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为发展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联合国COMTRADE贸易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和CEPII数据库的年度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并按照海关编码(HS编码)将农产品分为四类分别测算不同类别农产品贸易差异性,探究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措施.[结果]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距离及进口国家的人口规模、人均耕地面积,是否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因素均对双方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影响.从出口来看,我国出口东盟农产品总体上为正常贸易范畴;但不同种类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差异大,动物产品、动植物油脂呈现贸易不足现象,植物产品贸易过度,食品饮料及烟草食品为正常贸易.从进口来看,与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老挝等国贸易不足,与其余国家正常贸易.不同种类农产品各国之间贸易潜力值差异大,如我国从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等国家进口动物产品贸易不足,而与其他国家为正常贸易.[建议]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产值,增强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根据各国的贸易潜力差异调整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加深与贸易不足国家的贸易,保持与正常贸易国家的水平;特别是针对不同种类农产品制定不同政策,如出口植物产品贸易过度,则适当减少出口.  相似文献   

2.
运用GL指数测算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并运用BI指数、HI指数分析中国与各国之间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特征,最后运用计量模型探究影响产业贸易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且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食品及活动物类产品上,阿富汗、沙特阿拉伯、意大利、巴基斯坦、德国等国家与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对于产业内贸易类型,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及产品类别之间均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产品质量的差异是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农产品发生贸易的重要原因.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双方贸易不平衡程度、地理距离、贸易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均对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贸易不平衡程度呈现负向影响;而地理距离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贸易开放程度仅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仅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标分析中国与中亚5国2004—2013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从整体来看,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产业内贸易增量全部来源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分国别来看,中国与各国农产品贸易均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从4大类农产品上看,中国与中亚5国第二类农产品(植物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另外3类农产品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已结成密切的经济贸易共同体。本文以日本农产品进出口为例,研究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进口和其自身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其农产品进口短期内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却可能产生有利影响;其次,就出口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短期内对出口有促进作用,长期来看却是阻碍作用;第三,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影响的是日本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对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特征,探究贸易成本对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本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样本,选取199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农产品HS-6位编码数据,运用H-K测度方法和核密度估计的估计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源泉,进一步深入分析各项贸易成本对于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波动较大,扩展边际对农产品出口增长起主要推动作用;经济规模、地理面积、人口密度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和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均有显著正影响;关税水平、贸易距离、各国进口所需文件数、贸易国建立仓库所需时间、汇率成本和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具有显著负影响,关税水平、各国进口所需文件数、贸易国建立仓库所需时间、汇率成本和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具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基于贸易流通效率和贸易流通潜力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2002—2020年包括双边政治关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以及是否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等变量在内的双边关系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出口及进口流通效能的影响,测算贸易流通潜力并依据FTA和“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增加了农产品贸易流通效率的饱和度,提高了贸易流通效能;FTA和“一带一路”倡议对农产品贸易流通效率和双边关系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制度距离、文化距离与农产品贸易流通效率显著正相关,缩小文化距离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中国与各国农产品贸易流通潜力具有显著差异性,尤其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存有较大的贸易扩展空间。对此,中国应顺应双边关系变化,动态调整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以良好的双边关系推进贸易关系的稳定发展,持续挖掘贸易流通潜力,提高贸易流通效能。  相似文献   

7.
金砖国家是具特色的农业大国,其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对世界农产品供需具有影响。本文从贸易规模、贸易产品结构及市场分布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4个金砖国家近10年的农产品贸易特征。结果表明,金砖各国相对优势的农产品各有特色、互补性强,进口来源地稳定,出口市场广泛,金砖国家具有广阔的农业合作空间,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将保持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制度距离等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市场出口效率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2004—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并把制度距离引入贸易非效率项,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的出口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国家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并均呈现负的时变效应;制度距离对贸易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除此之外,关税和汇率对出口效率的提升也有阻碍作用,贸易双方签订自贸协定、贸易对象国为WTO成员国或APEC成员国对贸易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最后就提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的出口效率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分析了2001—2018年中国进口拉丁美洲农产品的贸易特征,利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探究了中国进口拉丁美洲农产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测算了贸易效率。研究发现,中国从拉丁美洲进口农产品规模保持持续增长,进口来源国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上升,主要进口产品为油料和肉类。中国和拉丁美洲的人均GDP和人口规模对农产品进口有显著正影响,而中国和拉丁美洲的距离和汇率对农产品进口有显著负影响;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拉丁美洲各国的商业自由度、贸易自由度和投资自由度能显著降低贸易非效率。中国与拉丁美洲地区总体平均贸易效率较低,2018年仅为0.339,未来中国进口拉丁美洲各国农产品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1992—2016年中国与12个大国农产品进出口数据,使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数据库提供的政治关系数据,实证分析了政治关系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回归结果证实了政治关系对农产品贸易的显著正向影响。并且,政治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作用效果大于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区分贸易伙伴国发达程度的实证回归发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政治关系的改善对农产品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为缓解贸易反向影响政治关系而引起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更细分的贸易数据,并且使用一阶滞后的政治关系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证实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考察我国台湾地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为有效应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提供启示。【方法/过程】从关税贸易不确定性、政治冲击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三方面综合度量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运用不确定性扩展引力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实证检验台湾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台湾对大陆)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通过二元分解进一步考察贸易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下降使农产品出口增加,政治冲击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均导致农产品出口显著下降;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果蔬类、畜类和水产类三类出口有显著影响;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主要是通过集约边际来影响农产品出口,但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通过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来影响农产品出口;台湾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不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深受其影响。基于2014—202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在厘清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产品贸易间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系统GMM模型,实证检验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每加深1个单位,农产品贸易将会下降0.373个单位,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产品贸易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中部地区农产品贸易的负面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其次,对东部地区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程度最小。基于此,从加快技术创新与研发,合理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贸易;地区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东盟十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具有显著的农业优势,国民经济发展向好,农业产值比重大,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在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贸易方面又有优势互补、多元发展的特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和农业合作,取长补短、信息共享,能够实现各国共赢,务实推动"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外贸易的深化发展,金砖国家内部的农产品贸易合作越来越紧密,但是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将农产品分为畜产品、种植类产品、油料产品和食品及其他农产品等四类,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并测算其分类农产品的贸易潜力。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对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有正向影响,是否接壤没有显著影响;中国与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的贸易潜力为潜力增长型,还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应积极推进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相关协议,并着重提高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多样性,保持多样协调发展,同时还需密切关注金砖国家的政策变化和国际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5.
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是产品出口质量升级的一种体现,贸易便利化对于促进出口质量可能有显著影响,然而现有文献对中国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关注不够。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出口加工农产品数据,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贸易便利化显著促进了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并且主要通过港口效率提升、监管环境改变等渠道提升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国家(地区)和不同产品来说,贸易便利化对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均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大小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关于贸易便利化与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中亚5国是中国农产品尤其是植物类农产品的重要进出口国。本文以2004—2015年中国与中亚5国植物类农产品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AE法和G-L指数分解和测度了双边植物类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采用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探析了双边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总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如下:经济规模和生产技术差异对双边植物类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总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理距离和关税税率差异对双边植物类农产品的各项产业内贸易指标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市场规模、贸易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开放度则对双边植物类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1995—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下无特指简称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通过建立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GDP是农产品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贸易国家间地理位置的毗邻、交通运输便捷程度对农产品贸易流量有显著的正影响。通过测算贸易潜力发现,中国与柬埔寨、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潜力成熟型,与文莱、土耳其、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不足型,贸易潜力巨大。此外,中国与蒙古、约旦、俄罗斯、波兰、缅甸等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则属于潜力成长型,潜力成长型贸易占主体地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有较大农产品贸易潜力,农产品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联盟成员冲突研究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冲突管理视角出发,运用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合作型、竞争型和回避型冲突管理模式分别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联盟成员执行力和联盟绩效水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冲突管理模式对执行力和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绩效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合作型和竞争型冲突管理显著正向影响联盟成员执行力和联盟绩效,回避型冲突管理模式对联盟成员执行力和联盟绩效具有消极作用。联盟成员执行力显著正向影响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绩效,并在冲突管理模式与联盟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世界乳制品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了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特征,并运用QAP分析法探究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世界乳制品贸易联系依然较为松散,呈现出明显的“小世界”和核心枢纽辐射的网络格局,出口贸易两极分化严重,进口贸易逐渐均衡化。(2)从局部来看,荷兰、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是世界乳制品主要出口国,同时也是贸易网络的枢纽节点和“桥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南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运输设施也发挥着最重要的“桥梁”作用,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了内外联动的四大社团。中国处于全球乳制品价值链的低端,独立性和中介性均较低。(3)国家间是否接壤、区域贸易组织和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会较大程度地促进两国之间的乳制品贸易规模,各国的GDP差异、城镇化率差异、经济自由度差异、奶牛养殖规模差异、乳制品产量差异也会对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间的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却未对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金砖国家是目前世界上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体,五国之间的合作机制日益完善。金砖国家建立自贸区将会促进五国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探索金砖国家FTA(自由贸易协定)对农业的影响,具有前瞻性意义。采用GTAP模型(全球贸易分析模型)模拟分析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五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多数农产品品种产出将下降,而且表现为贸易逆差扩大,但是中国总福利将提高,经济进一步增长;巴西将是农业受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将获得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