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杀虫剂,造成污染环境、害虫产生抗药性、大量杀伤害虫天敌等问题日益突出。使用安全、有效、低残留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应是害虫防治首选手段。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测报手段和治虫新技术,由于它具有简便、高效、无毒、不伤害益虫、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所以国内外对这一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很重视,现已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害虫的预测预报和诱捕防治。 相似文献
2.
3.
4.
昆虫性信息素测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的预测预报是害虫综合防治各项措施协调配合的关键。当前大多数害虫的测报是根据测报灯和田间查卵、检查发育进度来预报,这种测报方法比较复杂、费劳力。而近年发展起来的昆虫性信息素测报新技术与常规测报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使用方便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与生殖隔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研究有了显著的进展。昆虫性信息素不仅已用于几十种农林害虫监测和虫情预报;而且已发展成为防治害虫的直接手段。 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雌雄个体间的相互联系的一种化学“语言”;是由性成熟的雌虫或雄虫分泌释放的微量化学物质,有人估计一头昆虫体内只含有微克级,甚至更少的量,这种物质能将同种异性昆虫诱来交尾,繁衍后代。然而在种类繁多的昆虫世界中,却很少发生不 相似文献
6.
7.
昆虫性信息素及其类似物干扰昆虫行为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性信息素及其类似物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可以对目标昆虫进行监测、诱捕和迷向等。干扰昆虫行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植物保护策略,近年来已在害虫防治领域广泛使用。干扰昆虫行为的机理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主要方向,明确其机理能使之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应用。本文主要对昆虫性信息素及其类似物干扰昆虫行为的机理,以及缓释材料、施用剂量及密度、与其他挥发性物质在田间混合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信息素是昆虫信息交流和信号传递的“化学语言”,能调节和控制昆虫的行为和生理变化。从本质上来讲,昆虫信息素就是有机化合物,不同昆虫的信息素在结构和成分配比等方面存在差异。昆虫信息素种类众多,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释放信息素和启动信息素;根据发挥的功能可分为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报警信息素和标记信息素等。它们通过接收者的化学感受系统被识别和接收,过程十分复杂。目前,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生物监控和保护以及促进昆虫授粉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昆虫信息素,该文从昆虫信息素结构差异和演化过程、分类和功能、传播和感知方式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综述,并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昆虫性信息素是由性成熟的个体产生和释放,能引诱或激起同种异性个体进行交尾的微量化学物质。由于昆虫性信息素具有微量、高效、灵敏度高、对天敌无害、对环境友好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虫情监测、干扰交配、害虫检疫及大量诱杀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性信息素分析技术的改进,检测仪器的多样及灵敏度的提高,针对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本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概况、性信息素的结构特点、提取方法、鉴定方法、化学合成以及其在调控害虫行为方面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昆虫性信息素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棉红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利用红铃虫性信息素进行红铃虫的预测预报已经广泛应用并有了新的进展。上海昆虫所李元光、李文谷等在研究性诱剂作迷向防治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田间示范应用正在进一步探索。我市1985和1986两年的应用初步认为利用迷向法防治红铃虫是可行的,既减少了田间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减轻了环境污染;又降低了红铃虫的危害,增加了棉花产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防治新技术。 一、应用经过和方法 1985、1986两年由日本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提供的7,11-HDDA外激素药棒在棉 相似文献
12.
13.
作者用国产的甲基子丁香酚(简称ME)与日本的同类产品在我地区三个县(市)果园内定点进行了6个月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国产ME比日本产ME的诱虫量减少0.88%,已基本达到日本同类产品的诱获水平;生物有效活性期比日本产的ME缩短了3~16天,也将接近日本的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4.
15.
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在田间设置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5、10和20 m挂放密度处理区及其对照区,并对不同处理区和对照区中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和幼虫数量以及同一挂放密度下距性信息素诱捕器不同距离的茶尺蠖幼虫数量进行调查,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佳挂放间距;在此基础上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成虫的田间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挂放密度下,处理区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诱捕器,但在不同挂放密度的小区之间单个诱捕器诱集的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当茶尺蠖幼虫重度发生(1 361.57头/m~2)时,10 m间隔挂放1套性信息素诱捕器可显著降低茶尺蠖幼虫的发生数量;当茶尺蠖幼虫轻度发生(38.40头/m~2)时,间距为20 m挂放一套性信息素诱捕器时,茶尺蠖的校正防治效果可达88.44%;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6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初、9月下旬分别有一个明显的诱捕高峰期,与田间茶尺蠖的发生高峰期基本一致。表明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可作为大量诱捕和虫情监测的手段在茶园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性成熟后求偶时所分泌的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以进行交尾的微量挥发性化学物质,具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监测与防治。近年来,我国在昆虫性信息素的工业化合成、纯化、稳定,缓释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完善,各种干式诱捕器的开发研制,智能化性诱测报技术研发,以及多种害虫田间性诱实用技术试验示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极大地促进了重大害虫的监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本文详细介绍和比较了群集诱杀技术的诱芯、诱捕器种类及其应用特点,交配干扰技术的释放器及其智能化的原理、种类和应用特点;系统总结了求偶与交配之间的关系、性信息素引诱力和专一性,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技术在水稻、玉米、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重要害虫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性信息素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昆虫信息素名词(包括术语和名称)在我国散见于各种书刊、词典,多年来存在着一定的混乱状态,一个名词往往有九种称呼,其中不少还欠妥,很有统一的必要。本文从英译入手,仅就其中一部分进行释义、提出命名原则及建议拟名(即下文中的黑体字),以提请有关方面注意。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1981年美国化学家 R·M Silverstein 在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题为“信息素用于控制虫害的由来与展望”一文中指出:“农药并不是控制虫害的理想途径,而信息素有望成为害虫综合治理的一种手段”。要减少种种由杀虫剂所引起的问题,害虫防治必须从整体上考虑,予以综合治理。在害虫综合治理中,较为重要的是使各单个有效措施、方法和技术有机联系起来,而其中取样和监测乃至中、长期预测能力是寄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昆虫信息素由于能使田间害虫种群的动态变化更直观地反映出来,已被国内外农林部门认可并采纳。 相似文献
19.
应用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是一门摹仿生物技能的研究艺术。七十年代初,许多国家都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进行田间应用试验,由于对昆虫雌雄间化学通信的许多行为细节不甚了解,致使多数防治效果不显著,甚至失败。近几年人们开始意识到信息素的天然全成份及其各组份的行为功能的重要性,许多化学家重新研究和发现昆虫信息素的完整“化学语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