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在阿拉善荒漠区吉兰泰天然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中分别选用胡萝卜+C型肉毒素、小麦+C型肉毒素2种不同毒饵,采用毒饵盒、毒饵裸投2种不同投饵法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大沙鼠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大沙鼠的防治适期为春季,最佳投饵方法是毒饵盒胡萝卜+c型肉毒素。胡萝卜+c型肉毒素方法灭鼠效果最佳;其次是裸投小麦+c型肉毒素方法。毒饵盒胡萝卜+c型肉毒素方法灭鼠适宜在鼠密集的重灾区进行集中小面积防治,会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裸投小麦+c型肉毒素方法灭鼠可以用于野外大规模的灭鼠活动。  相似文献   

2.
2011年在阿拉善荒漠区吉兰泰天然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中分别选用胡萝卜+C型肉毒素、小麦+C型肉毒素2种不同毒饵,采用毒饵盒、毒饵裸投2种不同投饵法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大沙鼠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大沙鼠的防治适期为春季,最佳投饵方法是毒饵盒胡萝卜+c型肉毒素。胡萝卜+c型肉毒素方法灭鼠效果最佳;其次是裸投小麦+c型肉毒素方法。毒饵盒胡萝卜+c型肉毒素方法灭鼠适宜在鼠密集的重灾区进行集中小面积防治,会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裸投小麦+c型肉毒素方法灭鼠可以用于野外大规模的灭鼠活动。  相似文献   

3.
鼠类属于啮齿动物,破坏林木、牧草和作物根系,致使农林生产遣受损害,并能破坏家具、衣物、建筑物等。鼠类还能传播多种疾病,危及人体健康。尽管人们用毒饵、化学熏蒸、烟熏、器械捕鼠、沾鼠胶、超声驱鼠、微生物灭鼠、天敌灭鼠等,但因鼠类繁殖能力强,生命力旺,鼠类家族依旧兴旺发达。据古生物学家研究,早在J巨伞3500万年前,鼠类就在这个星球上诞生了,比人类要早2300万年,虽然鼠类能级粮捐物,传播疾病,但长期以来与人类也有密切经济关系。鼠类嗅觉灵敏,利用它可测知是否出现塌方、环境污染等危险性信号,以避克给人类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4.
林口林业局林城贸易总公司林药加工厂生产的以抗凝血剂溴敌隆为主料的杀鼠毒饵 ,适口性好 ,广谱高效低毒 ,在使用过程中对人畜较为安全 ,不易发生二次中毒 ,是对敌鼠纳盐产生抗性的鼠类理想杀灭的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溴敌隆杀鼠毒饵适用于城市、宾馆、居民住宅、仓库、农田、饲养场、林区以及车、船等场所的室内及野外灭鼠。抗凝血杀鼠剂溴敌隆毒饵 ,作用缓慢 ,使用浓度低 ,害鼠可反复取 食 ,即符合鼠类摄食行为 ,充分发挥毒力作用 ,又可减少对非靶动物的危害性 ,做到安全用药。该厂生产的抗凝血杀鼠剂溴敌隆毒饵 ,远销至新疆、四川、黑龙…  相似文献   

5.
银杏苗圃危害最严重的鼠种是棕色田鼠。防治时主要采用⑴农田生态防治:选用栽过水稻刚回旱的田块育苗;⑵化学防治:采用甘氟毒饵灭鼠、熏蒸灭鼠;⑶生化剂灭鼠:采用肉毒素毒饵灭鼠;⑷人工捕杀:采用洞跌法捕杀等4个方面的综合方法,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森林害鼠尤喜啃食樟子松幼树地际的树皮,致其养分与水分运输阻断而死亡。利用袋装毒饵和散投毒饵在樟子松人工林地进行灭鼠试验,结果表明:袋装毒饵不影响害鼠咬食,灭鼠效果优于散投毒饵;袋装毒饵比散投毒饵的残效期延长达5个多月,两者差异显著。投放袋装毒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灭鼠方法。  相似文献   

7.
森林鼠害在我国林区危害非常严重,而使用化学灭鼠药剂进行防治又会严重污染环境和误杀有益动物,甚至造成人、畜中毒。另外,长期使用化学药物,也使鼠类形成抗药性,降低了灭鼠效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探索新的鼠害防治方法,我们研制出一种新型生物灭鼠药剂。经试验,证明该药在低温下对鼠有很强杀伤能力,并且对人、畜等无毒。药剂使用简单方便,原料来源丰富,价格合理,属国内首创。在我国北方寒冷林区,可以利用早春秋末低温天气使用此药对害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森林鼠害在我国林区危害非常严重,而使用化学灭鼠药剂进行防治又会严重污染环境和误杀有益动物,甚至造成人,畜中毒,另外,长期使用化学药物,也使鼠类形成抗药性,降低了灭鼠效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探索新的鼠害防治方法。我们研制出一种新型生物灭鼠药剂;经试验,证明该经在低温下对鼠有很强杀伤能力,并且对人,畜等元毒。药剂使用简单方便,原料来源丰富,价格合理,属国内首创。在我国北方寒冷林区,可以利用早春秋末低温  相似文献   

9.
毒饵增效诱捕器饵料置放期长、不变质,延长灭鼠时间.在新疆玛纳斯县沙漠梭梭林大沙鼠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大沙鼠对0.005%大隆毒饵取食效果为最佳,平均取食率66.67%;而无毒饵料平均取食率只有28.33%.饵料悬挂在诱捕器内的中间未被取食,散放在诱捕器内通道两侧的则全被取食.经诱捕器投饵灭鼠后,平均鼠洞减退率为84.3%,对照地为3%.该诱捕器灭鼠技术不破坏生态环境.不伤害天敌,可广泛用于农、林、牧、卫生各种场所鼠害防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区平原人工林和山区林场苗圃,鼠害发生面积,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引起基层森防技术人员的重视。但由于缺少灭鼠知识,在灭鼠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灭鼠前不进行必要的调查,在鼠种不清的情况下就进行防治;配制毒饵时随意加大用药浓度,降低了毒饵的适口性,使鼠  相似文献   

11.
寻找对赤腹松鼠适口性良好的饵料配制毒饵,以防治赤腹松鼠对人工经济林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当地常见的苹果、胡萝卜和玉米为饵料,在实验室内做了适口性比较。结果表明:以苹果做对照,在单饵料选择中,胡萝卜和玉米的摄食系数分别为0.88和0.49;多饵料选择中,胡萝卜和玉米的摄食系数分别为0.36和0.30。苹果的适口性最佳,其次是胡萝卜和玉米。另外还在室内对不同浓度的溴敌隆和不育剂毒饵的适口性和灭鼠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各种浓度的溴敌隆和不育剂毒饵的适口性均达到"好"的标准,各种浓度溴敌隆毒饵的适口性均好于不育剂毒饵,防效最好的是浓度为0.01%的溴敌隆和1.00%的不育剂毒饵,灭鼠率达到了100%。毒饵首次投放后,溴敌隆毒饵的灭杀效果优于不育剂毒饵,但致死时间较长。综合考虑适口性、灭鼠率和致死时间3个因素,以含水量较好的苹果为饵料配制成有效成分为0.01%的溴敌隆或1.00%的不育剂毒饵防治赤腹松鼠为宜。  相似文献   

12.
应用敌鼠钠盐防治森林鼠害,价格便宜(每亩防治费用0.6元左右);效果好;塑料袋包装对鼠类取食毒饵无不良作用,有利于保护森林环境.还可延长毒饵的使用期;对森林鸟类亦安全。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人工林鼠害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多年的研究和生产防治,形成了针对各种鼠种及不同生境条件的 4 种化学防治方法,即均匀投毒法、就地浸饵法、堆施法、毒饵箱法。其中“就地浸饵法”和“毒饵箱法”是在国内首次应用报道。这些方法经济、方便、易掌握,基本上能满足我省森林鼠害防治的需要,同时也能在农业和草原灭鼠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0.02%溴敌隆毒饵在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油坊林场进行防治中华鼢鼠试验,结果表明:其灭效显著,平均校正灭洞率为72.35%,最高达77.97%;且对人、畜、禽及鼠类天敌比较安全,可以用于中华鼢鼠的大面积防治.  相似文献   

15.
<正> 近些年来,我国林区鼠害严重,年发生面积约达67万公顷以上,林木受害重、损失大,已成为发展林业生产的又一大灾害。当前,国内外的鼠害防治,仍以化学药物毒饵诱杀为主,虽然具有较好的灭杀效果,但须连续不断地投药,才能达到减少害鼠种群密度,减轻为害的目的。且长期施用这类毒饵,有污染林区环境或二次中毒危及人畜安全之弊端。因此,积极探索研究新的灭鼠技术方法,已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最近,吉林省黄泥河林业局、东北师范大学、林业部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等单  相似文献   

16.
使用D型肉毒素水剂毒饵对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荒漠鼠害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D型肉毒素剂量达到300万毒价时,对害鼠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投药6 d后,灭鼠效果达到91.8%。因此,通过合理投放此种鼠药,可使鼠害防治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情况下,取得降低成本和有效防治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华鼢鼠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药液浇灌保护幼树,洞内投放鼢鼠灵、TLB-灭鼠剂,PX-气体麻醉灭鼠剂制作的毒饵诱杀,鼠敌烟弹窒息灭鼠及放置弓型鼠夹捕杀等措施,进行中华鼢鼠综合防治试验,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华鼢鼠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忠  李武 《防护林科技》1995,(3):21-22,27
本项研究在对中华鼢鼠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观察的基础上,开展了树木幼苗期保护、灭鼠药剂筛选以及器械捕杀试验。其结果:生产防治采用药液浇灌保护油松幼苗;洞内投放鼢鼠灵、PX─气体麻醉灭鼠剂、TLB─灭鼠剂毒饵诱杀;鼠敌烟弹窒息灭鼠以及放置弓型夹捕杀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用于生产,收到了较理想的防治效果。本文还提出了鼢鼠综合防治建议,可供生产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黄泥河林业局青沟子林场进行的应用C肉毒杀鼠素防治人工针叶林鼠害试验表明,不同浓度药剂、不同剂量毒饵对樟子松、落叶松及红松人工林鼠害防治效果良好,灭鼠率达92.71%,调查未发现有天敌动物被毒杀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采用药液浇灌保护幼树,洞内投放鼢鼠灵、TLB—灭鼠剂、PX—气体麻醉灭鼠剂制作的毒饵诱杀,鼠敌烟弹窒息灭鼠及放置弓型鼠夹捕杀等措施,进行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Milne-Edwards综合防治试验,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