种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域辽阔,土壤、气候与牧草的适应性不尽相同。有鉴于此,应采用不同的种植模式进行优质牧草的种植,提高牧草种植水平,以获得理想的牧草产量。本文结合瓮安县发展实际情况,着重分析多年生优质牧草的种植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垦》2003,(9):51-52
牧草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品种 不同品种的牧草在产量和品质上有很大不同。新品种经过育种家的改良,在产量和营养价值方面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如紫花苜蓿三得利(欧洲目前产量最高的品种)和老品种阿尔岗金同时播种,生长两个月后,三得利比阿尔岗金高7—10厘米,而且叶片要大得多,茎秆也纤细得多,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信息》2003,(11):45-45
健宝牧草是1999年引入我国的适合农田种植的 高产量、优质、多抗、可以多次刈割的牧草。该草的最大优点是高产,鲜草单产量可以达15万kg/hm2。这是因为它本身是高粱和苏丹草的杂交种,既有高粱茎粗叶大的优势,也有苏丹草再生、丰产能力强的优点,所以杂种优势明显。另外健宝  相似文献   

9.
优质牧草种植应充分利用粮、经作物种植时间差和光、热、水、土资源条件实现高产高效。笔者经过实践探索,特向读者推荐以下几种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牧草是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培肥地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安徽明光市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发展牧草种植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报道了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牧草在西昌市的种植情况,结果比牧草年产鲜草21459kg/亩,但其水把条件,管理要求远高于豆科牧草,不适宜在浅山及二半山大面积种植,坝区水肥条件好,农户小规模种植,作为畜禽青饲料,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正>种草养畜,已成为广大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亮点。但由于牧草种植在农村起步较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粮、经作物种植时间差和光、热、水、气资源,发展农区牧草种植,实现以草代粮,提高种植、养殖效益,笔者经过实践探索,向读者推荐以下几种牧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种草养畜,已成为我国广大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亮点;但由于牧草种植在我国农区起步较晚,广大农民对牧草种植知识知之甚少,成功者有之,但失败者也不乏其人.因此,广大农民在种植牧草时应讲究科学,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优质牧草种植应充分利用粮、经作物种植时间差和光、热、水、土资源条件实现高产高效。笔者经过实践探索,特向读者推荐以下几种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种草养畜,已成为我国广大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亮点,但由于牧草种植在我国农区起步较晚,广大农民对牧草种植知识知之甚少,成功者有之,但失败者也不乏其例。因此,广大农民在种植牧草时应科学解决好以下4个问题。1、科学选择品种我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  相似文献   

19.
浅谈如何科学种植牧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草是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培肥地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陕西省府谷县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发展牧草种植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