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天水陇南地区中药材生产现状的调查分析 ,认为其具有适合中药材生产的自然气候条件 ,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充足的劳动力 ,而且外部条件好 ,中药材生产在新形势下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提出了提升中药材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陇南地区为中国小麦条锈病核心疫源区,为了从源头治理,前人提出以抗病基因布局为核心内容的小麦条锈病控制的框架思路,但在实践中尚缺乏具体技术措施。【研究方法】通过对上世纪60年代以来陇南小麦品种的布局特点、抗源利用情况及陇南30年主要育成品种产量性状的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在陇南地区基因布局的数量约为6个,布局方式以若干品种为主体,采取"替补法"更换感病退化品种,并进行品种储备使基因布局进入动态替补状态。【结论】该技术为基因布局的完善与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陇南地区中药材资源与生产现状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陇南地区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的甘肃东南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植被良好,属亚热带向北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独特的自然地理与气候特点,形成了该区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开发潜力大的特点.尤其是中药材生产已成为该地区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以武都米仓山红芪、文县纹党、宕昌哈达铺岷归、礼县铨水大黄四大名药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在富区强县和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期陇南地区中药材出口占全省出口量的65%以上,产值约占85%左右.近年来,由于全球中药材交易疲软,出口量锐减;加之投入不足,栽培管理粗放,中药材种性退化,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低下,严重挫伤了农民种药的积极性.为了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掀起新一轮中药材产业开发的高潮,我区依托农牧、科技、医药、计划、扶贫、财政等部门及乡镇企业,抽调专门技术力量组成调查组,深入中药材主产区的乡、村、社、户和加工企业,对全区的中药材资源和生产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卓尼县主要中药材生长发育所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并对栽培区域进行了划分,根据各区域的不同气候特征,结合中药材生育时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提出了全县中药材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太春  段韦  左义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84-10386,10441
民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广大农民居住生活的大事,更是农村面貌的外观体现。抓住震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结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可以率先发起新农村建设行动,建设经济适用、样式美观、民居文化内涵丰富的新民居。陇南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对该地区民居风格、民居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对陇南地区新民居建设中构建符合民俗且经济、美观的民居建筑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甘肃陇南地区的经济状况、环境条件和现有民房结构、功能、建筑布局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现有民居的样式与结构进行探讨,并对陇南地区民居文化的保护与继承进行研究,重视民居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并赋予新农村民居建设以新的文化内涵,提出该地区建设符合民俗且经济、美观的民居建筑模式的建议。为陇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膜侧沟播冬小麦套种中药材云木香的栽培技术。该项技术可使冬小麦产量达到12000kg/hm^2,还可增产云木香3000kg/hm^2,产值较单种冬小麦增加1.14万元/hm^2,在陇南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发挥甘谷县中药材自然资源优势,作者结合甘谷县中药材发展现状,从发展思路、目标、布局、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甘谷县中药材产业得以有效开发利用的具体思路,以提高中药材生产的产量和种植效益,稳定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六盘水市十一五期间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阐述了十二五期间六盘水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建设内容、主要发展中药材种类的布局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宕昌县位于陇南地区西北部,北部山区高寒阴湿,地处于青藏高原东麓,西秦岭和岷山山系交错的复杂地带。这里海拔高,平均2000米以上,年降雨量500毫米,昼夜温差大,气候复杂多变,土壤多样,有黄绵土、褐土、黑土、沙壤土,种植的中药材种类繁多,有当归、黄芪、大黄、党参、柴胡、羌活等,素有"千年药乡"之称。中药材是当地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大姚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大姚县中药材产业要重视挖掘道地药材资源,打造中药材知名品牌,建立新品种培育和示范基地;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拓展营销渠道;加大野生中药材保护力度,实现可持续采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