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新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收入、调整农业结构做出了积极贡献。平山县作为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打造了一批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强、农民富、机制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农业、农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从平山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和资源禀赋出发,结合对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从战略选择、布局优化、产业融合、服务提升、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平山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发展路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休闲渔业是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该文紧密结合江都区的实际,抓住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对拓展江都渔业发展空间,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休闲农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武威市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产业、新业态。本文通过对武威市休闲农业发展实践的研究,分析甘肃省休闲乡村典型——高坝镇蜻蜓村、普康田园综合体,得出武威市的休闲农业发展不仅需要产业动力和地域特色,还要加强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传承和发展民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三农"工作已经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发展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已逐步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新媒体手段能有效对休闲农业进行宣传推广,对打造休闲农业特色品牌、传播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休闲农业作为乡村的一种新型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对扬州市休闲农业存在同质化严重、价值链难以提升、经营服务模式陈旧、不能融入乡村旅游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休闲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特色化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休闲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张家界市永定区依托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全省文化旅游特色经济重点县品牌效应,通过旅游资源和休闲农业深度融合,充分调动农业旅游因素,拓展延伸旅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依托文化旅游带动农业提质升级、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立足旅游激活潜力借助旅游元素有效激活提升农业发展潜力,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目前,永定区已建成龚家垴、仙人溪、广溪峪等乡村旅游示范点35个。规划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银川市兴庆区花卉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一是夯实基础做好一产;二是项目带动发展二产;三是转型升级做活三产。以"兴庆区农业高科技智慧示范园"和"银川花溪谷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项目规划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花卉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8.
陈晓莉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141-142,148
后疫情时代,乡村旅游表现出了强劲的产业韧性.该文介绍了上海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优劣势,提出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在活跃农村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省泾川县坚持以农耕文化为魂、休闲渔业和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探索出了一条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为推进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以泾川县为例,从产业融合发展、品牌打造、保障措施、运营模式等方面总结其乡村旅游发展促进措施及成效。  相似文献   

10.
张震 《河南农业》2022,(3):49-50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深入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农村发展、农民就业与增收、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近几年的考察调研,着重分析了巩义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与困境,提出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政策扶持、加快产业升级等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高效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17年全省休闲农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全省各级农牧部门把发展休闲农牧业作为提升农业、致富农民、发展农村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快美丽田园、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推动业态升级、设施升级、服务升级、文化升级、管理升级,到2020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力争超万亿元,实现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通知强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要体现"五个升级"。一是培育精品品牌促升级。创新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的美丽休闲乡村(镇);建设  相似文献   

13.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气象条件作为影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乡村休闲旅游气象服务可以为休闲农业从业者生产管理和城乡居民到乡村旅游提供参考。本研究总结了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分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气象服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给予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推动业态、设施、服务、文化、管理升级,到2020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力争超万亿元,实现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通知强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要体现"五个升级"。一是培育  相似文献   

1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市民消费需求的提升和周边地区强有力的竞争,京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亟需转变发展方式,提档升级.应遵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律,从北京郊区实际出发,把景观升级、产品升级、文化升级、规模升级、组织升级、营销升级作为近期京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重点,争取有所突破.其中景观升级是前提,产品升级是核心,文化升级是灵魂,规模升级是基础,组织升级是保障,营销升级是统领.  相似文献   

16.
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弘扬中华传统农耕文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精准脱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和美丽中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农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从2010年开始,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印发了《关于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加快培育休闲农业品牌,提升产业影响力,经过业主自愿申报、市(州)县审核、现场考察和专家评审等程序,四川省农业厅日前评选出200家第二批省级示范农庄并予以公示。休闲农庄是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而省级示范休闲农庄是我省培育的首个休闲农业省级品牌。近年来,我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实现产业园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的总目标,通过培育休闲农业景区和休闲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多样化、集聚化、多元化、规范化、现代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记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今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17,(10)
<正>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多样化、集聚化、多元化、规范化、现代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是突破农业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陈晓华: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速很快。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规模的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0多万个,比上年增加了4万多个,增长15%以上。  相似文献   

20.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业态,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新型农业。乡村旅游是以乡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娱乐、购物等需求的旅游活动。本文通过对绵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的探讨,为类似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示范和样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