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安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现状 安阳市通过实施"阳光工程"提高农民素质,打通了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渠道,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也有效提高了培训农民工的就业程度.  相似文献   

2.
<正>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培训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农业部、财政部等从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为"阳光工程"),国务院扶贫办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教育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民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年来,我市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改善农民工务工环境,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一是农民工技能培训落实到位。近3年来,全市通过“技能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累计培训农民12万多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仅2005年就鉴定培训学员18500人,发证17020人,其中初级2998人、中级11793人、高级981人、技师1248人。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目…  相似文献   

4.
构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就业技能缺乏,不管是在农业生产还是作为剩余劳动力进城都难于获得较高的收入。“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因此提高农民的素质就成为当务之急。2003年9月农业部等六部委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并成立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指导小组,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积极行动,掀起对农民培训的热潮。但是,我们必须走出过去某些公益培训走过场,效果差的误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高效性。必须要构建…  相似文献   

5.
钟光伟  徐晔 《新农村》2006,(9):28-28
从2005年8月份起,玉环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在玉环现在数控培训学校(以下简称“现在”学校),一个农民学数控的学费是700元,其中150元由政府补贴“买单”。2005年,该校就一共培训了1020名农  相似文献   

6.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农民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阳光工程”健康、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沾益县的情况,针对“阳光工程”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夏音 《现代农业》2009,(11):110-110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好事。但很多地方只注重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8.
十四、加强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技能培训。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制定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和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善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培训补贴办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远程教育等现代手段,向农民传授外出就业基本知识。继续组织实施技能扶贫计划,重视抓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支持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训。  相似文献   

9.
淮滨县新华服装学校始建于1996年,建校10余年来,学校按照“订单——培训——就业”一条龙的办学模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实用人才,为农民转岗就业和淮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96~2007年,该校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434人.共向浙江、上海、厂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2191人。自2004年实施“阳光工程”以来,该校共开展“阳光工程”培训981人,转移就业883人。  相似文献   

10.
《四川农业科技》2005,(8):41-41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计划培训280万人.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由去年的2.5亿元增加到4亿元。  相似文献   

11.
杨建军 《新农业》2006,(2):13-14
开原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8.4万人,富余劳动力约10万人,2004年实施阳光工程以来,逐步建立了既能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技能,又能安置他们转移就业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由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认定的11家培训工种门类齐全,  相似文献   

12.
马晴 《云南农业》2008,(6):39-39
为了落实《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对自愿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的农民,由国家财政予以适当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岗就业前的短期技能培训。培训项目以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辅助开展引导性培训。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3,(4):50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掌握的职业技能偏少,难以实现多岗位就业。为了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国家各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北镇欣鑫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唐鹊就是阳光工程的受益者之一。欣鑫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锦州北镇市中安镇以南,走进合作社宽敞的大院,一栋栋干净宽敞的标准猪舍格外显眼。作为阳光工程畜禽养殖技术员学员,参加培训令唐鹊受益颇多。  相似文献   

14.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强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各级农广校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找准位置,不断探索农民科技培训之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本文就如何强化农民科技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论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杨建军 《新农业》2006,(2):13-14
开原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8.4万人,富余劳动力约10万人。2004年实施阳光工程以来,逐步建立了既能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技能,又能安置他们转移就业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由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认定的11家培训工种门类齐全、安置就业能力强的各类性质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由于认真挖掘资源,增强了实力,使全市具有培训转移能力千人以上的基地有3个,培训转移能力300人以上的有8个。这些培训基地实现了培训、就业、跟踪服务“一条龙”,使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学习技能、稳定转移就业有了保证。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关键在于提高拟转移农民的素质和就业能力,重点在于加强对拟转农民就业前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实施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促使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还可以让自己了解掌握各项惠农政策,维护自身的权益,不但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种养技术,实现科学种养,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河南实施了近1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共培训结业学员12万多人,已有9万多人转移就业。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张广智介绍说,“阳光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004年以来,根据国家农业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精神,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河南建成优质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战略目标,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先后建立培训基地960所,投入培训资金4000万元。据统计,除了已培  相似文献   

19.
王东 《新农村》2005,(7):4-4
按照省、市委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要求,开化县结合本地实际,2005年将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本地用工培训和打造开化劳动力品牌的培训列为全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重点,计划全年培训农民1.6万人以上,实现转移就业9500人以上,使3600名培训后的农民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开化县在“七项结合”上狠下功夫,抓实农民素质培训。  相似文献   

20.
打造知名"劳务品牌"促进甘肃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甘肃“三农”问题必须转移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经济”的发展明显促进了农民增收。由于目前甘肃农民工的素质不符合国内国际市场需求,转移难度增大。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证明,加强教育培训,打造知名“劳务品牌”,是提高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要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加资金投入;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重点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有条件的地区还要放眼世界,瞄准国际劳务市场,引导农民工“走出去”,积极促进国际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