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进行计算及趋势分析,得出主要农产品虚拟水进口量呈上升趋势,以粮食作物和食用植物油为主;通过分析虚拟水的进口效益,测算了虚拟水替代效益而产生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最后,对我国对外农产品贸易提出了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丰富进出口产品结构、实现虚拟水进口效益最优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进行计算及趋势分析,得出主要农产品虚拟水进口量呈上升趋势,以粮食作物和食用植物油为主;通过分析虚拟水的进口效益,测算了虚拟水替代效益而产生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最后,对我国对外农产品贸易提出了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丰富进出口产品结构、实现虚拟水进口效益最优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占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9年农产品进口额82%的7个主要国家为例,对2013年以来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进口的6类农产品进行分析,进一步对中国从上述国家的虚拟土地进口量进行测算,发现我国从7个国家中进口的虚拟土地主要来源于棉花、谷物、水果和油料。基于2019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进口虚拟土地的不同用途进行效益比较,发现虚拟土地进口可以在生态、经济、社会诸多方面产生较大的价值替代。基于当前国际形势,中国应发展更多农产品贸易伙伴,科学规划农产品进口种类和数量,扩大以农产品为依托的虚拟土地进口面积,同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将农产品进口与我国农业"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也是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伙伴国。对中国与菲律宾农产品贸易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为农业部门对外贸易决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中国与菲律宾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扩大,水果、棉花、水产品和糖类的贸易量较大;中国农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全部小于1,菲律宾农产品的RCA指数在2008年及2010—2015年大于1;中国农产品出口与菲律宾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指数(TCI)均小于1,贸易互补性较弱,2012—2014年菲律宾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TCI指数均大于1,贸易互补性强。  相似文献   

5.
2003年中澳农产品贸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中国对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总 ,额有所下降其中出口增长明显进口有所 , ,下降中澳农产品贸易进口贸易占主导地位。 ,为贸易逆差但逆差有较大的缩小农产品 , 。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4.2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6% 农产品贸易逆差10.34亿美元同比下 。 ,降21.1% 对澳农产品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水 。产品蔬菜和水果出口的主要省市是、 , ( )广东山东福建陕西辽宁浙江海、 、、、、、南河北山西江苏和上海从澳进口的、 、、 。农产品主要是羊毛动物生皮大麦产品 、 、 ,进口的主要省市是江苏浙江…  相似文献   

6.
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同年1~4月中国自东盟进口加快,逆差持续扩大;对东盟的优势出口产品出口量减少;与东盟接壤的南方省(自治区)对东盟出口普遍下降;自东盟进口高度集中;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相比,中国对东盟贸易表现平平。贸易中存在的信息共享不对称、技术和标准不统一、管理成本和效率问题等严重制约着双方农产品贸易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将对双方农产品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双方互补性贸易发展空间巨大,重合性贸易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景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213-13214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公式,计算了2000~200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中虚拟水含量。研究表明我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依然存在较大逆差,由此决定了虚拟水净进口量的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应将虚拟水贸易理论引入到我国农产品贸易体系中并努力实现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及贸易伙伴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日益密切。本文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考察了2001—2018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估算了中国从沿线国家净进口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净进口的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总量不断增长。2013—2018 年,中国从沿线国家净进口粮食累计达到3 571.74 万t,年均净进口虚拟水资源52.49 亿m~3,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资源122.62 万hm~2。分品种来看,稻米和玉米是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主要粮食品种,小麦和大豆净进口规模仍然不大。就来源地而言,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稻米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越南等东南亚4 国和巴基斯坦,小麦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源国是哈萨克斯坦,玉米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乌克兰,大豆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俄罗斯。鉴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占中国粮食贸易总量的比例仍然不高,不超过10%,这意味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水土资源紧缺压力,可能的潜力仍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9.
2013年,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速较前几年有所回落,但是农产品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农产品贸易总额近1 900亿美元,其中农产品进、出口额分别约为1 200亿美元和700亿美元。就具体产品来看,谷物净进口量在2012年大幅增加的水平上继续增长,大豆、植物油进口高位稳中有涨,棉花、食糖在库存积压的同时继续大量进口,牛羊肉及奶粉等畜产品进口增势强劲。预计2014年中国农产品进口将继续增长,农业产业发展将面临较大进口压力。  相似文献   

10.
据海关统计,2006年1月广东省从东盟进口水果1.9万吨,比2005年同比增长33.6%。据广州海关称,广东从东盟进口的水果主要是榴莲、龙眼、山竹和香蕉,广东作为东盟水果的主要消费市场,其进口量占我国东盟水果进口总量的50%。2005年,广东进口水果38.6万吨,其中自东盟进口22.8万吨。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东盟互为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国,中国主要从东盟进口植物油,进口品种主要是棕榈油。棕榈油作为双边植物油贸易的重点,关注其进出口贸易特征、探究影响其贸易变动的因素对进一步预测双边植物油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996—2016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和植物油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特征分析,从东盟出口供给和中方进口需求角度出发,剖析了双边植物油贸易的影响因素。可以预见,在食用消费渐趋饱和和工业消费日渐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棕榈油将在现有规模上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李刚 《世界农业》2002,(6):26-28
一、日本农产品进口在世界上的地位日本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特点是“大进小出”,即进口量大,而相形之下出口量则微不足道,导致农产品净进口数额巨大。以农产品进口总额和人均进口额来衡量,日本并不是最高的。1999年,日本农产品进口总额为352.8亿美元,人均进口额为278美元,德国为372.2亿美元和454美元,均高于日本。然而,就农产品的净进口额来看,日本在世界上却遥遥领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就取代德国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净进口国。1999年,日本农产品净进口额达到336亿美元,远远高于德国…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主要农产品供给相对宽松,国内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策调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12年中国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量激增,全面净进口态势得到强化;果蔬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增长乏力,部分产品甚至出现明显下滑;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增加。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走势、农产品供求状况等因素,预计未来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全面净进口局面将持续,但进口激增态势将得到缓解,农产品出口形势将有所好转。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必须加强对农产品贸易形势的研究和判断,及时采取对策措施,努力确保中国农产品贸易和农业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中国和东盟农产品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的变化,探讨了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变化趋势及特征。研究发现,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朝着体现双边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贸易额从2001年的30.27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275.4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4.71%。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中国出口农产品结构和东盟进口农产品结构互补性呈现下降趋势,中国一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指数值由1996年的1.3下降到2011年的0.32,未来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前景不太乐观。  相似文献   

15.
在对棉花贸易中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2—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影响棉花贸易中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的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播种面积、棉花进口价格、国内棉花需求量和国内棉花供给量与棉花贸易中虚拟土地资源进口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棉花进口价格、国内棉花需求量和国内棉花供给是导致棉花贸易中虚拟土地资源进口量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且短期内虚拟土地资源进口量偏离长期均衡时,虚拟土地资源进口量以55.5%的调整力度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为发展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联合国COMTRADE贸易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和CEPII数据库的年度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并按照海关编码(HS编码)将农产品分为四类分别测算不同类别农产品贸易差异性,探究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措施.[结果]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距离及进口国家的人口规模、人均耕地面积,是否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因素均对双方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影响.从出口来看,我国出口东盟农产品总体上为正常贸易范畴;但不同种类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差异大,动物产品、动植物油脂呈现贸易不足现象,植物产品贸易过度,食品饮料及烟草食品为正常贸易.从进口来看,与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老挝等国贸易不足,与其余国家正常贸易.不同种类农产品各国之间贸易潜力值差异大,如我国从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等国家进口动物产品贸易不足,而与其他国家为正常贸易.[建议]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产值,增强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根据各国的贸易潜力差异调整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加深与贸易不足国家的贸易,保持与正常贸易国家的水平;特别是针对不同种类农产品制定不同政策,如出口植物产品贸易过度,则适当减少出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国粮食对外贸易中虚拟耕地对本国耕地资源的贡献。【方法】在分析中国粮食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虚拟耕地贸易量计算方法,对1978-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中小麦、大豆、大米、玉米4种主要粮食的虚拟耕地贸易量进行估计,并分析了其对中国耕地资源的贡献。【结果】1978-2008年,在中国4种主要粮食的对外贸易中,虚拟耕地贸易一直保持较大逆差,除1985、1986、1993和1994年外,其余27年虚拟耕地贸易量均表现为净进口状态,虚拟耕地贸易净进口量从1978年的415.74万hm2增加到2008年的2 147.61万hm2;31年间,虚拟耕地交易量达22 397.47万hm2,其中大豆和小麦的虚拟耕地贸易净进口量为11 700.52万和7 219.37万hm2,玉米和大米的虚拟耕地贸易净出口量为2 843万和634.58万hm2;在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4种粮食的对外贸易中,虚拟耕地贸易净进口量合计为15 442.31万hm2,相当于中国2008年耕地面积的1.27倍。【结论】虚拟耕地战略有助于加强耕地资源管理和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实施虚拟耕地战略不仅可以缓解国内耕地资源压力和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发挥国内各地的比较优势、调整各地粮食种植结构、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这对保证耕地和粮食双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印度尼西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政策,包括保护本国农业、削减农产品进口量等等。这些贸易限制政策表示目前印度尼西亚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印尼政府决定削减水果进口量,宣布印尼本土种植的水果不准另从国外进口。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1—2014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进口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口对中国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全球对中国粮食的需求量及中国谷物单产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全球谷物平均单产、中国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耕地资源的相应措施,以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国粮食对外贸易中虚拟耕地对本国耕地资源的贡献。【方法】在分析中国粮食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虚拟耕地贸易量计算方法,对1978~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中小麦、大豆、大米、玉米4种主要粮食的虚拟耕地贸易量进行估计,并分析了其对中国耕地资源的贡献。【结果】1978~2008年,在中国4种主要粮食的对外贸易中,虚拟耕地贸易一直保持较大逆差,除1985、1986、1993和1994年外,其余27年虚拟耕地贸易量均表现为净进口状态,虚拟耕地贸易净进口量从1978年的415.74万hm2增加到2008年的2 147.61万hm2;31年间,虚拟耕地交易量达22 397.47万hm2,其中大豆和小麦的虚拟耕地贸易净进口量为11 700.52万和7 219.37万hm2,玉米和大米的虚拟耕地贸易净出口量为2 843万和634.58万hm2;在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4种粮食的对外贸易中,虚拟耕地贸易净进口量合计为15 442.31万hm2,相当于中国2008年耕地面积的1.27倍。【结论】虚拟耕地战略有助于加强耕地资源管理和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实施虚拟耕地战略不仅可以缓解国内耕地资源压力和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发挥国内各地的比较优势、调整各地粮食种植结构、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这对保证耕地和粮食双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