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分析玉木耳(white mutant strain of Auricularia fuscosuccinea)、九里湖木耳(A. fuscosuccinea)、黑木耳(A. auricula)8129和毛木耳(A.polytricha)781四个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玉木耳与九里湖木耳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99;4个菌株在遗传距离0.53的位置上可以分为三类:九里湖木耳和玉木耳为一类;黑木耳8129,毛木耳781各为一类.  相似文献   

2.
玉木耳大豆秸秆栽培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木耳(Auricularia cornea cv.Yu Muer)是毛木耳的白色变异新品种,其抗杂能力强,有较强的适应性.目前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普遍较低,且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设计13个不同比例的大豆秸秆栽培配方,以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和投入产出比为考察指标,筛选和优化玉木耳大豆秸秆栽培基质配方.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以10个毛木耳栽培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拮抗试验和ISSR分子标记对不同的毛木耳菌株进行鉴别,并研究其原种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0个毛木耳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9~0.93;在遗传相似系数0.75左右时,10个毛木耳菌株可以将10个菌株分为4类:第1类为"黄耳10号""北京8号""北京1号";第2类为"川黄耳1号";第3类"川白耳1号""川耳5号""上海1号""琥珀木耳";第4类为"43-1"和"毛9722",通过出耳试验筛选出耳片厚、商品性状好、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的毛木耳菌株"北京1号",其生物学效率为343.47%;其次是"北京8号",其生物学效率为292.77%,这2个毛木耳菌株为适宜冀中南地区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7,(6)
<正>玉木耳是毛木耳的白色变异菌株,耳片洁白如玉,肉质滑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与多糖,具有较高的抗癌活性,还有清肺益气、降血脂、降血浆胆固醇、抑制血小板凝聚等诸多特效。由于抗杂能力强,生物学效率高,加上人们对白色食品的天然喜爱,市场前景好,是木耳栽培的又一宠儿。江西省上饶市农用微生物科学研究所与江西省鲜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结合产业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5.
<正>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通常称木耳,相对毛木耳也名光木耳,属木耳科。黑木耳是中国最主要的食药用菌之一,有素中之荤的美誉[1]。自东北建立黑木耳"全日光间歇弥雾栽培模式"这一轻简化产业技术以来,黑木耳代料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北耳南扩"的产业发展形势[2~4]。在"北耳南扩"黑木耳产业战略实施过  相似文献   

6.
玉木耳是由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选育的食用菌新品种,名为玉木耳或白玉木耳,在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区俗称竹耳。玉木耳以小兴安岭、佳木斯桦南地区、伊春地区品质上佳。玉木耳对产地环境要求极高,产量低,价格高,营养丰富,是替代黑木耳的又一珍贵食用菌,食用方法与黑木耳相同,泡发后食用。1形态特征玉木耳圆边、单片、小碗、无筋、肉厚,是木耳种植者追求的最佳品质。玉木耳状如耳朵,是一种新兴的可人工栽培的菌类。新鲜的玉木耳呈胶质片状,晶莹剔透,耳片直径4~8厘米,有弹性,腹面平滑下凹,边缘略上卷,背面凸起,并有纤细的绒毛,呈白色或乳白色。干燥后收缩为角质状,硬而脆性,背面乳白色;入水后膨胀,可恢复原状,柔软而半透明,表面附有滑润的粘液。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祛病延年。  相似文献   

7.
毛木耳菌株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木耳是四川主要栽培食用菌品种之一,年生产量居全国首位,主要栽培的毛木耳菌株为黄背木耳,该品种已栽培10余年。为提高毛木耳的质量,我们从各地引进了6个毛木耳菌株和1个野生毛木耳菌株进行了品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株来源 AP01原名台耳,引自福建三明市食品研究所;AP02,原名143,来源同上;AP03,原名黄背木耳,本场保藏菌株,四川栽培当家品种(对照);AP05,原名2039,引自台湾省;AP07,野生毛木耳组织分离菌株;AP09,原名243,引自福建宁古食用菌所;AP10,原名143,来源同上;AP13,原名台耳,引自福建闵侯真菌厂。  相似文献   

8.
玉木耳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夏季,三明真菌研究所科技人员在仙游县九里湖地区采集到一个野生木耳菌株,经鉴定为木耳属(Auricularia)琥珀褐木耳(Auuicularia fuscosuccinea)。笔者对该菌株进行驯化栽培。在驯化过程中获得一个该菌株的纯白色变异株。经多年栽培,证实该白色变异株的白色性状能稳定遗传,依据其颜色特征命名为玉木耳。  相似文献   

9.
玉木耳是李玉团队于2016年选育的一个食用菌的新品种,该品种属于毛木耳的变异菌株。玉木耳耳片通体白色(图1),肉质滑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糖,具有较高的抗癌活性,还有清肺益气、降血脂、降血浆胆固醇、抑制血小板凝聚等诸多功效。玉木耳出耳温度比黑木耳高,抗杂能力强、生物学效益高,产量是黑木耳的2倍左右,营养丰富,是黑木耳之外的又一珍稀品种。  相似文献   

10.
木耳属白色变异菌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我国木耳属白色变异菌株的研究进展,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毛木耳白色变异品种,统一使用中文名称玉木耳,拉丁名Auricularia cornea var.Li.。并对未来研究提出若干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毛木耳与黑木耳同纲、同科,因背面长有绒毛而得名。其中背面长有黄色绒毛的称为黄背毛木耳,背面长有白色绒毛的称为白背毛木耳。毛木耳高产稳产,质脆肉厚,不但养分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保健药用价值。在使用段木、玉米芯等材料栽培成功后,山东定陶县经过多年探索,利用木糖渣栽培该木耳又获得成功。"木糖渣"是玉米芯(或甘蔗渣、农作物秸秆等)经酸水解提取木糖后的酸性废弃物,多为工  相似文献   

12.
新疆于1988年开始推广木耳立体袋栽技术,但主要品种都属毛木耳类,如台湾黄背木耳、紫木耳817等。毛木耳产量高,抗逆性强易栽培,但商品性较差,市场消费量不大,难以大面积推广。为了选出适应新疆自然条件下栽培的黑木耳优良品种,形成商品生产规模,我们于1989~1991年对六个引进的黑木耳菌株进行了品比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福建漳州等地桉树木屑储备量非常丰富,开展尾巨桉木屑和豆粕栽培白背毛木耳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新型基质栽培白背毛木耳新菌株43012和杂10,不仅可以节省原料成本,还可以提高木耳产量,经济效益好,该技术具有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综述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新品种"鹿肚耳"的形态特征和食用特点,测定其与黑木耳、毛木耳、毛木耳白色变种"玉木耳"人工栽培子实体的基本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鹿肚耳热量235 kJ/100g、蛋白质7.21 g/100g、脂肪1.5 g/100g、碳水化合物48.4 g/100g、总膳食纤维29.3g/100g,含有5种常量元素、5种必需微量元素,其中,硒元素含量是黑木耳的4.6倍;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化学评分(CS)和氨基酸评分(ASS)分别为12和18.86,色氨酸为其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综合评价低于其他3种木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合露地筒式栽培毛木耳优良菌株,我们进行了六个菌株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综述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供试菌株为115、207、781、193台湾毛木耳、白背木耳,其中以781为对照。母种用PDA 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为木屑麸皮培养基;栽培料配方为木屑52%、棉籽壳37%、麸皮15%、糖1%、碳酸钙2%。  相似文献   

16.
AP.4毛木耳菌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在我国南方各省和国外栽培较多,但在上海很少有栽培。我们于1983年获得了一株木耳菌种(未知品种),编号为AP.4。子实体经切片镜检,从层次结构上来看,确定为毛木耳。试验结果表明,不论产量还是质量,均明显超过国内现有的毛木耳品种,是一个适合在各地推广的优良菌株。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 ,人们习惯采用旧式的段木打孔接种法栽培木耳。为了探究高效益栽培木耳的新技法来弥补木耳旧式栽培上的产量低下和技法过于单一 ,本人始于 1998年秋至 1999年夏进行了台湾毛木耳生育阶段环境变换的栽培技法的探究试验工作 ,并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其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株 台湾毛木耳母种引自湖北嘉鱼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1 2 菌种制作 ①母种 :用上述引进的台湾毛木耳母种扩接入桑木粒胡萝卜混合培养基培育三个月后而成。②原种 :配方 :杂木屑 78% ,麸皮 17% ,白糖与食盐各 1% ,磷肥与石膏粉各 1 5 % ,料水比 1∶1 …  相似文献   

18.
朱丹  陈淑贞 《食用菌》1995,17(5):36-37
白毛木耳是毛木耳在特定条件下的突变白色型菌株。经试验观察,它的种性稳定,不易退化,耳片朵形,质地、口感如同毛木耳,因其色白,凉拌后形似海蜇皮,更易被人们接受。该品种适温较广,适合栽培季节长,特别是可在夏季栽培,弥补了市场上食用菌鲜品的短缺,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在盛夏条件下的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19.
集毛木耳、细木耳优良特性于一体的木耳新种——大光木耳(学名网脉木耳)首次在内陆湖南发现并驯育成功。现已经过湖南师大生物系彭寅斌教授、中国食用菌协会顾问杨曙湘教授的鉴定。大光木耳属热带木耳,喜高温高湿,子实体在15—39℃可正常出耳,抗杂抗逆性强,生理结构与黑木耳相类似——没有髓层,柔毛稀而短小,蛋白质成份与黑木耳相同,而含糖量及氨基酸总量高于黑木耳、毛木耳。栽培对比试验和大面积推广栽培表明:产量高于紫木耳,显著地高于毛木耳和  相似文献   

20.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又名构耳、粗木耳、黄背木耳、白背木耳,属木耳科木耳属,素有"树上海蜇皮"之美称,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福建省漳州市生产白背毛木耳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