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的死亡率在1.8%左右,而在从这些死亡的仔猪中,第1周内的死亡率占85%以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压死、冻死、饿死和下痢。因此,做好仔猪生后1周内的护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的死亡率在1.8%左右,而在从这些死亡的仔猪中,第1周内的死亡率占85%以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压死、冻死、饿死和下痢.因此,做好仔猪生后1周内的护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仔猪出生后一周内,主要应抓好猪的成活。初生仔猪一周内死亡率很高,其主要原因为冻死、压死、饿死或下痢死亡,因此必须做好保温、防压、固定乳头,让仔猪吃足初乳。  相似文献   

4.
仔猪出生后7d内死亡率很高,主要是冻死、压死、饿死或下痢死亡等原因,因此,主要应抓好仔猪的成活,需做好保温、防压,固定乳头,让仔猪吃足初乳.  相似文献   

5.
冬春季气温较低,仔猪容易受寒生病,加上青饲料缺乏,对饲养管理要求就比较高。以前哺乳期死亡率13%以上。其中,产后7d以内的死亡占死亡数的60%左右。就其死亡原因,多是冻死、压死、饿死和疾病死亡,多与天气寒冷有关。因此,冬季仔猪生后一周内是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在仔猪的饲养管理中做好1~8日龄仔猪的护理很重要。1保温防压初生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最怕寒冷。同时仔猪集堆最易被压死、饿死,还是造成下痢的诱因。因此,要采取保温措施。可在产栏内设置仔猪保温箱,250W红外线灯做热源,最好分娩栏两侧各放一个供暖灯,并靠近奶头,可促使仔猪生后20min内即能站立起来,迅速找到乳头。为防压将母猪圈在栏中央的方法较好。2吃足初乳初乳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更重要的是含有免疫球蛋白,但其免疫球蛋白的含量随时间推移而减少。因此仔猪生后头几天应吃足初乳,才能获得免疫力。3固定乳头哈…  相似文献   

7.
1新生仔猪 新生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冻死、压死、饿死和下痢死亡,而死亡时间多数在生后5天内,大约占全期死亡数的85%,因此新生仔猪的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仔猪哺乳期死亡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导致养猪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分析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哺乳期死亡,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哺乳期仔猪死亡原因分析  1.冻死。初生仔猪对寒冷的环境非常敏感,尽管仔猪有利用糖元储备应付寒冷的能力,但由于其体内能源储备有限,调节体温的生理机能不完善,加上被毛稀少和皮下脂肪少等因素,在保温条件差的猪场,寒冷可冻死仔猪,同时,寒冷又是仔猪被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  2.压死、踩死。母猪母性较差,或产后患病,环境不安静,导致母猪脾气暴躁,加上弱…  相似文献   

9.
林漫亚 《猪业科学》2016,(4):138-138
正仔猪出生后1周内是仔猪死亡的高峰期,原因是分娩时死亡,后来的冻死、饿死、压死、下痢死亡等。其死亡率占猪群死亡率的60%左右。鉴于目前一些养猪户对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有些措施尚未掌握,仔猪死亡率很高。为此,现就当前国内较大的规模养猪场通常采用的一些措施做以介绍。1做好种猪的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根据疾病流行情况,种猪及后备母猪应做好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气  相似文献   

10.
哺乳仔猪成活率的高低,是关系到增加繁殖母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根据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采取有效地管理措施,可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1加强保温防冻工作对于刚出生的哺乳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被母猪压死或冻死是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出生后3日龄以内,在寒冷环境中仔猪行动不易繁,钻草堆或扑在母猪腋下,易被母猪压死。寒冷易使仔猪发  相似文献   

11.
正出生后一周是仔猪死亡的高峰期,原因是分娩时死亡、冻死、饿死、压死、下痢死亡等,其死亡率占猪群死亡率的60%左右。鉴于目前一些养猪户对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有些措施尚未掌握,现就当前国内较大的规模养猪场通常采用的一些措施做以介绍。1做好种猪的免疫预防注射工作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对种猪及后备母猪应做好猪瘟、肺疫、丹毒、气喘病、口蹄疫、细小病毒、伪狂犬病、乙脑、萎缩性鼻炎、繁殖呼吸综合症等  相似文献   

12.
1初生 有资料表明,仔猪生后1星期内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60%,其死亡的原因有寒冷、饥饿和下痢等。为了防止这些因素所引起仔猪死亡,必须要搞好猪舍保温,让仔猪吃足初乳、固定奶头、补铁以及寄养工作。  相似文献   

13.
1原因 初生仔猪对寒冷的环境非常敏感,尽管仔猪有利用糖原储备应付寒冷的能力,但由于其体内能源储备有限,调节体温的生理机能不完善,加上被毛稀少和皮下脂肪少等因素,在保温条件差的猪场,寒冷可冻死仔猪。同时,寒冷又是仔猪被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  相似文献   

14.
仔猪成活率的高低,是生猪业发展的关键。冬季是仔猪死亡的高发季节,因此加强仔猪冬季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1搞好保温工作 初生仔猪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很高。寒冷的条件可使仔猪冻死,也是压死和红、白痢诱发的重要因素。搞好保温工作是提高冬季仔猪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仔猪出生后的损失和死亡有85%发生在30d以内,其中前7d死亡的常占到60%左右.死亡原因有被母猪压死、冻死、饿死或发生下痢、感冒等疾病.可见,搞好仔猪出生后前7d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是提高仔猪育成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汪伟 《养猪》1990,(4):13-13
在养猪生产中,降低周龄乳猪死亡率,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近年来,我们针对周龄仔猪死因,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周龄仔猪死亡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1981—1988年,我所试验猪场共产仔猪1752窝, 产活仔19367头,断奶仔猪死亡2774头,其中1周龄死亡1947头,占至断奶仔猪死亡的70.19%,可见断奶仔猪成活数与周龄仔猪成活数呈正强相关(γ=0.68)周龄仔猪死亡原因主要是下痢和压死,其次是冻死和饿死。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7.
1 初生管理 1.1 保温防压 初生仔猪由于其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对环境温度有很高的要求。寒冷的条件可使仔猪冻死,同时也是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仔猪所要求的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7日龄32~28℃,8~30日龄28—25℃,31~60日龄25—23℃。  相似文献   

18.
冬末春初,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初生仔猪难养,成活率低。特别是分娩前后和产后数日是决定仔猪成活率的最关键时期。据美国的有关报道,断奶前仔猪死亡的原因中,下痢病死的占16.1%,压死的占47.7%,饥饿死亡占15.4%,其它各种因素占20.8%。所以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压死、下痢、饥饿。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初生仔猪死亡率,提高成活率。1产房的设计要合理  产房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做好防风保暖工作。仔猪初生时体内能量贮备很少,在寒冷环境中会很快用尽,甚至冻僵死亡。因此,对仔猪维持适宜的温度是减少仔猪死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1原因分析 初生仔猪对寒冷的环境非常敏感,尽管仔猪有利用糖原储备应付寒冷的能力,但由于其体内能源储备有限,调节体温的生理机能不完善,加上被毛稀少和皮下脂肪少等因素,在保温条件差的猪场,可导致仔猪的死亡。同时,寒冷又是仔猪被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  相似文献   

20.
冬春季气温较低,仔猪容易受寒生病,加上青饲料缺乏,对饲养管理要求就比较高.以母猪产仔十头规划,断奶成活多在七、八头.哺乳期死亡一般两三头.其中,死于产后7d以内的占死亡数的60%左右.就其死亡原因,多是冻死、压死、饿死和疾病死亡,多与天气寒冷有关.因此,冬季仔猪生后一周内是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稍有疏忽即会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