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亚5国是中国农产品尤其是植物类农产品的重要进出口国。本文以2004—2015年中国与中亚5国植物类农产品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AE法和G-L指数分解和测度了双边植物类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采用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探析了双边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总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如下:经济规模和生产技术差异对双边植物类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总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理距离和关税税率差异对双边植物类农产品的各项产业内贸易指标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市场规模、贸易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开放度则对双边植物类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GL指数测算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并运用BI指数、HI指数分析中国与各国之间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特征,最后运用计量模型探究影响产业贸易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且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食品及活动物类产品上,阿富汗、沙特阿拉伯、意大利、巴基斯坦、德国等国家与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对于产业内贸易类型,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及产品类别之间均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产品质量的差异是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农产品发生贸易的重要原因.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双方贸易不平衡程度、地理距离、贸易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均对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贸易不平衡程度呈现负向影响;而地理距离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贸易开放程度仅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仅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签署,中国农产品出口迎来了新机遇。近年来,中国与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运用GL指数、BI指数和MIIT指数测算2006—2022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贸易指数,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双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双方产业内贸易增量源自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货物贸易结合度、市场开放度差异、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市场规模差异和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对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货物贸易结合度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的加强以及中国向西开放战略、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吉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文章利用G-L指数、Bruelhart指数,选取2005-2010年中吉农产品贸易数据,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对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关模型探讨了影响中吉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吉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贸易增量以产业间贸易带动为主,开放度、要素禀赋差异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研究闽台水产品贸易模式的变化,可为增强闽台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提供借鉴和思路。【方法/过程】以2008-2016年水产品的进出口分类数据为基础,计算包括GL、Bruelhart和ThomMc Dowell在内的一系列闽台水产品产业内贸易主要指标。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2013年为分界点,分阶段构建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来研究不同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结果显示,闽台水产品的贸易模式越来越倾向于产业内贸易。2013年前闽台水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对外贸易依存度,2013年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差异和经济水平差异,并从渔业产业结构和闽台经贸合作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农业合作逐渐成为双边和多边合作的重点。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通过需求因素、供给因素与贸易阻力因素,对中国与中亚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国内因素、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购买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与中亚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农产品的易腐性、鲜活性等特点决定了运输距离对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技术援助决定了农产品贸易额与两国关系紧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快速提高,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已逐渐成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重要的贸易经济合作形式。本文首先从贸易现状、总体特征、进出口产品结构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概况,然后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中2004—2014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结果显示,中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俄、中印、中南非则属于产业内贸易。然后,具体分析了2014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各章目的 G-L指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改善收入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中国林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界定出8类主要林化产品,采用GL指数和Bruelhart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对中国林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得出中国林化产品贸易额增长迅猛、贸易逆差逐年扩大、贸易集中度高、产业内贸易水平低的结论,提出中国林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提升的高级生产要素培育战略、规模经济与加强管理战略、天然橡胶和棕榈油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中国与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数据,分析中国与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贸易市场结构及细分产品贸易结构,并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研究中国与P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与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关系持续向好发展;(2)中国农产品贸易市场相对集中,与部分成员国仍存在巨大提升空间;(3)从细分产品贸易来看,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动物类产品;(4)进出口国国内经济规模、进口国人口规模、贸易双方是否拥有共同边界和共同语言以及贸易国是否加入“一带一路”均对贸易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中国应努力实现与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均衡发展,加强与各成员国之间内部合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双边进出口贸易日益受到重视。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分析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出口现状,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计算分析得出出口结构的合理性、目标市场的进口规模以及出口国的农产品整体竞争力是影响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推动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往来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即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使其与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规模相互适应;提高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合理安排具体农产品种类的进出口结构;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出口集中在需求增长迅速的商品种类。  相似文献   

11.
毛丽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26-8728,8761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逐渐取代传统贸易壁垒,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最主要贸易壁垒。为降低TBT的影响,扩大农产品出口份额,该研究建立了农产品出口的TBT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逐项分析了出口额、出口农产品种类、出口目的地等因素与遭遇TBT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并运用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出口额和出口农产品种类与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出口额与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没有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不同种类的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出口目的地对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影响显著。由此得出,在应对TBT方面,政府的"扶大扶强"龙头企业倾斜政策可能是无效的;实施应对TBT政策时要注意对我国具有强国际竞争力产品的保护,以免因为进口国的贸易保护而扭曲了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甚至改变国际贸易商品和地区结构;政府针对不同的贸易伙伴采取不同的协调政策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在对农产品物流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研究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从拉美国家进口农产品的总量持续增长、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进口市场集中度高,农产品贸易风险大;进口产品集中度高,贸易依赖性强。本文运用最新的统计数据,通过扩展引力方程模型,对中国从拉美国家进口农产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中国人均GDP的增长、拉美国家的土地面积和自由贸易区都对中国从拉美国家进口农产品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提出产品多元化与市场多元化相结合,分散农产品贸易风险;抓大与放小相结合,扩大从拉美国家进口农产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进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冯阳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3):214-216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业生产禀赋及比较优势都存在较大的差异.2004年零关税计划的启动和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双方间的农产品贸易.通过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实证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情况.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并存,但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设与落实,以更好地获得对外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潜在利益和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肉羊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就肉羊业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质量与安全、生产要素和辅助产业及政府的作用等因素对肉羊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肉羊业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质量与安全、生产要素和辅助产业尤其政府的扶持力度等成为影响中国肉羊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也快速增长,我国逐渐成为农产品出口贸易大国,但却不是贸易强国,然而随着这些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得到关注,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质量也越来越得到关注。基于2003—2013年中国海关企业农产品的出口数据采用事后反推法对农产品的出口质量进行了计算,并且分不同的产品类别以及不同的出口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质量相对较低,且不同产品种类、出口到不同国家(地区)的出口质量不同。在测算了中国出口到不同国家(地区)的农产品的质量后,构建面板数据的模型对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国家(地区)市场规模的扩张程度、农产品的研发投入、劳动者素质以及与我国的地理距离都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根据测算结果对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品质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陈昕 《吉林农业》2013,(1):21-23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出现较快增长,在东盟市场所占份额不断上升。本文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增长,主要是东盟对农产品进口的总体规模扩大以及我国在东盟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导致的。产品结构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扩大对东盟出口,中国需要进一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河北农业科技》2022,(1):125-127
<正>(平山县农业农村局河北平山050400)农产品加工是指在农产品进入消费领域以前的再生产的过程。农产品的加工分为简单加工和深加工,简单加工也称为初级加工,主要是对农产品进行清洁、分类、干燥、整理等活动,不涉及对农产品内在成分的改变,简单加工投资少、技术简单、容易操作,产品的附加值也相对较小,一般适用于初次步入加工领域的农业合作社。农产品的深加工是指以收购上来的农产品为原料,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二次加工一般由专门的加工企业进行,总投资较大,规模较大,技术含量高,产品的附加值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使用1995~2014年中加农产品贸易数据,以产业内贸易为视角,首先采用G-L指数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然后使用ThomMc Dowell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细化分析了产业贸易,最后分析了影响中国与加拿大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加农产品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并存且产业间贸易行业显著多于产业内贸易行业,而在产业内贸易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多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影响中加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有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差异与农产品行业开放度,其中人均收入差异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