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瑞芝  张玉西 《畜禽业》2006,(20):23-24
试验用收音机替代音响设备,对母猪繁殖性能进行研究,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用收音机在母猪舍内长期播放后,与对照组相比,母猪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P<0.01),可显著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其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搞好后备母猪的培育、繁殖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群胎次结构的优化、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5)
母猪繁殖性能决定了种猪生产效益的高低。日粮营养水平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文章从能量、蛋白质、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等方面阐述日粮营养元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意在为科学合理饲养母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饲养母猪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仔猪,衡量母猪繁殖性能通常有两项指标:即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和母猪繁殖利用年限。而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包括了遗传、营养、疫病、环境及管理。近年来通过营养保健的调控,有效提高了母猪繁殖性能,其中维生素对种猪的繁殖性能有较大程度影响,合理应用对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彭峰  朱松波 《畜禽业》2008,(7):24-26
<正>母猪是否高产直接关系到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目前,由于近几年来繁殖障碍病的发生,高产母猪越来越少,现仅就提高母猪生产力的技术管理措施谈些个人观点,仅  相似文献   

6.
<正>在现代养猪业中,母猪的繁殖性能直接影响猪场的效益。为了发挥母猪最大的生产性能,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但同时也带来了母猪繁殖障碍问题,在生产上表现十分突出。现代母猪繁殖障碍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初产母猪性成熟延迟和母猪乏情率日  相似文献   

7.
微量元素与母猪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伟  周桂莲 《畜禽业》2000,(9):38-39
微量元素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就铁、铜、锌、硒、铬、碘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母猪的繁殖效率是衡量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据统计,2009年全国平均1头母猪年产健壮活仔仅13.8头,严重影响我国养猪的生产效益。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证明,对母猪进行科学有效的繁殖调控措施,可达到提高繁殖效率和总体生产效率的目的。母猪的繁殖调控是指通过各种技术和管理手段,人为地调节和控制猪的繁殖过程或繁殖过程的某些环节,从而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规模猪场必须精确控制影响母猪繁殖的各个环节,如母猪  相似文献   

9.
张瑞芝  张玉西 《畜禽业》2006,(10):23-24
试验用收音机替代音响设备,对母猪繁殖性能进行研究,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用收音机在母猪舍内长期播放后,与对照组相比,母猪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P〈0.01),可显著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
周蔓 《畜禽业》2024,(2):40-42
母猪的繁殖能力直接关系到养殖场的繁殖效率和经济收益水平,母猪繁殖能力受自身和饲养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阐述了影响母猪繁殖能力的因素,同时从选种、留种、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和增加窝产仔率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关键技术,以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景生 《畜禽业》2008,(1):75-76
<正>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包括流产、死产、死胎、木乃伊、死胚和不孕。此种综合征引起的损失是相当严重的。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包括传染性病因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和非传染性病因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下面分别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2.
何明辉 《畜禽业》2003,(8):43-43
优良的母猪从出生到性成熟,需8~10个月的时间,若不能正常进行配种,对养殖户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笔者在县种猪场及周边地区进行大量调查,发现有10%左右的母猪都曾出现过繁殖障碍问题。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下面就母猪的繁殖障碍及防治措施谈一些看法:1先天性繁殖障碍及防治1.1表现子宫先天性异常,两性猪,先天性不育等。1.2形成原因因近亲交配或其它原因,造成母猪出生时已丧失繁殖能力。1.3防治措施此类母猪一经检查发现后,应立即淘汰。2母猪乏情及防治2.1后备母猪乏情2.1.1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3.
<正>母猪繁殖障碍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已成为当前许多猪场急待解决的技术瓶颈。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传染性及非传染性因素。现将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常见的非传染性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7,(3)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是严重影响猪场效益的母猪的重要繁殖障碍病,原因可以分为先天性、机能性、营养性、机械性和疾病性(传染性)。其中疾病性中的病毒性繁殖障碍综合征危害最大。对母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综合征的鉴别与防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夏阳 《畜禽业》2012,(12):44
<正>近几年来,本地区外来品种生猪生产取得了全面发展,通过细化母猪繁殖环节中的技术措施,使母猪繁殖性能水平得到充分发挥,现将措施归纳如下。1严格选种选配1.1用于繁育后备母猪的纯繁亲本应具有优良的繁殖性能。1.2克服传统的见母就留的选种方式,选留的后备母猪体型要符合繁殖生产指标要求,有效乳头数7对以上.体况要健康,躯体各部位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3,(5):4
<正>母猪繁殖障碍病,是指母猪在妊娠前或妊娠期间,由多种病原体的感染而引起的临床特征基本相似的母猪繁殖系统障碍疾病的总称。该病遍布全球,在欧美,此病己被列为最重要的疫病之一加以研究。近年来,在我国母猪繁殖障碍病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大、中型养猪场的一类重要疾病。尽管在不同地区、不同猪场、不同年份造成的损失不完全一致,但损失仔猪在四分之一左右的较为常见,而个别地  相似文献   

17.
艾青 《畜禽业》2011,(1):18-19
<正>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原因主要包括疾病性因素、饲养管理、药物的运用、霉变饲料及母猪便秘等方面。本文针对原因提出一些  相似文献   

18.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是母猪的主要疾病。在德宏州呈地方性流行,农村散养户发病率33.2%,规模养殖场为9.6%。临床上可因母猪营养失衡、滥用化学合成性药物制剂、应激和某些病毒性疫病引起。主要对由病毒性疫病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在规模化养猪条件下,自繁自养模式是规模养猪生产者的必然选择。母猪是自繁自养生产模式的基础。母猪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对于推动规模养猪生产的发展、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降低养猪场的疫病风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目前规模养猪现状而言,母猪繁殖障碍已成为困扰规模猪场最重要的疫病之一,并且呈全球性分布。为此,研究和探讨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必将对自繁自养模式下的规模养猪产生深远的影响、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母猪繁殖生产水平发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猪场的效益,为促进母猪产后消炎康复,在生产中充分发挥出繁殖性能,项目技术组集成了产后母猪保健技术。实验开展保健技术对母猪繁殖生产情况进行对比试验,以分析技术对猪场母猪繁殖水平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采用母猪保健技术后的母猪的正常发情率、情期受胎率、受胎分娩率分别比未采用的母猪提高7.13个百分、9.53个百分点、14.29个百分点,平均窝产总仔数、窝产健活仔数分别多0.95头、1.14(均差异显著P0.05),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