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大国际会议和协定着手,分析了近年来《巴黎协定》、马拉喀什气候大会和中美气候合作的主要进展及中国贡献。其次,从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多层面综述了中国在治理气候变化中的主要进展。再次,追踪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科技进展和成就。最后,从气候变化等环境风险领域,从6个方面就未来气候变化风险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气候变化治理贡献相应的科技支撑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与国际社会携手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共同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和富裕农民。中方始终高度重视农业领域国际合作,致力于通过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等模式促进实现全球粮食安全。他呼吁各方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坚定战胜贫困和饥饿问题的决心,坚持构建新型合  相似文献   

3.
《巴黎协定》中的“国家自主贡献”全球气候治理模式受到全球大多数国家的认可。缔 约各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一个实现气候变化目标的各自行动安排,各 国基于不同的国情,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执行各自的减排义务。国家自主贡献模式提升了全 球气候治理各缔约国的参与度,向各缔约国提出了“行动”和“支持”两种履行义务的法律标准。 中国在《中国国家计划自主贡献》中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4.
正甲烷是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根据相关资料,截至目前甲烷正在以每年0.8%的速度递增,正在严重影响着人类生存的环境。而森林土壤是吸收甲烷的重要部位,能够有效地改善气候恶化趋势。我国是全球第二的经济体,正在为世界气候变化发挥积极作用,正在全面恢复森林植被,通过林业工程建设和营林管理措施来促进森林土壤对甲烷的吸收,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巴黎气候协定,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5月22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柏林表示,各方应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确定的基本原则,加速落实已经作出的承诺,决不能倒退。腐植酸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一员,是气候环境控碳因子。因应气候变化,腐植酸华发18年。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世界银行集团在其官网公布2021—2025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方案指出,气候变化已是对于当代人类最为突出的挑战之一,世界银行集团将保持与巴黎协定有关共识一致,致力于整合气候与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气候融资的影响。根据方案,世界银行集团在2021—2025周期将把35%的资金用于气候变化领域,相比上一周期增长9%,这其中一半的气候变化资金将专门用于培养对于气候变化的抵御力。世界银行集团是目前国际多边组织中在气候变化方面投入资金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1月23日,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非正式研讨会在FAO总部召开,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FAO总干事格拉济阿诺、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干事卡津出席了此次会议。彼得·汤姆森呼吁各方积极推动实施《巴黎气候协定》,推进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他指出:《巴黎气候协定》旨在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2℃,但目前的趋势仍然朝着升温3~4℃的方向发展,照这样下去,将很难确保我们所拥有的文明能够延续。  相似文献   

8.
正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发布《经济学优势:评估气候变化行动的价值》报告表明:通过小农户农业适应计划每投入的1美元在20年的时期内为农民带来1.4~2.6美元收益。报告表示,去除借贷成本后,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投资适应气候变化的地区,农民和政府机构投入一美元的回报率为15~35美分。农业既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又同时产生显著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大多数国家就落实《巴黎协定》承诺的"自主贡献"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积极探索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2011年9月25—26日,由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浙江省林业碳汇与计量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主办,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承办的“森林碳汇与全球气候变化学术会议”在浙江农林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0.
胡金留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73-73,122
增加森林碳汇功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促进提高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和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以及提高森林碳汇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低碳农业经济略论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随着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国际社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低碳农业经济应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低碳农业经济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国际社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低碳农业经济应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自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发布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 AR4)以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及其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归因越来越为全球社会和科学界的共识。尽管2009年11月出现的“气候门”事件,但作为一个小插曲只不过是反映面对全球重大问题时学术界与社会和媒体间信息不对称现实。2009年3月在哥本哈根大学的全球气候变化开放科学大会(Climate Change Congress)传递了气候变化6大关键信息(Key message), 提出当前气候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如果坐视气候变化蔓延,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能面临严峻挑战。正是这种认识,推动了2009年全球气候变化峰会上哥本哈根协议的最终签订,不过国别减排目标和时间表仍未能达成一致。因此,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应对气候变化仍将是科学界研究和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领域。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的行业, 相对来说农业生产者可能显得是气候变化的脆弱群体。中国农业的自然会聚条件较差,农业的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因而中国农业对气候变化当表现出更大的脆弱性。中国是气候变化的受害国,而中国农业受气候变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情况以及气候变化对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议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四海集萃     
未来种植的农作物可以应对气候变化据美国每日科学网报道,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作物一种重要基因,它将有助于科学家研发出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证实,大麦中的一种基因可以控制植物在一天中如何应对周期性的气候变化。这对于科学  相似文献   

16.
从气候多样性、气候变化风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多样性着手,系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多样性和严峻性;结合人类社会活动与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提出了人类社会与气候变化共生存的范式,并依据此范式,对应对气候风险的全球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健康的人居环境是人类社会一切发展的重要基石,但全球气候变化却使之深陷危机,“人类世”概念的提出为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风景园林作为连接人、场地和环境的一门学科,对激励和领导人居环境相关学科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为应对人类世时代风景园林的挑战,本文梳理了人类世风景园林的特征,指出作为人类世首要表征的气候变化给风景园林学带来的广泛影响,通过在气候变化、人类世和风景园林三者之间建立逻辑联系,深入归纳应对气候变化风景园林需要明确的主要目标,并总结出一些可行的解决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杨利 《农业与技术》2013,(8):186-186
由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于农业生产负面影响更是引发了社会警惕。结合全球气候大变暖的背景,总结了宁夏气候变化情况,根据宁夏气候变化的规律,结合宁夏的农业情况与地理概况,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宁夏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而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在系统梳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推动作用和适应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考验和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意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人口持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已不能满足需求,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气候智慧型农业可以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生产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依据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进农业生产经验,提出了我国西南地区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建议对策,制定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政策制度,完善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技术措施,综合开发和因地制宜选择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对全球的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研究与探讨各项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是迫在眉睫.气候变化对国内外的农业生产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世界部分国家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并对中国东北、西部及南方等不同地区农作物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高适应能力的5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