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社会燃烧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闵捷  高魏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6):431-434,452
协调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对农地非农化进行合理的调控.论文运用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了农地非农化过程的发生,认为农地非农化是在“燃烧物质”——人口增长、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助燃剂”——农地比较经济效益低、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产权、权能模糊和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点火温度”——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次革命和快速城市化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农地比较经济效益低、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产权、权能模糊和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是当前调控农地非农化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新疆农业土地利用现状 1.1新疆土地面积辽阔,但沙漠、砾漠,戈壁,盐漠,裸岩等目前尚不能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很大,约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48.24%。农业已利用土地面积只占全疆土地面积的46.74%,是全国土地利用率最低的省区之一。在农业用地中,牧业用地面积最大,占80%以上,而种植业用地较少。林业用地更少。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农地非农化(即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向国有产权的单向度转移)涉及的利益主体最为复杂。由于农民集体行动的困境,使得农地非农化中的增值收益绝大部分被地方政府与开发商所攫取。本研究从"诺思悖论"出发,分析农地非农化中的政府行为,并提出尽快实施由中央政府行使农地发展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用地转变建设用地存在着征地补偿不完善、建设用地制度不公平、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对此,需进一步营造公平高效的制度环境,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秩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村土地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仁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677-3680,3684
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带来的农地非农化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中国特殊的土地制度使得农地非农化过程收益分配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重点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收益增值机理、农地非农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理论依据、农地非农化土地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对该领域已有的研究进行了分类阐述,并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业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研究趋向为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理论研究、在耕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研究及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与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行为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远光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216-220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我国土地管理的一个难题。对当前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进行综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然后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行为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地发展权价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楠  陈淑慧  李臻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94-16196
通过综述前人的观点,界定了农地发展权的含义以及农地发展权价格的内涵:农地发展权是改变农地原来的使用性质,变更为建设用地的权利;农地发展权价格是指农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后,建设用地的价格减去原来农地的价格、开发农地的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润后的价格。运用土地经济学原理,阐释了农地发展权价格产生的机理,主要是农地用途的多样性以及农地发展权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分析了农地发展权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用地价格、建设用地价格、城镇土地的供需矛盾、土地用途、农地自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地非农化理论的农地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竞租理论和边际收益-成本理论为农地非农化的经典理论,并以此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地非农化的经济诱因:农地经济比较效益低下,农地非农化价格低以及农地外部成本没有内部化而由社会承担.据此,提出农地保护的若干理念:提高农地比较利益,同时降低建设用地比较利益;修正扭曲的农转非市场价格;设定农地外部效益产权,把此项权利界定给农地经营者即农民,并允许流转.  相似文献   

9.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城镇用地内涵控潜,是我国城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该文以深泽县城区为典例,从其建设用地现状入手,对其用地潜力进行了待区、用地类型等方面的分析,剖析其城镇用地的潜力,并结合河北省部分城镇用地状况,分析、研究不同规模、级别城镇用地潜力的差别与用地潜力规律,提出了用地潜力挖潜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秋锋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2):228-230
近年由于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农地非农化加速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分析了农地非农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理,并从实证角度对此了实证分析,发现农地非农化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部日前要求,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迫切需要加强管理和服务,以防止发生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改变土地用途出现"非农化"与"非粮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农地非农化空间效率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成都市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建设用地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单位建设用地对GDP的贡献额、单位建设用地平均边际产出等指标对成都市1996~2005年农地非农化空间效率效率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农地非农化并没有达到空间效率的均衡。因此,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在成都市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可加大对Ⅱ区(双流县、龙泉驿区、郫县、新都区)、Ⅲ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金堂县、温江区、青白江区),尤其是Ⅰ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锦江区)农地非农化的供应量,从而在促进成都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有效保护农地,特别是有限的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13.
农地非农化进程中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晶晶  余文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62-2763,2778
在我国土地征用过程中,由于国家土地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涉及多方利益群体政治权力不同,造成了土地征用利益分配严重不公平的格局,尤其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不公损害了农民利益.对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形成的利益分配格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保护耕地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本文首先指出了耕地保护与城市化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耕地保护与城市化进程对土地需求之间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采集左权县谷车沟项目区玉米、谷子、向日葵等5种农地14处0~10、10~40、40~60 cm 3个土层的土壤剖面样品,同时结合GPS对样点精确定位,用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土样中铜、锌的含量,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统计分别对其进行垂直与水平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铜、锌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02~0.270 mg/kg和0.015~0.185 mg/kg,远低于山西土壤中铜、锌含量的背景值;研究区内不同典型农业用地土壤中铜、锌含量在垂直分布上无一致的变化趋势,上层0~10 cm土壤中铜、锌的含量基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且受农业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作为我国庞大却弱势的特殊社会群体,是经济社会结构变迁后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平稳有序合理的解决农民工问题,既有利于解决三农痼疾,又能推进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分流农民转移就业的现实意义;农民工作为农民非农就业主渠道对现代化的贡献;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原因;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瓶颈因素及对策等。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因素出发,构建理论分析体系,并应用湖北省2000-2011年相关数据对农地非农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耕地资源禀赋、土地利用比较利益、土地收益分配、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发展与农地非农化呈正相关关系;政府管制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与农地非农化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颖 《吉林农业》2011,(11):30-3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必然摆脱原来的封闭落后状态,逐步走向城镇化、城市化。本文拟对农村城市化与农民非农化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9.
陈娟  南灵 《西南农业学报》2013,26(1):259-263
本文将农地非农化过程中损失的生态服务价值分为2部分:农地非农化损失的农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新增建设用地负外部性造成的生态价值的降低。运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当量因子表、替代成本法和防治成本法测算2000-2007年间农地非农化损失的总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陕西省共有51 640.06 hm2农用地实现了农地非农化,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达34.22×108元,平均每年损失4.28×108元。耕地非农化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占农地非农化损失的生态服务价值的一半以上,而农地非农化损失的土地则有95.21%转变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伴随着的大量农地非农化现象造成的生态破坏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而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应针对我国的农地非农化现象进行生态补偿。结合我国农地的现状、相关管理政策,借鉴国外经验对造成农地非农化现象生态补偿的补偿原则、补偿主体、对象、方式以及相关制度和立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构建农地非农化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