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理论、方法和标准,结合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数据,研究了广西紫色土剖面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系统分类.结果表明,广西紫色土是强烈的物理、化学风化及侵蚀作用于紫色砂岩、砾岩、泥岩和页岩的结果,其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多属块状结构,质地以砂壤为主;其自然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均处于中上水平,但在植被遭到破坏及经开垦后,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及速效磷含量均明显下降,pH值变幅较大,呈强酸至弱碱性;广西紫色土可划分为雏形土和新成土2个土纲、湿润雏形土和正常新成土2个亚纲、紫色湿润雏形土和紫色正常新成土2个土类以及表蚀紫色湿润雏形土、耕淀紫色湿润雏形土、酸性紫色正常新成土等9个亚类.  相似文献   

2.
我国紫色土的系统分类与发生分类参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首先对紫色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及形成特点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对紫色土系统分类和发生分类进行了参比分析,然后对发生分类下同一亚类典型分布点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相较于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分类各级分类单元的分类标准更为明确具体,实际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
广西砖红壤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滨海地带6个砖红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对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逐一确定各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及其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并探讨该地区土壤发生分类砖红壤与土壤系统分类之间土壤类型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剖面因成土因素差异而具有不同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可分别归属于土壤系统分类中的铁铝土、富铁土及新成土3个土纲、4个土类。鉴于广西土壤发生分类6个砖红壤剖面并非全部归属于系统分类中的某一土纲或土类,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土壤剖面的形态描述和理化性质,鉴别出其具有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通过检索系统依次检索、分类定名。  相似文献   

4.
四川土壤系统分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 )中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本文初步探讨了四川土壤类型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并将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系统分类的亚类级别单元进行了对比 ,分析了两种分类制的关系 ,并就系统分类的命名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正方案),初拟了湖南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划分方案.该方案将湖南土壤划分为8个土纲、16个亚纲、53个土类、201个亚类,旨在为开展湖南土系调查和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陈振威  黄玉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68-11671
[目的]为确定广西百色右江河谷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类型归属。[方法]选取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母质类型6个土壤剖面进行描述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土壤的形成特征,并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检索,确定各剖面的诊断层、诊断特性及其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结果]百色右江河谷土壤形成特征有淋溶作用和富铁化特征。由第四纪红土及砂页岩残积物发育的土壤pH较低,呈酸性,盐基饱和度较低,而由第三纪泥岩和石灰岩残积物发育的土壤pH较高,呈中性或碱性,盐基饱和度高。游离氧化铁占全铁含量45.2%以上,B层土壤黏粒硅铝率在2.08~2.69之间。[结论]右江河谷土壤在系统分类中可划归为1个土纲1个土类。  相似文献   

7.
采集广西大明山土壤垂直带中9种典型的土壤剖面,研究其土壤理化性质,然后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3版)确定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以及土壤系统分类名称。结果表明,土壤中粘粒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且剖面中各土层间粉粘比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的表聚效应,土壤盐基饱和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全铁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降低,中低海拔土壤的脱硅富铁铝化作用强烈,土壤粘粒中硅铝率、硅铁铝率相对较高,且随海拔高度升高增大,表明山体上部土壤风化发育程度较低,风化成土作用不强。大明山土壤有1个诊断表层,3个诊断表下层,5个诊断特性,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为3个土纲,4个亚纲,5个土类,7个亚类。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6个代表性剖面,在野外观察、样品采集、室内测试基础上,测定了土壤剖面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武夷山土壤的主要发生特性随海拔高度呈规律性的变化;在研究了土壤的形成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检索了土壤系统分类名称,本区土壤分布垂直带谱的亚类从下到上依次为黏化富铝湿润富铁土、强度铝质湿润淋溶土、普通简育常湿雏形土、普通铝质常湿雏形土、石质铝质常湿雏形土和石质简育常湿雏形土。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正方案),在初拟湖南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基础上,拟定了其检索顺序,旨在为开展湖南土系调查和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江宁样区土壤系统分类中基层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的原则与方法 ,选择江宁县淳化镇的低丘岗地和冲地农田 (70 0hm2 )作为典型区段。按照景观、地貌与母质类型 ,设置了 5 1个土壤观察剖面 ,并采集土壤剖面各层段土样进行理化分析。最后拟定出 11个特征土层 ,划分出 6个土系。  相似文献   

11.
广西紫色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广西玉米研究所选育的8个紫色甘薯新品种,以宁紫薯1号为对照,在广西设8个点进行紫色甘薯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07—160的平均鲜薯、干薯产量最高,熟食味优,适应性广,综合表现最优,可在广西大面积推广;桂06—123平均鲜薯产量居第2位,食味中等,适应性也较好,可在广西大面积推广;桂07—157平均鲜薯产量居第3位,干物率最高,达37.1%,适宜作为能源型甘薯在生产上应用;桂06—280、桂05—180和桂05—188综合表现中等,适合在广西不同地区种植;桂薯12和桂04—96综合表现较差,不宜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土壤动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矿化;长期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影响的同时,改变了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为查明紫色土长期施肥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响应关系,于2008年的5、7、9和11月分别对紫色土农田无肥对照(CK)、单施氮肥(N)、常规化肥氮磷钾(NPK)、有机肥(OM)、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混施(OMNPK)、秸秆还田(RSD)和秸秆还田与化肥氮磷钾混施(RSDNPK)等7种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改良的干漏斗和湿漏斗两种方法,共获得土壤动物9454只,隶属7门17纲24目.分析表明,OM和RSDNPK两种施肥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显著高于CK、N和NPK等3种施肥方式,说明有机物料的长期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壤动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方差分析表明施肥方式对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密度的影响差异性极显著(F=42.412,P=0.0001),对土壤动物群落类群影响存在不均衡性.施肥方式主要影响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种群个体数量、线虫动物门个体数量、大蚓类个体数量、甲螨亚目个体数量、密度-类群指数DG及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等六个指标,初步认为这些主要类群因素能够预测长期施肥引起的土壤肥力变化,可能对指示土壤质量的变化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电流频率、干密度、含水率、金属离子含量等因素对电阻率的影响规律及对电阻率的敏感性,以广泛分布于三峡库区的非饱和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借助二电极法开展电阻率测试试验,并借助SPSS进一步分析电阻率与影响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紫色土的交流电阻率随电流频率、含水率、干密度、锌含量的增大而降低,且降低速度逐渐减缓,最后趋于稳定。紫色土的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数列都符合正态分布,即显著性均大于0.05。电流频率、锌含量与电阻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干密度、含水率和电阻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成果能反映出各因素对电阻率的影响程度,从而提高电阻率的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避光培养,研究了硫丹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硫丹硫酸盐和硫丹二醇)在紫色土中的质量浓度变化及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α-、β-硫丹在紫色土中的消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2-99d和69-116 d。代谢产物硫丹硫酸盐浓度在前20 d增加较快,30 d后基本趋于稳定;硫丹二醇浓度先增加后减小,15 d时达到最大。5 mg/kg的硫丹处理5 d时对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起激活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硫丹处理对脲酶活性从无显著影响逐渐转向抑制,第60天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高浓度处理(100 mg/kg)强烈抑制脲酶活性,最大降幅达到94.5%。硫丹处理(除5 mg/kg外)对硝酸还原酶活性起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最大降幅达到89.9%。5 mg/kg的处理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10-20 mg/kg的处理30 d后由激活逐渐转向抑制;100 mg/kg的处理起激活作用,第15天时酶活性达到最大,随后持续下降,第60天时恢复到对照水平。偏相关分析表明,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与硫丹硫酸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硫丹硫酸盐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与α-、β-硫丹、硫丹硫酸盐和硫丹二醇浓度的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实验室平板稀释等方法,比较分析了湘中紫色土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对植物种群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被恢复模式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紫色土地区的草本物种数目和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其中,以龙须草为先锋物种,配合多种乔灌木立体种植的植被恢复模式,最能有效改善紫色土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以后紫色土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关于黑土分类和分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土的分布面积在文献中有不同的记载,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分类体系产生的,论述了在国内有影响的五个土壤分类体系对黑土的界定,并说明不同分类体系黑土的面积。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紫色土肥力质量的影响,通过采集监测时长为9年的径流小区径流和土样,测定了径流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硝态氮和铵态氮等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了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土壤肥力水平与施肥模式、耕作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不同试验处理下,各土壤肥力因子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减少最为显著;评价土壤肥力的关联度逐年减小,横坡耕作单施化肥处理的多年平均关联度表现最大,对应的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小;顺坡耕作方式下,农家肥和化肥配施处理的多年平均关联度最大,对应的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小,对照处理则相反;多年平均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关联度之间满足线性函数模型y=-0.000 2x+0.762 8(R2=0.748 4),随着径流量的增大,土壤肥力质量显著下降,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横坡耕作下农家肥和化肥配施处理对于维持土壤肥力水平以及减少地表径流量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广西北部林区木霉菌资源的种类及分布特征,2007~2008年从桂林、河池、柳州、百色4市8县主要林区采集不同海拔、不同林分、不同土层深度土壤进行木霉菌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从广西北部林区土壤中共分离出121株木霉,经形态学分类研究,鉴定出11个种,另有2株为不确定种;广西北部林区木霉菌资源丰富,尤以有机质含量丰富、潮湿的森林表层、中层土壤木霉分布几率较高;哈茨木霉、拟康氏木霉和深绿木霉出现频率较高,是广西北部林区木霉资源的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