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柞蚕蛹外壳壳聚糖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柞蚕蛹外壳为原料,经酸、碱处理制备壳聚糖.红外光谱和性质分析表明壳聚糖N-乙酰化率为21.9%;粘均分子量(M)为9.8×105;平均收率为15.42%.柞蚕蛹外壳壳聚糖与其它来源的壳聚糖性质相近.  相似文献   

2.
柞蚕蛹感温发育阶段性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柞蚕蛹感温阶段睾酮和雌二醇的含量变化。经统计分析,血淋巴睾酮与积温呈曲线回归关系,雌二醇含量在发育过程中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4.
柞蚕蛹被用作食品加工,品种繁多的蚕蛹系列食品投放到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调查,对柞蚕蛹的价值和在食用中的开发进行研究,对柞蚕蛹的食用方法和功效进行介绍,便于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掌握柞蚕蛹的价值和食用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柞蚕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客观评价柞蚕蛹的营养价值,为其在食品及保健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新选育的柞蚕品种川柞1号柞蚕蛹的营养价值作出科学评价,对该柞蚕雌蛹和雄蛹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新鲜雌蛹和雄蛹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2.11%和10.80%,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0.48%和8.35%,均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质量的38.49%和36.36%,必需氨基酸质量比分别为395.1、334.2 mg/g。新鲜雌蛹和雄蛹中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22%和6.40%;均含有K、Ca、Na、Mg、Cu、Zn、Fe、Mn、Se、Cr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均未检测出Hg、Pb和As等重金属元素。此外,柞蚕雌蛹、雄蛹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其中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结论]综合分析检测数据认为,柞蚕雌蛹和雄蛹均属于优质蛋白质食品,且雌蛹的营养价值略优于雄蛹。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柞蚕蛹的销售方式现状,分析了柞蚕蛹微博营销机遇,提出了基于微博的柞蚕蛹网络营销路径及模式,以期为柞蚕蛹的微博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蚕丝的理化性质及其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是一个"生物学世纪",用现代生物技术武装的柞蚕业也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随着蚕业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蚕丝的应用也越发广泛.本文主要以辽宁省生产的蚕丝为例,介绍了当地蚕丝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在化妆品生产、营养和医学方面新的利用途径,使得人们能够对蚕丝的价值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柞蚕蛹的营养成份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柞蚕肾营养成份的分析及比较,进行了营养的评价。结果显示:柞蚕肾含有人体所需蛋白质、脂肪及重要的矿物质元素。其中每kg柞蚕肾可为人体提供137.80g蛋白质、67.80g脂肪及必需的硒、锌等微量矿物质元素,是理想的食品蛋白源。  相似文献   

9.
柞蚕蛹在18℃恒温发育阶段,蛹体内α—生育酚和胆固醇含量有明显变化。感温前10天蛹体α—生育酚含量提高2~5倍,10天后明显下降。而胆固醇含量随着感温天数显著下降,成蛾时几乎不含胆固醇。因此,蛹体内α—生育酚和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判断茧蛹感温发育阶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冯丽  王学英  董文娟  李群  付田霞  石生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189-1190,1204
虫草菌诱导柞蚕蛹 ,制取自注射后直至蛹虫草成熟的不同发育阶段的提取液 ,使用抑菌圈法 ,发现雌、雄蛹提取液分阶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柞蚕血液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对柞蚕(Antheraea pernyi)血液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进行了研究。在幼虫期,CAT活性随龄递减。同一龄期内,CAT活性在龄初时较低,然后迅速上升,在盛食期前后保持较高水平,将眠时迅速降至该龄最低点,就眠后又上升。化蛹后,CAT活性迅速升高,至蛹中期达峰值,随后下降直至羽化。不同性别间CAT活性雄性高于雌性。不同品种间CAT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抗病2号高于青6号,显著高于三里丝。接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pNPV)后,血液CAT活性先下降,然后迅速上升,3个品种均出现两个活性峰,抗病2号的两个活性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第3天和第6天,青6号则出现在第4天和第6天,而三里丝出现在第5天和第7天,且抗病2号的活性峰高于青6号,显著高于三里丝。研究认为,柞蚕血液CAT活性与蚕的生长发育、体内代谢、抗病性密切相关,其活性大小可作为衡量品种抗病性强弱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农业废弃物颗粒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得到较佳的制备工艺参数.【方法】根据颗粒活性炭的特性,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玉米秸秆、花生壳和松籽壳3种原料在不同粘结剂含量和活化时间的组合上对制得颗粒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和结论】在试验设计取值范围内,原料种类对颗粒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较显著,粘结剂含量和活化时间的影响次之.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得出较佳的制备工艺参数,即原料种类为玉米秸秆,粘结剂含量(w)为35%,活化时间为45 min.以此工艺参数组合制备出的颗粒活性炭碘值为828.60 mg·g-1,亚甲基蓝吸附值143.22 mg·g-1,比表面积604.98 m2·g-1,研究结果对提高颗粒活性炭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柞蚕蛹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核蛋白,利用SDS-PAGE法对它进行分离,并采用免疫印迹法对核蛋白CREB进行初步鉴定.核蛋白经电泳分析出现了7条主要的蛋白质谱带,其分子量分别为118,90,55,50,41,20和13 ku.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核蛋白与CREB抗体发生了较强的结合反应,在41 ku位置附近出现了清晰的反应条带,推测其可能为柞蚕的CREB蛋白.  相似文献   

14.
采用D-近似最优设计法研究了NaOH质量分数、碱处理时间及温度对制备壳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脱乙酰度随着碱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出现峰值,当碱液质量分数增加时,脱乙酰度增加但其速度却在减小,当碱液质量分数达到40%时,脱乙酰度达到90%左右,而后增加碱液质量分数时,脱乙酰度反而下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其脱乙酰度几乎线性递增,当温度达到200℃附近时,曲线趋于平直且脱乙酰度达到最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脱乙酰度开始呈线性增加,当反应时间超过50min后,脱乙酰度有下降趋势;在一定碱液质量分数(40%)条件下,脱乙酰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若需获得较高质量的壳聚糖必须提高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15.
早竹花粉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早竹花粉形态与生物学特性的观测,研究早竹花而不实的原因。通过对早竹花料形态、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柱头授粉能力和花粉管生长的观察测定,得出:①早竹花粉为近球形,具单一萌发孔,外壁纹饰为颗粒状;②早竹花粉萌发率低下,柱头自然授粉能力弱是导致早竹花而不实的主要原因之一;③早竹花粉管生长速度较快,最高可达3.44μm.min^-1。从而为早竹人工授粉和实行杂交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柞蚕抗菌肽Moricin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对柞蚕抗菌肽Moricin基因成功进行克隆及毕赤酵母表达的基础上,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菌肽Moricin对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的抑菌圈直径为12~21 mm,表明Moricin对这些菌株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临床耐药菌株的抑菌作用尤其明显。Moricin对上述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为3.9~15.6μg/m L。Moricin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广谱抑菌活性使其在畜禽疫病防治和生产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柞蚕微粒子病治疗药剂--"蚕锈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微粒子病是影响柞蚕生产,特别是蚕种生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对该病一直沿用法国巴斯德镜检法进行防治,对控制胚种传染起到重要作用.但柞蚕放养于野外,还有食下传染这一途径无法解决.为此,我们从1990年开始进行了柞蚕微粒子病治疗药剂的研究,经过近10年对80余种药剂的筛选,研制出了治疗药剂--"蚕锈康",其使用浓度为0.10%~0.15%,吃药叶天数为12 d;最佳用药时期为3龄前."蚕锈康"对轻症胚种传染的治疗效果达77.7%,生产防治中的防效可达85%以上.该药具有对蚕安全,体色新鲜,增强蚕体抗病性,促进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浙江茶树资源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合作用气体分析系统和透射电镜,对浙江省33个茶树资源的单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_2浓度,叶绿体基粒片层数目、嗜饿颗粒含量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树资源间在净光合速率、叶绿体基粒片层数目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等特性上具有极显著差异.并根据上述的7项特性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被划分为四大类型,不同类型间在净光合速率、嗜锇颗粒含量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等特性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第Ⅰ类型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较低的光呼吸,可在生产和资源利用上优先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柞蚕品种幼虫腹足趾钩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调查4个柞蚕亲本原种、8个杂交种F1代的5龄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柞蚕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同一品种雌雄间差异不显著。其遗传方式为偏父遗传;杂种F1代表现杂种优势。同时对幼虫腹足趾钩数与若干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做了分析,发现幼虫腹足趾钩数与收蚁结茧率、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蛹期生命率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认为柞蚕幼虫双足趾钩数目可以作为一项生理(形态)指标,在柞蚕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及杂交组合的选配中用于预测产量及其它生命力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