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美斑潜蝇,又名拉美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属.源于南北美洲,9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并相继传入我省,1998年列入四川省植物检疫对象.该虫虫体小,生命力强,繁殖速度快,可危害豆科、葫芦科、菊科、十字花科、茄科等19科84种蔬菜和花卉,一般减产20%~40%,严重的毁种绝收.该虫1998年5月在汶川发现确认后,现已在汶、理、茂三县蔬菜产区普遍发生,九寨沟、马尔康县零星发生,给我州蔬菜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
美洲斑潜蝇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1996-1998年采用局养观察、定点调查及普查的方法,对辽宁省美洲斑潜蝇的生活习性和周年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化蛹、羽化多在上午,幼虫与初羽化成虫在叶表、地面暴露时间长、是药牟有利时机;3龄幼虫为害重,宜在1-2龄幼虫期喷药防治;美洲斑潜蝇在无休闲期的大棚内可周年发生,6月中旬至7月份在露地寄主上形成第1个虫口高峰,9月份在秋菜上形成了第2个虫口高峰,秋季比春季虫量多、为害重  相似文献   

3.
南美斑潜蝇在云南省红塔区分布广泛,从海拔1 630 m的城区到2 200 m的冷凉山区均有分布,其寄主种类达23科104种,其中蚕豆、蔬菜作物13科43种,花卉5科11种,杂草19科51种.在生产上主要危害蚕豆,在邻近蔬菜地(虫源地)的早播蚕豆田发生重,距离蔬菜地较远相对迟播的蚕豆田发生轻;境内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越冬现象,主要危害蚕豆中上部叶片,落人土中或在蚕豆叶片上化蛹.在自然温湿度条件下,30-40 d左右发生一代,发生一代需要的历期夏季21-25 d,春、秋季27-32 d,冬季45-47 d,一年可发生11-13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4.
5.
为明确冀东地区南美斑潜蝇的发生规律及其最佳防治方法,采取分区设点的方式调查其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在冀东地区温室发生10~13代,露地一年发生5~6代,不同的温湿度南美斑潜蝇的发育历期不同,表现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湿度为70%.防治其最适的药剂组合为2.0%阿维、50%潜克、5%尼索朗1:29:5混配3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最适时期为卵期,防治效果达到95.83%,减退率达到96.43%,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南美斑潜蝇在日光温室蔬菜上的发生规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南美斑潜蝇在平凉市日光温室蔬菜上的为害特点,化蛹习性及成虫活动规律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虫取食行为有"蛀食"和"窜食"两种类型,取食过程常受叶脉限制并可在叶上下表皮间来回蛀食,由此造成虫道形态的多样性;卵及幼虫在植株立体空间上具有相对分布区域.化蛹习性因作物而异.成虫在1 d中的活动性随光照、温度的日变化呈规律性变化,先后经过7个不同的活动时期;成虫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呈梯度差异.  相似文献   

7.
两种斑潜蝇在豇豆上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豇豆田对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的系统调查发现 ,两种斑潜蝇在豇豆上混合发生 ,始花期为危害始盛期 ,平均单叶虫害面积约达 3 1 %~ 50 % ;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幼虫田间高峰期分别为 6月 9日、6月 2 5日和 6月 9日、6月 2 3日 ;蛹的高峰期均为 6月 1 9日和 7月 1日 ;成虫高峰期均为 6月 2 1日和 7月 3日。几种药剂防治试验表明 ,绿菜宝 ( 1 50 0倍 )、虫螨克 ( 2 0 0 0倍 )防效达 73 %以上 ,爱福丁 ( 2 0 0 0倍 )防效只有 4 0 .8%。  相似文献   

8.
美洲斑潜蝇是一种严重为害蔬菜及花卉的检疫性害虫,随着进出口贸易的频繁,美洲斑潜蝇在全国许多省市严重为害各种蔬菜。近几年来,山西省部分地区也屡有发生。美洲斑潜蝇潜叶为害难于发现,而且虫体小,数量多,繁殖快,所以对其进行关键期防治已成为必然。一、为害特点及生活习性美  相似文献   

9.
10.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t Blanchard)原分布于巴西,属双翅目、潜叶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害虫.该虫于1993年在我国海南省首先发现,1998年在安西县发生为害,现已成为蔬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为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98-2000年笔者采用大田调查和定点观察的方法,对美洲斑潜蝇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3~2005年,对辽宁省岫岩县蔬菜生态园区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和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发生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斑潜蝇在该地区混合发生,一般保护地发生较露地较重,露地春季发生重,夏秋季发生轻,两种斑潜蝇的寄生蜂种类多,数量大,控害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南美斑潜蝇在云南省红塔区分布广泛,从海拔1 630 m的城区到2 200m的高冷凉山区均有分布,其寄主种类达36科104种,其中粮经作物13科43种、花卉4科10种、杂草19科51种,在生产上主要危害蚕豆,在邻近蔬菜地(虫源地)的早播蚕豆田发生重,距离蔬菜地较远其相对迟播的蚕豆田发生轻.在自然温湿度条件下,南美斑潜蝇30~40 d左右完成1个世代,夏季需21~25 d、春秋季27~32 d、冬季45~47 d.1年可发生11~13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南美斑潜蝇成虫在不施任何农药的自然条件下,1年在10月中旬和4月中旬发生2次高峰,呈典型的"双峰型"动态变化.成虫日活动高峰分别在上午11:00和下午15:00.在无食料条件下成虫寿命室内为1.7 d,室外为1.6 d.气温21℃和24℃时都以饲喂蜂蜜寿命最长.  相似文献   

13.
烟台市拉美斑潜蝇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 1 998~ 2 0 0 0年对拉美斑潜蝇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寄主植物有伞形花科等 1 6科 68种 ,温度是制约其发生的主要因子 ,不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越冬 ,但可在冬暖大棚内越冬和继续发生为害 ,成为露地发生主要虫源 ,通过自然传播扩散 ;②控制为害的关键技术是 ,选用以生物农药为主的农药品种 ,对冬暖大棚及伞形花科、豆科及葫芦科等受害重的菜田进行集中治理 ,做到早防治和连续防治的综合措施 ;③ 3年共累计防治面积 50 0 0 0hm2 ,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南美斑潜蝇蛹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毒砂室内和田间防治南美斑潜蝇蛹的试验结果表明,以毒死蜱毒砂最好,其次为甲基异柳磷毒砂和辛硫磷毒砂,在日光温室内人工扫蛹与毒死蜱毒砂对比试验中,人工扫蛹平均防效为91.2%,毒砂平均防效为46.8%,较人工扫蛹低44.4个百分点,人工扫蛹较毒砂处理安全,经济、效果好,应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对南美斑潜蝇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了几项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杨树天牛成虫生活习性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天牛是杨树上的一类重要害虫,由于其幼虫和蛹的生活极其隐蔽,难于防治,而成虫是裸露活动、有明显行为导向的虫态,也是有效防治的关键虫态,所以掌握其成虫的生活习性对于控制该类害虫至关重要.系统阐述了杨树天牛成虫的补充营养、交配、产卵、为害等生活习性,并就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生态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恒温条件下观察了温度对南美斑潜蝇成虫取食、产卵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4℃下成虫取食最为活跃,生殖力也最高,单雌一生平均卵量为555.91粒,其次是20℃,33℃已接近成虫产卵的临界值;14℃下雌虫平均寿命为20d,最长可达38d,随着温度升高,雌虫寿命呈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8.
南美斑潜蝇幼虫龄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口沟长、头咽骨长2个形态指标中,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幼虫的口沟长在龄期之间差异显著,可作为幼虫的分龄指标.通过研究表明:1龄口沟长度为(0.038 7±0.000 38)mm;2龄为(0.051 3±0.000 36)mm;3龄为(0.061 6±0.000 35)mm.其龄期与幼虫口沟长度的关系为y=-2.077 8+81.008 5x.  相似文献   

19.
 在恒温20.1 ℃,RH 48.9%的条件下,用蚕豆苗和用吸足15%的蔗糖水的棉球饲养南美斑潜蝇,测得雌、雄成虫的最长寿命、平均寿命及在蚕豆苗上的最高产卵量、平均产卵量。15%蔗糖水棉球饲养雌、雄成虫最长寿命及平均寿命是17 d,7 d,5.3 d,3 d。蚕豆苗饲养雌、雄成虫的最长寿命及平均寿命分别是19 d,6 d,10.6 d,3.5 d。在相同条件下,测得每对成虫在蚕豆苗上的最多产卵量及平均产卵量分别是316粒、214.5粒;产卵的高峰期是羽化的6~9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