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7-2018年度郑州市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发展优质小麦产业,增加农民种粮收益,提高郑州市优质小麦供给质量和水平,同时为加快郑州市优质小麦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依托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郑州市小麦综合试验站开展2017-2018年度在郑州市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优质小麦品种平均亩产450.6 kg,产量水平在338.0~546.3 kg/亩之间,不同优质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差异较为显著。同时发现比对照品种矮抗58增产显著的品种有6个,分别是丰德存麦8号、周麦36、豫丰11、郑麦158、郑麦7698和中麦578。鉴于本年度不利气候条件对部分优质小麦品种的影响较大,有5个品种的产量较低,亩产水平在400 kg左右。经过客观公正地对不同优质小麦的丰产性、抗逆性、生育期等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笔者认为丰德存麦8号、豫丰11、周麦36、郑麦158、中麦578、郑麦369等优质小麦品种在郑州市及周边地区综合表现较为突出,适宜在当地农技部门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高陵县的自然条件、优质小麦生产现状及该地推广优质小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优质小麦生产形势,指出该地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优势及其必然性,同时提出了筛选适宜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等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择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和耐密紧凑型优质高产玉米品种,采取小麦玉米适期播种,科学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各适期追肥,改革种植模式,小麦等行距播种、玉米麦后直播,小麦适时收获、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等优质小麦玉米高产栽培综合技术,取得小麦玉米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4.
为围绕“四优四化”决策部署,加快汝州市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根据河南省强筋、中强筋及弱筋小麦品种参考目录,汝州市组织专家对优质小麦市场行情、种植规模进行了调查。根据汝州市的气候、土壤分布情况、常年种植情况、订单情况及相关品种在河南省区域内的综合表现情况确定开展12 个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为优质小麦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3-2005年陕西省小麦区试及2005-2006年陕西省小麦生产试验汇总结果评价小麦新品种小偃166的丰产稳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根据品种选育过程和2004-2006年度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品质鉴定试验结果评价小偃166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小偃166具有与陕西省主栽高产小麦品种小偃22产量水平相当的高产特性及高抗条锈病、优质强筋等品种特性;高产、优质、抗病三要素能良好协调,是适宜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理想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小麦新品种在阳谷县种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指标进行验证,特于2021—2022年在当地选择了15个高产小麦品种作为高产组、10个优质小麦品种作为优质组进行了小麦新品种的展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组中产量超过9 750 kg/hm2、综合表现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有9个,分别为农大761、烟农1212、泰科麦34、山农30、烟农173、山农40、农信麦207、鑫瑞麦29和中麦4072;优质组中产量超过9 000 kg/hm2、综合表现优良的品种有5个,分别为农大753、徐麦36、圣麦918、泰田麦118和中麦578。建议在阳谷地区小麦实际生产中适当做好品种的搭配,进一步扩大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7.
郑麦366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选育的半冬性中早熟小麦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综合农艺性状好等特点,在各地生产示范中最高产量达10330.5kg/hm2,创造了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新纪录,适用于加工生产优质面包、面条、饺子用粉,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对济宁市优质小麦生产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总结了近年来该市优质小麦面积、产量水平、品种应用、病虫草害防治等相关生产现状,找出了该市优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优质小麦品种筛选、规划布局、栽培技术改进和全面推进优质小麦规模化、产业化诸方面提出了济宁市发展优质小麦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强筋高产抗病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366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麦366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丰优育种室最新育成的优质强筋、高产、抗病、半冬性、矮秆小麦新品种.2005年分别通过国审和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为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及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核心品种. 2005年中国郑州小麦展示暨交易会上进行优质品种评比,郑麦366综合品质评价居我国新选育强筋小麦品种首位.2007年12月,在由农业部主办的"2007全国小麦品质鉴评会"上,郑麦366综合品质指标在全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品质评比中名列前茅并进入现场鉴评阶段,获得优质强筋面包类品种第2名,面条类品种第5名.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50个小麦主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小麦生态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西省小麦生态型的分析研究,以山西省复杂的生态类型为基础,提出了山西省小麦生产和布局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全省强冬性小麦品种面积偏小,而且强冬性小麦品种严重不能满足生产要求;②应处理好优质与高产的关系;③充分注意各种病害问题;④不同生态区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生态品种;⑤各生态区小麦品种过于杂乱,不利于优良品种的推广。根据以上问题,围绕①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②加强生态型品种的选育及推广;③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生产等,对山西省优质小麦及普通小麦今后的生产和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选用当前已经审定的14个小麦品种,进行综合比较试验。通过试验得出,以周麦18号和良星99两个品种表现突出,不但产量高,而且综合性状好,可在今后小麦生产上可优先选用。优质小麦以烟农19号表现突出,可在今后的优质小麦生产中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2.
在2001年4月召开的“全国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研讨暨产销衔接会”上,专家组对21个省市和农垦系统报送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选出了69个品种,分强、中、弱筋三大类,现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优质专用小麦是指用于生产特定面食制品及专用面粉的小麦。优质专用小麦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出现的阶段性概念。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作出的重大决策。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多,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少根据河南省种子站统计,目前全省生产上种植面积在0.07万hm~2  相似文献   

14.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对提高中国小麦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回顾了中国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优质专用小麦在品种品质、栽培技术、生产布局、产业化发展和质量监测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小麦的产需品质结构,提出中国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石农952是以石新733为母本,以藁优941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优质丰产,综合抗性强。201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文章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以常规育种为主,利用了优质品种与高产品种进行有性杂交,培育出了藏冬20号小麦新品种。具有优质、丰产性好、抗病性好、综合性状好等突出优点。本文对藏冬20号亲本选配、选育过程及选育经验、主要特征特性、优质丰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千阳县在大力开展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以小麦宽幅沟播技术为核心,开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深翻(深松)、统一播种(宽幅沟播)、统一播量、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冬前化学除草、统一冬灌和春灌等关键技术落实,努力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目标。本文就旱地小麦优质高产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精细整地、科学施肥、精量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环节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更好的指导小麦生产,提高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广优质专用小麦以来,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取得了突出成效,在当地推广应用了一大批适应能力较强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聊城市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该文分析了聊城市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产业的优势,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品种质量控制、推广完善的栽培配套技术、加快发展专用小麦深...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快河南省滑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小麦品种更新,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提高小麦品质,推进小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对滑县小麦品种种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农村种地现状、小麦品种种植田间表现、小麦种植成本,并综合其他统计数据及上报数据,筛选适宜滑县种植的主要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黄淮砂姜黑土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多乱杂、抗逆减灾能力弱及强筋小麦品质达标率低、种植不规范等问题。[方法]选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开展试验,筛选出适宜黄淮砂姜黑土区种植的优质、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的小麦品种。[结果]山农22号和菏麦18产量较高且综合性状好,而周麦26、菏麦17、鲁原502、周麦18、济麦20虽增产效果不明显,但综合性状也较好。[结论]山农22号、菏麦18等8个小麦品种适宜在黄淮砂姜黑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