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灵芝胞外多糖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运用反馈抑制理论构建了耐灵芝胞外多糖 (EPS)反馈抑制的筛选模型。添加在筛选培养基中的其指示因子同源胞外多糖浓度为 2 .34g/L。将实验室保藏的 37株灵芝菌株输入该模型 ,即可检出耐灵芝胞外多糖反馈抑制作用最强、产胞外多糖能力最强的菌株GL0 2 9。然后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GL0 2 9深层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 ,组合碳源和组合氮源培养基最适合该菌株深层发酵生产灵芝胞外多糖。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 :蔗糖 10 g/L ,玉米粉15 g/L ,蛋白胨 2 g/L ,酵母膏 1g/L ,KCl 0 .5g/L ,KH2 PO4 ·7H2 O 0 .5 g/L ,pH自然。于 30℃、12 0r/min摇瓶培养 9d ,该菌株的胞外多糖产量高达 3.0 7g/L。  相似文献   

2.
以灵芝和覆盆子为试材,通过L18 (37)正交实验设计对灵芝发酵生产覆盆子黄酮基础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灵芝发酵生产覆盆子黄酮的基础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0 g/L,黄豆粉15 g/L,玉米粉50 g/L,酵母膏1.0 g/L,KH2PO4 0.9 g/L,MgSO4·7H2O 0.2g/L,VB10.01 g/L,此培养基条件下,灵芝发酵覆盆子后黄酮含量达到4.58 mg/g,与对照组(不接种灵芝)相比含量提高96.57%.  相似文献   

3.
灵芝多糖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景玲  李慧  朱佩燕 《中国食用菌》2005,24(6):47-48,52
研究了灵芝多糖发酵中碳源、氮源、pH对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粉、蛋白胨均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形成。其对发酵影响顺序为碳源>氮源>pH。通过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灵芝多糖最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3%、玉米粉3%、蛋白胨0.3%、麸皮5%、(NH4)2SO4)0.2%、MgSO4.7H2O 0.05%、KH2PO40.1%。在10L发酵罐上灵芝多糖最高达14.2g/L。  相似文献   

4.
蛹虫草产胞外多糖的液体优化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蛹虫草进行发酵培养基配方正交设计试验 ,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的优化培养基配方如下 :玉米粉4% ,黄豆粉 0 6 % ,酵母汁 0 3% ,K2 HPO4 0 0 5 % ,Mg SO4 0 0 5 % ,接种量 3% ,pH5 5。此培养基组合在 2 5℃培养 1 4 4h的胞外多糖产量可达 1 83g/L。碳源因子对胞外多糖的产生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20,(4)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优化美味牛肝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确定了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 g/L,麦芽糖22 g/L,酵母膏14 g/L,磷酸二氢钾0.5 g/L,硫酸铵2.7 g/L,硫酸亚铁67 mg/L,硫酸铜100μg/L。试验结果为液体培养美味牛肝菌菌丝培养基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17,(3)
以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深层发酵得胞外多糖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适于灰树花发酵的碳源为马铃薯+葡萄糖,氮源为豆饼粉;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25 g/L,葡萄糖25 g/L,豆饼粉6 g/L,麸皮20 g/L(浸提液),KH_2PO_41 g/L,CaCl_21 g/L,MgSO_4 2 g/L,VB_10.2 g/L,pH 6.5。  相似文献   

7.
研究培养基的成分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糖、葡萄糖、麦芽糖、玉米粉、豆饼粉、酵母膏、麸皮和蛋白胨有利于桑黄的生长。桑黄适宜生长的葡萄糖浓度15~30g/L,蛋白胨浓度15~25g/L。进一步的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桑黄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g/L)为:葡萄糖10,玉米粉20,麸皮10,豆饼粉5,此培养条件下桑黄摇瓶发酵菌体生物量为(21.66±0.5)g/L。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高产的深层发酵产物,研究从桦褐孔菌筛选菌株和发酵配方入手,对5个菌株、10种碳源和10种氮源进行了液体发酵试验,比较发酵产物收率,筛选廉价配方。结果表明:In4菌株菌丝干重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在单一碳、氮源筛选基础上,完成2组碳源和2组氮源正交试验,获得了高产配方:麦芽糖15.0 g/L,葡萄糖15.0 g/L,豆粉0.6 g/L,酵母膏2.0 g/L,KH2PO43.0 g/L,MgSO41.5 g/L,VB110 mg/L,起始pH 4.0。发酵周期7 d,菌丝干重22.0 mg/mL,发酵液多糖含量11.3 mg/mL,菌丝体多糖含量132.2 mg/g,研究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唐业刚  邵媛 《食用菌》2014,(1):17-20
以香菇母种菌丝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基摇瓶培养,对培养基中碳源、无机盐配比、氮源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硫酸亚铁(FeSO4·7H2O)在富铁培养基中的最适添加量,以及黄豆粉在富铁培养基中的最佳添加浓度。结果表明,香菇菌丝体液体发酵优化培养组分为:马铃薯20%,可溶性淀粉2%,酵母膏1.5%,蛋白胨0.2%,KH2PO41.0%,MgSO40.05%,最大菌丝球得率可0.932 g/100 mL。最佳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添加量为6 mL,即培养基中硫酸亚铁含量为0.336 mg/100 mL时,香菇菌丝球得率最大,可达1.274 g/100 mL,最大总富铁量可达0.1008 mg/100 mL。最佳黄豆粉添加浓度为1.5%,菌丝球最大得率可达1.4260 g/100 mL,最大总富铁量可达0.1547 mg/100 mL。  相似文献   

10.
以美味牛肝菌为研究对象,对其多糖发酵主要影响因子和发酵培养基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单因子培养基优化处理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选择出3个对牛肝菌多糖发酵影响较大的因子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最适培养基为20.0g葡萄糖 7.0g酵母粉 3.0g黄豆粉 1.0gKH2PO4 0.5g MgSO4·7H2O 0.5 gMnSO4·H2O.  相似文献   

11.
以猴头菌菌丝体干重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筛选适合猴头菌发酵的液体培养基。结果:适合猴头菌发酵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 g/L,葡萄糖10 g/L,酵母粉10 g/L,黄豆粉5 g/L,MgSO4·7H2O 1 g/L,KH2PO41.5 g/L,VB1 0.01 g/L;该配方培养的猴头菌菌丝体干重为25.1 g/L。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培养基对桑树桑黄液体培养中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液体发酵培养,并利用L9(34)正交试验初步筛选出了桑树桑黄液体发酵的优化培养基:玉米粉10g,麸皮10g,葡萄糖20g,蛋白胨5g,酵母膏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维生素B110mg,加水1000mL。  相似文献   

13.
一株木薯渣野生型草菇菌株菌丝生长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从木薯渣发酵堆上分离的野生型草菇菌株V木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因子、培养条件及木薯渣含量对该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型草菇V木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无机盐为MgSO4·7H2O,最适培养温度为30℃~35℃,最适初始pH值范围为6.0~8.0;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4.0g/L,蔗糖10.0g/L,MgSO4·7H2O0.40g/L,马铃薯200.0g/L;利用木薯渣作为主料培养草菇菌丝选用50%~70%木薯渣含量较合适。  相似文献   

14.
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营养组成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以菌丝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主要指标,对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桑黄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适氮源为麦麸,最佳碳氮比为20: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0g·L-1、麦麸50g·L-1、KH2PO42g·L-1、MgSO41g·L-1、VB1300μg·L-1、VB2400μg·L-1。  相似文献   

15.
以香菇"南山1号"菌种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实验筛选富硒香菇的优化液体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香菇菌种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Na2SeO3的最适浓度均为60mg/L,富硒香菇菌种的最适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0g/L、黄豆粉6.0g/L、KH2PO41.5g/L、MgSO4·7H2O 0.5g/L、H2O 1 000mL、pH自然。  相似文献   

16.
利用蛋白纤维平板法对1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液体发酵产生纤溶酶的碳氮条件进行系统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碳源和氮源,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设计实验优化该菌株产纤溶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产纤溶酶的最佳碳源为乳糖,纤溶酶活性达118.69U/mL,其次是不加碳源的空白对照,活性为109.12U/mL;蚕蛹粉是该菌株产纤溶酶的最佳氮源,活性可达118.69U/mL,其次是酵母浸膏,活性为29.10U/mL;纤溶酶产量与菌丝体生物量之间无必然相关性;产纤溶酶的最佳培养基为乳糖10g/L、蚕蛹粉10g/L、酵母浸膏5g/L,获得的纤溶酶活性高达142.26U/mL。  相似文献   

17.
猴头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猴头菇液体菌种发酵的碳源、氮源、复合氮源和其它因素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L16(45)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确定优化后的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蛋白胨,复合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复合维生素为麸皮水;优化的发酵培养基(g/L)为:葡萄糖22,蛋白胨0.2,酵母膏0.5,KH2PO5,MgSO4.7H2O 1。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猴头菇的产量显著提高,由5.12 g/L提高到11.84 g/L。  相似文献   

18.
以金地灵芝为试材,探究了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其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并运用Design Expert软件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以得到金地灵芝液态发酵产灵芝多糖的最优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辅助无机盐为MgSO_4·7H_2O,最优培养基配方为3.98%玉米粉,0.68%蛋白胨,0.21%MgSO_4·7H_2O,0.05%K_2HPO_4,0.05%KH_2PO_4,0.001%维生素B_1。优化后胞外多糖得率提高了30.14%。  相似文献   

19.
庄磊  郭旭欣  于松涛 《食用菌》2022,(6):27-29+32
以辽宁抚顺高尔山地区的野生白耙齿菌菌株为材料,进行ITS序列鉴定。该菌株ITS序列与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相似性为99.85%,结合其形态学鉴定结果确定为白耙齿菌。以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长势为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配方中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筛选,获得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10 g/L,磷酸二氢钾0.5 g/L,硫酸镁0.5 g/L,琼脂20 g/L;以菌丝干重、菌丝平均长速及长势为指标进行培养基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促进白耙齿菌菌丝快速生长、菌丝浓密的培养基为优化培养基,获得较大菌丝干重,且适宜白耙齿菌生长的培养基为YPAD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以秦巴山区主栽香菇菌株(808#、66#、68#)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用6种筛选培养基对其菌丝生长状况和胞外多糖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菇66#菌株的菌丝在筛选培养基(葡萄糖1.0%、玉米粉2.0%、麦麸2.0%、酵母膏0.3%、KH2PO40.1%、MgSO4·7H2O0.1%、pH自然)中的生长速度为3.26mm/d,菌丝粗壮且致密;以此培养基进行液体发酵,其菌丝球数量多,大小均匀,生物转换量为66.00g/L,胞外多糖产量可达2.99g/L发酵清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