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培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吉林中部地区黑土为供试土壤,通过3年培肥盆栽试验,以不施用任何肥料为对照(CK),研究不同有机肥料(牛粪、鸡粪、树叶、猪粪、菌渣、秸秆、稻糠、草炭)及化肥对土壤团聚体含量、稳定性参数(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以及分形维数(D)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粒径≥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为77.82%~89.18%,表现为:草炭牛粪鸡粪树叶化肥菌渣秸秆稻糠CK猪粪;各处理粒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47.04%~62.18%,表现为:秸秆稻糠树叶牛粪菌渣猪粪草炭化肥CK鸡粪。各处理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MWD和GMD值大小顺序均为:草炭猪粪化肥秸秆牛粪菌渣树叶稻糠鸡粪CK;各处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牛粪菌渣鸡粪秸秆稻糠草炭猪粪树叶化肥CK,GMD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牛粪菌渣稻糠鸡粪草炭猪粪树叶化肥CK。各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为2.441~2.626,表现为:CK稻糠猪粪菌渣秸秆鸡粪树叶化肥牛粪草炭。各处理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K化肥草炭鸡粪猪粪菌渣牛粪树叶稻糠秸秆,所有培肥处理均显著低于CK。【结论】培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2.
复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碳氮分布对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不同培肥措施下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氮分布的变化规律,依托山西省潞安煤矿复垦土壤长期定位试验基地,研究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有机肥(M)、有机无机配施(MCF)和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CFB)5种培肥措施对不同复垦年限(4年,8年)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复垦年限各处理均以0.053~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多,占团聚体总量的35%~50%;随复垦年限增加,M、MCF、MCFB处理提高了土壤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2 mm、1~2 mm)含量,而降低了微团聚体(0.053~0.25 mm)含量;与未复垦生土(RS)相比,不同复垦年限各处理均有助于2 mm、1~2 mm、0.5~1 mm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的提高,而与农田熟土(US)相比,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1~2 mm,0.5~1 mm和0.25~0.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与CK相比,各培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含量,其中以单施有机肥(M)效果最好,有机碳、氮含量分别增加了5%~94%、58%~114%;各处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含量均高于RS但低于US。不同复垦年限各处理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储量均以0.053~0.25 mm粒径所占比例最高;复垦4年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以及复垦8年全氮的总储量均以单施有机肥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复垦8年有机碳总储量以MCF处理最高,与M和CF处理差异不显著,三者均显著高于MCFB和CK。由此可见,5种培肥措施中单施有机肥较其他处理更有助于提高复垦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含量及其总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对植烟土壤的改良效果,为优质烤烟复合微生物肥的研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连续2年4季白菜—烟草轮作微区定位施肥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施用无机复合肥(CF)、生物有机肥(OF)和复合微生物肥(MF)对植烟根际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连续种植4季后,各施肥处理>0.25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累积含量、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较初始土壤均明显增加,表现为OF>CF>MF,与CF和MF处理相比,OF处理>0.25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累积含量分别显著增加6.8%和14.5%(P<0.05,下同),MWD分别增加7.9%和36.1%,GMD分别增加10.5%和32.2%,随机森林分析表明2~5 mm和>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是影响团聚体MWD和GMD最主要的因子。连续种植4季,各施肥处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与CF处理相比,OF和MF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第4季增幅分别为11.9%~18.4%、62.7%~129.1%和6.7%~6.8%。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3种土壤酶活性与2~5 mm和1~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MWD及GMD呈正相关,与0.25~0.5 mm和<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呈负相关。【结论】与施用无机复合肥相比,连续2年4季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植烟根际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关键酶活性有协同改善效应,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对植烟根际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改善作用不明显,而对土壤酶活性有明显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肥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基于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分布特征,以期揭示化肥和有机肥长期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实现黑土合理培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依托37年黑土长期定位试验,采集CK(不施肥)、NPK(化肥)、M2(常量有机肥)、M2NPK(常量有机肥配施化肥)、M4(高量有机肥)、M4NPK(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利用湿筛法分析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分配特征。【结果】长期有机无机配施以及施高量有机肥显著降低大团聚体比例,提高微团聚体比例。长期施用化肥及常量有机肥并未明显改变团聚体的分布。M2NPK、M4NPK、M4处理的大团聚体比例较CK处理分别降低32.7%、45.8%和55.4%,而微团聚体的比例较CK处理分别提高73.2%、102.5%和123.9%。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及高量有机肥的施用显著降低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长期施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量为CK的1.12—2.06倍,施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有机碳含量增加更为显著。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且随着粒径的变小,各处理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各处理水稳性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微团聚体,这表明有机碳主要分布在大团聚体中。长期施高量有机肥及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增大了微团聚体的贡献率,即微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高于大团聚体,而其他处理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高于微团聚体。【结论】黑土长期施用化肥对团聚体的分布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高量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配施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的比例,进而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及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高量有机肥及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有机碳贡献率的优势粒级为微团聚体。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肥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分布特征,以期揭示化肥和有机肥长期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实现黑土合理培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依托37年黑土长期定位试验,采集CK(不施肥)、NPK(化肥)、M_2(常量有机肥)、M_2NPK(常量有机肥配施化肥)、M_4(高量有机肥)、M_4NPK(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利用湿筛法分析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分配特征。【结果】长期有机无机配施以及施高量有机肥显著降低大团聚体比例,提高微团聚体比例。长期施用化肥及常量有机肥并未明显改变团聚体的分布。M_2NPK、M_4NPK、M_4处理的大团聚体比例较CK处理分别降低32.7%、45.8%和55.4%,而微团聚体的比例较CK处理分别提高73.2%、102.5%和123.9%。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及高量有机肥的施用显著降低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长期施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量为CK的1.12—2.06倍,施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有机碳含量增加更为显著。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且随着粒径的变小,各处理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各处理水稳性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微团聚体,这表明有机碳主要分布在大团聚体中。长期施高量有机肥及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增大了微团聚体的贡献率,即微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高于大团聚体,而其他处理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高于微团聚体。【结论】黑土长期施用化肥对团聚体的分布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高量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配施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的比例,进而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及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高量有机肥及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有机碳贡献率的优势粒级为微团聚体。  相似文献   

6.
徐仁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18-21020
[目的]研究了7种施肥处理对青海水地蚕豆产量、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方法]在青海西宁市城北区,采用连续3年的小区定位试验开展研究。[结果]与对照相比,施肥可提高水地蚕豆产量4.80%~37.19%,其中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蚕豆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施肥对提高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显著作用,可较对照增加1.5~3.3倍,有机肥-无机肥连续配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团粒,改善土壤结构;与对照相比,连续施肥可提高土壤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14.19%~202.53%,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可增加10.92%~38.0%。[结论]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处理相对于其他施肥处理,各指标均有明显提升,有利于土壤肥力的增加和恢复。  相似文献   

7.
蚯蚓粪有机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更好地了解蚯蚓粪有机肥对蔬菜作物生长及设施菜田土壤质量的保育效果,以番茄'欧曼T-180'为受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蚯蚓粪有机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主要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有机肥的常规生产相比,施用蚯蚓粪有机肥可提高番茄产量4.90%—16.22%,番茄果实的总糖、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柠檬酸含量显著减少。同时使用蚯蚓粪有机肥可减少化肥用量12.50%,土壤有机质提升效果显著,土壤保育效果良好。综合来看,蔬菜生产中蚯蚓粪有机肥用量15 000 kg/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施用生物质炭对不同类型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选择了质地与有机质相差较大的8种土壤,设置对照、施用1%生物质炭、施用2%生物质炭和1%商品有机肥4个处理,模拟研究了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容重、>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和土壤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可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且作用效果随生物质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在不同土壤类型上有较大的差异:在壤质砂土中影响不明显;在壤土中具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粘土与粘壤土中,其效果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有所差异,对有机质较高的粘土与粘壤土,因其本身已具有较高含量的水稳定团聚体,施用后无明显效果,但对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粘土与粘壤土,施用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用生物质炭对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的作用比施用商品有机肥更明显,但在促进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上,生物质炭的作用不及商品有机肥。综合认为,施用生物质炭可明显改善无机胶体含量较高但有机胶体缺乏的土壤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有机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复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水旱轮作田,采用有机肥(绿萍、稻草、猪粪)与化肥配合连续施用,不仅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05—0.01mm)的数量,并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稳定性、吸附性有良好的效果,通过测试结合态碳的形态、分配及其作用,说明不同有机肥的改土培肥机理。  相似文献   

10.
外源有机碳对滩涂盐碱地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生活污泥、蚯蚓粪不同施用量(0、25、50、125、250 t·hm-2)对滩涂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用生活污泥、蚯蚓粪均可显著促进滩涂盐碱地土壤中>0.25、0.106~0.25 mm团聚体的形成.随生活污泥、蚯蚓粪施用量的增加,盐碱地土壤中>0.25、0.106~0.25 mm团聚体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外源有机碳投入后滩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团聚体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用生活污泥、蚯蚓粪24月后,各处理滩涂土壤中>0.25、0.106~0.25 mm团聚体数量,均高于施用12月时的团聚体数量.这一研究证实外源有机碳是驱动滩涂盐碱地土壤团聚体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同外源有机碳对团聚体形成及稳定的效果存在差异,蚯蚓粪有机碳比生活污泥有机碳更易促进滩涂土壤中>0.25 mm团聚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蚯蚓粪复合肥对桉树树体营养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为提高广西桉树林地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4个基肥处理:对照CK(纯复合肥)、处理A(75%复合肥+25%蚯蚓粪)、处理B(50%复合肥+50%蚯蚓粪)和处理C(25%复合肥+75%蚯蚓粪).调查统计桉树生长状况并测定分析土壤性状变化.[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处理A、B和C桉树叶片中大量元素分别增加166%、166%和156%;树高分别增加125%、125%和127%,地(胸)径分别增加125%、120%和133%,以处理C的促生作用最显著.同时各处理均可促进桉树树体对土壤中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吸收,减缓土壤pH下降.[结论]添加25%~75%蚯蚓粪复合基肥可增加树高和加粗地(胸)径,促进树体对土壤中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吸收,减缓土壤中pH、有机质和营养元素下降程度.采用75%蚯蚓粪+25%复合肥配比作基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生物炭与肥料配施降低烟叶对重金属镉的吸收和土壤中镉含量的可行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下生物炭与不同肥料配施对生育期内烟叶生物量、烟草各部位镉含量、植烟土壤中镉含量和土壤p H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与肥料配施能够促进烟叶生物量的增加,烟叶生物量依次为有机肥+无机肥+生物炭无机肥+生物炭有机肥+无机肥无机肥未施肥;生物炭与不同肥料配施时烟叶各叶位镉含量较低,生育期内生物炭与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下烟叶镉含量较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降低了52.57%,根茎中降低的镉含量最高达59.69%;各处理土壤中的有效态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降幅顺序为有机肥+无机肥+生物炭无机肥+生物炭有机肥+无机肥无机肥未施肥。上述结果表明生物炭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既能促进烟叶生长,也能降低土壤有效态镉的相对含量,减少烟叶中镉的吸收积累,进而降低烟叶中镉含量,适合在重金属污染烟田施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有机无机生物肥的应用效果,在不同品种葡萄上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施用有机无机生物肥对果园养分及葡萄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生物肥有明显的培肥土壤的作用,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明显增加,土壤容重除藤稔葡萄试验点变化不大外,晚红和意大利品种比对照降低0.063和0.053g·cm-3。与对照相比,不同品种葡萄施用有机无机生物肥后,单粒果重增加18.80%~32.53%,产量增加6.56%~17.64%。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77~2.87百分点,固酸比提高34.1%~43.7%,VC含量提高0.19~0.34mg·(100g)-1。  相似文献   

14.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盆栽菠菜生长和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菠菜产量、品质及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时菠菜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4(5%(占施氮量百分比)尿素与95%有机肥配施)、处理5(10%尿素与90%有机肥配施)、处理3(有机肥)、处理2(无机肥)、处理1(不施肥);植株氮累积量以处理5最多,其他处理趋势与生物量相同。收获时,植株维生素C含量依次为处理4、处理3、处理5、处理2、处理1,并且所有处理菠菜可食用部分硝酸盐含量均达到直接食用标准(小于432 mg.kg-1);无机肥处理比有机肥处理矿质态氮释放速度快,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能更好地调节土壤氮素的释放;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与有机肥处理能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且增加幅度大于单施无机肥处理。  相似文献   

15.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嫩江县试验田0~20 cm土壤的测定和分析,探讨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均可使黑土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活性增加,以有机无机肥配施1 1处理最佳;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其处理N3M3作物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西湖疏浚的底泥废弃物,与化肥以 2∶ 8的配比混合,加工成有机无机复混肥。在蔬菜上施用结果表明,产量与等养分量的进口复合肥持平或略有增加,肥料成本降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硝酸钙泥、硝酸镁泥肥料化的土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硝酸钙泥、硝酸镁泥及其与有机、无机肥料配合下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使土壤pH值、含盐量、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其中Ca+W和Mg+W处理的土壤含盐量和全氮含量与CK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含盐量分别增加了0.202个百分点和0.162个百分点,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54.68%和51.23%;Ca+Y和Mg+Y处理的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CK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H值分别增加了0.38和0.36,有机质分别增加了70.51%和31.63%。由此可见,硝酸钙泥、硝酸镁泥与无机肥料或者有机肥料配合施用对土壤具有良好的改良作用,其次为与无机有机肥料配合施用。但盐分是影响硝酸钙和硝酸镁泥肥料化的主要因素。因此,硝酸钙泥、硝酸镁泥可与有机、无机肥料配置成复混肥料实现农业资源化利用,但须合理施用。  相似文献   

18.
试验基于30a的长期定位试验,于2007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全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无机氮肥、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配施无机氮肥、氮磷钾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全硫含量,且施用的有机肥和氮肥越多,土壤全硫含量增加的幅度越大.单施高量有机肥和低量有机肥的处理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39.9%和20.2%.高量有机肥配施高、低量无机氮肥,低量有机肥配施高、低量无机氮肥土壤全硫含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92.2%、115.6%、70.6%和115.1%.氮磷钾配施和氮磷配施土壤全硫含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57.8%、116.8%,而且氮磷配施土壤全硫积累量最高,0~20cm和20~40cm土层分别为883.3mg/kg和265.2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