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盐胁迫对紫花苜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与盐胁迫的相关性。[方法]以6个苜蓿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盐胁迫对紫花苜蓿重要品质性状和鲜草产量的影响。[结果]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在品种间与NaCl浓度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粗纤维含量在品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中苜1号与其他各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粗灰分含量仅在NaCl浓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NaCl浓度为0.400%时平均粗灰分含量最高;鲜草产量在品种间、盐浓度间及其互作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NaCl浓度0.200%时多数品种的产量最高,当盐浓度大于0.300%时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则迅速增大。[结论]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没有影响,但对粗灰分含量和鲜草产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勋  崔宁洁  彭彬 《现代农业科技》2023,(7):178-180+184
本研究以甜高粱品种得胜、大力士为研究对象,对比和分析不同品种、不同茬之间的营养物质(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含量差异。通过对比同一品种两茬之间的养分差异可知,得胜和大力士在不同茬仅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茬的粗蛋白、粗纤维以及粗灰分含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个甜高粱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均表现出第一茬显著低于第二茬(P<0.05);通过对比同一茬两个甜高粱品种的养分差异可知,第一茬和第二茬两个甜高粱品种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以及粗灰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表现为得胜的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大力士(P<0.05),而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则显著低于大力士(P<0.05)。总体上看,相较于大力士,得胜的饲用品质更高。  相似文献   

3.
比较分析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榆林北部风沙草滩区的营养品质,为筛选适宜此地种植的优良紫花苜蓿品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引进的19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采集当年种植的开花期紫花苜蓿地上部分,测定吸附水、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和磷含量,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16WET的吸附水含量最低,为4.13%;威纳尔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7.82%;416WET的粗纤维含量最低,为19.89%;420YQ的粗灰分含量最低,为6.87%;WL343HQ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2.63%;啊迪娜和WL298HQ的钙含量最高,分别为1.48%、1.47%;WL323的磷含量最高,为0.34%。7个营养指标的权重大小依次为:钙>粗蛋白>吸附水>粗纤维>粗灰分>磷>粗脂肪。从营养价值角度综合分析认为:在榆林北部风沙草滩区种植的19个紫花苜蓿品种中,啊迪娜、威纳尔和WL298HQ这3个苜蓿品种的综合营养价值最高,可作为此地苜蓿引种栽培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分析法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热研2号、热研10号和热研13号在分枝、孕蕾、初花、盛花和成熟期地上部分植株风干样品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粗灰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以了解其营养价值动态规律及不同品种间的营养含量差异.结果表明,3个品种柱花草的含水量均在质量分数7.00%以下,粗蛋白含量平均为质量分数8.38%~11.85%,粗纤维含量在质量分数48.00%以上,粗灰分含量在质量分数4.00%以上,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分别只有质量分数18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榆林市毛乌素沙区采集的紫穗槐与沙柳各20份样品,进行主要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并利用永久性瘘管羊6只,用尼龙袋法测定和分析紫穗槐与沙柳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在12、24、48、72h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紫穗槐与沙柳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且差异极显著(P>0.01(,沙柳中的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紫穗槐;紫穗槐中的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均高于沙柳。紫穗槐与沙柳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降解率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极显著(P<0.01(,紫穗槐干物质降解率比沙柳低,粗蛋白、粗纤维降解率比沙柳的高。从粗蛋白角度分析紫穗槐的饲用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Medicigo sativa L.)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刈割是利用紫花苜蓿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本文以在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表现优异的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不同品种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14号品种(1085)在45cm的刈割方式下鲜草产量最高,达到了86400kg/hm2,且显著高于30cm刈割和孕蕾期刈割(P<0.05);同一刈割处理下,不同的品种之间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5cm刈割处理时,14号品种(1085)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而粗蛋白含量则是16号品种(1075)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不同刈割处理对参试的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分析,表明在45cm刈割方式下,苜蓿的产草量,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故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苜蓿生产的最适宜刈割高度是45cm。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衡量银合欢的饲料价值,研究了12个银合欢品种叶片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结果表明,12个品种银合欢叶的粗蛋白含量都在25%以上,均为Ⅰ级,是理想的动物饲料;除了K376外,其他杂交新品种的粗蛋白含量都高于普通品种.由此可知,通过杂交能大大提高银合欢叶中粗蛋白含量,杂交银合欢粗脂肪含量大都高于普通品种,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与普通品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钴水平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硫酸钴显著(P<0.05)提高了苜蓿鲜草产量,其中施钴量为300mg/kg的处理效果最好,比对照CK产量可以提高25%。同时显著能够提高苜蓿叶茎比。不同施钴水平对苜蓿营养成分的含量影响不同,苜蓿粗蛋白及磷含量随随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对苜蓿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粗脂肪则随着施钴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施钴水平对紫花苜蓿营养物质产量影响不同,其中粗蛋白、粗灰分、磷和无氮浸出物产量均以Co2处理300mg/kg最高,都要显著高于对照,粗纤维、钙产量也以Co2处理最高,但与CK没有显著差异,粗脂肪产量则以Co1处理100mg/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肥配施对黄河滩区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黄河滩区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饲草产量增幅为8.62%~30.92%,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单施;配施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磷等的含量,且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单施;能显著降低紫花苜蓿无氮浸出物含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紫花苜蓿与小麦秸秆进行混贮,通过测定发酵60d后的干物质、粗蛋白、中/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和可溶性糖。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与紫花苜蓿混合比例为6:4时,其干物质、中/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最优(P0.05)。小麦秸秆与紫花苜蓿混合比例为4:6时,粗蛋白含量表现最优(P0.05)。小麦秸秆与紫花苜蓿混合比例为5:5和4:6时,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个比例间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最终采用相对饲用价值(RFV)评价,最佳的混贮比例为小麦秸秆:紫花苜蓿=6: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青大一号"紫花苜蓿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酸化加热法配合加盐法提取"青大一号"紫花苜蓿叶蛋白;以单因素试验设计考察料水比、加盐量、pH、预浸时间、絮凝时间、絮凝温度6因素对苜蓿叶蛋白粗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同时设计L9(34)正交试验来确定"青大一号"紫花苜蓿的苜蓿叶蛋白最佳提取条件。[结果]"青大一号"紫花苜蓿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絮凝温度为70℃,料液比为1∶10,加盐量为1%,絮凝时间为5 min,pH为4。[结论]为紫花苜蓿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冀东矿区种植的植物品种,2010~2011年对引进的8个植物品种(毛叶苕子、草木樨、冬牧70黑麦、紫花苜蓿、白三叶、沙打旺、小冠花和红豆草)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系统测定并分析了与植物生产能力有关的植物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无氮浸出物含量、粗灰分含量和干物质腐解速率等因素。结果表明:多年生植物的生物产量以沙打旺最高,红豆草和小冠花次之;1 a生植物的鲜草产量以草木樨最高,干草产量则以毛叶苕子最高;不同植物品种的粗蛋白质含量以白三叶最高,紫花苜蓿次之,红豆草最低;不同植物品种干物质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初期快、后期慢的特点,干物质腐解速率以白三叶最高,沙打旺最低。在冀东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中对于适生植物的选择,若仅考虑生态功能,多年生植物可以选择沙打旺、红豆草和小冠花,1 a生植物可以选择草木樨和毛叶苕子;若考虑种草养畜等经济利用功能,多年生植物可以选择紫花苜蓿、白三叶和小冠花,1 a生植物可以选择毛叶苕子、草木樨和冬牧70黑麦;如果兼顾生态功能和经济利用价值,多年生植物则应该选择紫花苜蓿和小冠花,1 a生植物可以选择毛叶苕子和草木樨。  相似文献   

13.
对20种引入的国内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进行了光合性能研究,通过测定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结合鲜草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同一地区相同自然条件下,指标含量存在差异.与新疆大叶品种比较后,引进品种以飞马的指标含量最优,其次为德宝、三得力、德福、驯鹿、中苜1号、皇冠、苜蓿王、雷达克之星,它们的光合性能和产量均优于对照品种,适于在塔里木河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以冀花9742、冀花7号、冀花9801、冀花6号、冀花4号、冀花5号和冀花2号为试材,对花生秧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生秧的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冀花2号粗蛋白含量最高,冀花5号粗脂肪含量最高,冀花980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冀花6号酸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含量最高。综合分析认为,冀花2号和冀花6号花生秧的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苜蓿中华根瘤菌共生3个耐盐性高的紫花苜蓿品种,以选育适宜在内蒙古盐渍土地区大量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以内蒙古地区常见的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金皇后、阿尔冈金)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50、150 mmol/L)模拟盐害环境,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测定紫花苜蓿品种的地上部分鲜质量、根鲜质量、根瘤数、有效根瘤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6项指标,依据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当盐浓度达到50 mmol/L时,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金皇后与苜蓿中华根瘤菌共生耐盐效果最好,相比于不接种地上部分鲜质量增加6.14 g,MDA质量摩尔浓度低至0.91mmol/g,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高达21.65 mg/g,在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膜脂过氧化程度最低,渗透调节能力最强。当盐浓度达到150 mmol/L时,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影响微弱。耐盐性强弱依次为金皇后(接种RM)、中苜1号(接种RM)、阿尔冈金(接种RM)、中苜1号(未接种RM)、金皇后(未接种RM)、阿尔冈金(未接种RM)。不同盐浓度(0、50、150 mmol/L)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盐浓度升高而增强。在轻度盐害(50 mmol/L)环境下,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有效缓解盐对紫花苜蓿的伤害,其中金皇后耐盐性最强。当重度盐害(150 mmol/L)发生时,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对紫花苜蓿作用效果不明显甚至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鄂西地区主要牧草营养品质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鄂西山区牧草的营养价值,通过化学分析法研究了8种新鲜牧草和干贮牧草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含量和磷/钙.结果表明,新鲜牧草和青贮饲料营养品质优于干贮牧草(或饲料)的营养品质.在新鲜牧草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 L.)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 L.)营养合理,品质最佳;在干贮牧草(或饲料)中,干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叶营养品质较高.鄂西地区畜牧生产应以新鲜牧草和青贮饲料为主,干贮牧草(或饲料)作为适当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苜蓿营养成分含量与变异程度以及各纤维成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不同品种苜蓿的生物产量。【方法】选用WL343HQ、WL353HQ、WL354HQ、WL363HQ、WL366HQ、阿尔冈金、金皇后、中苜3号、中苜6号、鲁多、鲁黄1号、无棣苜蓿、鲁丰1号、保定苜蓿、中原804、敖汉苜蓿16个品种苜蓿,于2016年10月2日播种,每个品种设2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品种苜蓿种植面积为18 m 2(3 m×6 m),行距30 cm,播种10行。2018年5月23日初花期时收割,测定其生物产量;制备32个样品,测定其干物质(DM)中的粗灰分(ASH)、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ADL)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1)不同品种苜蓿DM中,ASH、NDF、ADF、半纤维素(HCEL)、纤维素(CEL)和ADL的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EE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527)。WL363HQ苜蓿的ASH含量最高,为8.53%;金皇后苜蓿的CP含量最高,为27.19%;保定苜蓿的EE和CF含量最高,分别为3.01%、36.69%;中原804苜蓿的NDF、ADF、CEL和ADL含量最高,分别为57.02%、42.73%、34.43%和7.92%;不同品种苜蓿DM中的ASH、CP、EE、CF、NDF、ADF、ADL、CEL和HCEL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83%、21.58%、2.51%、33.25%、50.12%、36.76%、6.98%、29.43%和13.36%;变异系数(CV)在5.16%—12.06%之间。(2)苜蓿中ADF与NDF、CEL、ADL含量呈强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56、0.9955、0.9455;CF与ADF、CEL、AD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14、0.8849、0.9375;CF(含AIA)与CF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997;NDF与CEL、ADL、HCE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71、0.9396、0.8736;ADL(含AIA)与ADL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989;RFA与ADF、CE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26、0.9700。(3)相对饲用价值(RFV)与NDF含量之间呈强相关(r=0.9938),可用于苜蓿RFV的估测:RFV=287.0677-3.4709NDF(%) n=16 P<0.01。(4)不同品种苜蓿生物产量不同,保定苜蓿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产量最高,分别为393.59、9 308.22、1 976.32和4 208.05 kg·hm -2;金皇后苜蓿粗蛋白质产量最高,为2 697.23 kg·hm -2,保定苜蓿消化能(DE)产量最高,为126 814.45 MJ·hm -2。【结论】不同品种苜蓿纤维成分含量之间呈强相关,苜蓿RFV值与NDF成分呈强相关;不同品种苜蓿生物产量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三叶草不同生长时期营养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种三叶草不同生长期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步研究,并以粗蛋白为标准对其营养均衡价作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三叶草组织中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P和Ca含量都随着生长期的推移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中性洗涤纤维和Ca的含量在结实后期(10月)最高;粗蛋白和P含量在生长初期(5月)最高;在盛花期(7月)最低。粗灰分含量随着生长期的推移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野生型红三叶和普通红三叶的粗灰分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瑞文德的粗灰分含量则是随着生长期的推移而一直下降,3种三叶草的粗灰分含量在生长初期(5月)最高;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则随着生长时期的推移呈现上升的趋势。3种三叶草营养均衡价(NB)依次为:瑞文德>野生型红三叶>普通红三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