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长足影响。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社区居民视角,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和双廊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环洱海地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分析,探讨适合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环洱海地区呈现两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和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即自上而下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旅游企业支持,以政府规划为主、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即自下而上型,居民主导、政府扶持、旅游企业支持。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者和保护者,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保护与利用资源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与行为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已然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然而,社区居民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迫使乡村旅游发展举步维艰。以通江县为例,在充分了解通江县乡村旅游中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基础上,分别从社区居民自身因素、社区内部环境因素、社区外部环境的因素等方面研究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程度,以期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乡村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发展中的权益,更精准有效地解决乡村社区与旅游协同发展的问题,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文献回顾、田野考察、问卷调查,以4个浙江省旅游发展较好的未来乡村社区为研究对象,厘清各村的参与模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发展模式下居民旅游增权感知的差异,得出不同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下居民增权感知存在差异;要选择适宜的社区参与模式促进旅游增权;在社区参与模式中要确保社区居民的增权与维权。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社区居民作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研究其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显得格外重要。基于乡村社区居民视角,分别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分析四川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研究认为,为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参与度、建立成人学校及乡镇图书馆,游客要自觉保护环境、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社区居民要不断提升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目前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既是研究热点又是实践难点。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对石家庄周边乡村社区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对石家庄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居民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态度及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石家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在国内外已展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有关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和妇女作用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基于前人研究和实地问卷调查的资料,论证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意义和模式,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妇女的作用及其影响,并以关中地区若干乡村旅游点为例,对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作实证分析,进一步探索和揭示了关中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参与的模式和妇女的作用,并对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区居民作为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主体,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CNKI中社区参与旅游2000—2022年的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了社区参与旅游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可分为研究起步、快速发展和深入研究3个阶段;研究拥有一定的科研力量,但相互之间合作交流不够密切;研究热点呈现一定的政策导向性,居民情感、感知态度和社区增权是当下的热点问题;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社区居民感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旅游增权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廖军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354-2357
关注社区居民的利益,提高其旅游参与度是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的关键。在分析研究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的必要性和困境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社区参与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宁区"五朵金花"旅游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调查研究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意愿和利益分享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果表明:近82%的居民有参与意愿,参与旅游后家庭年收入平均增长43.45%,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烈,总体均值达4.2。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江宁区"五朵金花"旅游村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征和要求,指出现代乡村旅游的可持续需要依靠乡村自身的力量和社区居民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分析了乡村旅游影响下的乡村社区结构特征,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乡村社区的耦合关系,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和社区力量的整合,从社区村民从事乡村旅游的可能性和参与方式入手,对乡村旅游业态进行网络化组织,建立公共资源型业态、平台型投资业态、小微企业业态和一般性投资业态,实现乡村社区要素与旅游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并以金大田村为例论证了基于社区发展建立乡村旅游网络化模式的可行性,依靠社区的力量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乡村经济的再生。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征和要求,指出现代乡村旅游的可持续需要依靠乡村自身的力量和社区居民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分析了乡村旅游影响下的乡村社区结构特征,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乡村社区的耦合关系,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和社区力量的整合,从社区村民从事乡村旅游的可能性和参与方式入手,对乡村旅游业态进行网络化组织,建立公共资源型业态、平台型投资业态、小微企业业态和一般性投资业态,实现乡村社区要素与旅游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并以金大田村为例论证了基于社区发展建立乡村旅游网络化模式的可行性,依靠社区的力量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乡村经济的再生。  相似文献   

12.
徐娟  严贤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74-12176
在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理论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分析瓦屋山森林公园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结果.由于缺乏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开发人员、经理和社区的利益关系模糊,形成一个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形式单一、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缺乏政府支持等问题.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利润分配过程和模式,以期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社区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以井陉县于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为例,阐述了社区参与旅游环境系统维护的必要性,展开了于家村居民对乡村旅游意向的调查,同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于家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社区居民既是旅游扶贫效益的利益获得者,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居民参与对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口村为案例地,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研究旅游开发地社区居民对于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研究发现:多数当地人认同旅游业有助于减轻贫困,改善了社区的居住环境,为部分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但由于居民自身的知识、技能与资本的不足、加之旅游景区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导致居民无法深入参与旅游发展中,从而造成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各方利益的冲突。面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低迷态势,政府、社区居民、旅游景区开发商需采取多种"自觉"行动,助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步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居民角色认同及可持续生计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居民深入参与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理论,构建乡村旅游推动下居民角色认同与可持续生计互动结构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及半结构访谈法对袁家村与马嵬驿两个乡村旅游地进行对比分析,尝试探究不同旅游发展模式下居民角色认同与可持续生计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乡村旅游在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居民角色认同与可持续生计的互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地居民角色认同与可持续生计之间存在角色认同3个维度(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行为)和可持续生计3个维度(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结果)的多维交叉互动过程,角色认同对于可持续生计具有提高、丰富和改善效应,可持续生计对角色认同具有唤醒、激发、调整效应.(2)袁家村二者间的互动是一种“主动伴生模式”,而马嵬驿是一种“被动伴生模式”,由于袁家村与马嵬驿在开发主体、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前者的互动关系更加积极显著.(3)乡村旅游通过重构角色认同与优化可持续生计,促进二者互动并形成合力驱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指数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国内外专家对乡村性的研究,提出乡村性指数模型,模型由目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组成,要素层有地域条件、乡村意象、社区参与、旅游产业本地化和可持续发展五方面要素,因子层有18个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乡村性指数模型各因子的权重,在要素层中,乡村意象的比重最大,达到了0.3829,其次是社区参与,比重为0.2759,从因子层来看,权重在0.1000以上的因子有两个,包括"乡村民俗文化"和"参与管理",其中"乡村民俗文化"的权重最高,为0.1317;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因子的评价标准,最后得出乡村性指数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旅游类型,具有开发和保护的双重属性。基于CiteSpace软件对1995—2021年CNKI和WOS中“生态旅游开发”领域的核心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发文数量呈倒V型,2010到达顶峰,整体增长缓慢,而西方则呈指数级增长;国内研究内容聚焦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保护、开发模式以及产业扶贫功能的研究3个方面,西方文献则聚焦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生态资源评价与开发和社区居民参与3个方面;国内研究前沿为乡村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西方则聚焦生态效率、碳排放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的主体在于人,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定要让农民参与,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旅游扶贫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首要产业的国家级贫困县石台的实地调研发现,社区参与存在居民获取信息不对称、权利缺失;参与能力不足,利益分配不公平,缺乏规范管理等问题。因此,建议在石台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政治赋权、居民增能、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培育社区组织等方式,提升社区居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社区参与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提升旅游扶贫绩效的有效途径。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为研究工具,从发文数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研究内容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研究发现,国内外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学术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国内外均已形成较为知名的研究者和机构;国内外研究热点有一定差异,国外研究侧重点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居民的态度和感知、社区参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国内研究的热点在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模式、利益分配、与旅游扶贫的关系、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创新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社区参与理论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指出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存在景区开发模式陈旧、社区居民参与不规范、损害游客利益和景区形象等问题。提出在适度的政府介入、有效的社区教育和良好的景区-社区关系的前提下,建立社区居民参与景区决策、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监督、收益分配等过程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