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鉴定野外采集的一份野生大型真菌菌株,并研究分离纯化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为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编号21JYF01),其菌丝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出菇试验时子实体丛生,呈淡黄色,农艺性状均较好,生物学效率为78.5%。  相似文献   

2.
以1株野生侧耳属菌株为试材,采用ITS序列克隆和分析,并结合传统形态学研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为紫孢侧耳(Pleurotus sapidus),其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pH 7.0。该研究为加快紫孢侧耳的推广和产业化提供了基础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刘岩岩  张敏  李红  刘俊杰 《食用菌》2020,(6):21-23+28
以1株野生黑木耳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对该菌株在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阶段菌丝生长和定植情况及在出耳阶段结实性、丰产性、商品特性、抗性等栽培性状与常规商业化栽培品种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摸索其栽培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扩增rDNA-ITS序列并测序分析后确定该野生菌株为木耳属,黑木耳种。  相似文献   

4.
刘叶高  陈新淇 《食用菌》2024,(2):18-21+24
将野外采集的茶树菇进行分离提纯,得到纯培养物。为探究其是否为新菌种以及最适的培养条件,进行菌丝拮抗试验、菌株鉴定以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试验确定其与茶树菇-5等菌株不同;经鉴定确定其为Agrocybe sp.(田头菇属),是潜在的新种,并命名为茶树菇-20;菌丝生物学特性试验确定茶树菇-20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0%左右,最适生长pH为6~7,最适光照强度为0 lx,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和麦芽浸膏琼脂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以采自柳树腐木上的野生食用菌菌株KEFI-010为试材,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开展了驯化栽培试验研究,以期为柳生田头菇优良菌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柳生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icola),其菌丝生长速度快、洁白、浓密、整齐,栽培周期较短,出菇整齐、健壮,菌盖光滑,大小均匀,菌肉厚,菌柄粗,农艺性状较好,生物学效率为51.49%。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发现,该菌株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矿物质和氨基酸非常丰富,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是一种开发潜力巨大的食药用菌。  相似文献   

6.
双孢菇漆酶酶学性质及染料脱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孢菇漆酶的酶学性质及对染料的脱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孢菇漆酶的最佳反应温度和保存温度都是25℃,最佳反应pH和保存pH都是5.0,对大多金属离子不敏感,但Al3+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对8种工业染料中的4种脱色效果比较明显,其中弱酸艳蓝-RAWL的脱色率达到79%。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1997,(3)
纯白一号金针菇集多种金针菇菌株之优于一体,菌丝生长温度5~32℃,子实体形成温度5~22℃。菇体纯白,出菇密集,不易开伞,在强光下仍能保持洁白高产。适应室内、外栽培,前三潮转化率160%,经济效益高于黄色菌株。母种含邮资每支25元,量大从优,款列即寄。另有广温型平菇菌株巨丰系列供应;常年供优质棉子克。注:95、96年汇款未收到母种者,速来函联系。浙江兰溪市食用菌场,邮编:321100,电话:0579-8886610,联系人:唐庆忠、杨继昌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1997,(2)
纯白一号金针菇集多种金针菇菌株之优于一体,菌丝生长温皮5~32℃,子实体形成温度5~22℃。菇体纯白,出菇密集,不易开伞,在强光下仍能保持洁白高产。适应室内、外栽培,前三潮转化率160%,经济效益高于黄色菌株。母种含邮资每支25元,量大从优,款到即寄。另有广温型平菇菌株巨丰  相似文献   

9.
通过丙酮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离子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得到两种香菇漆酶同工酶,分别命名为lac1和lac2,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香菇漆酶同工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热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反应动力学常数以及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Lac1、lac2最适作用温度都为30℃,在不高于40℃的条件下保存30 min,lac1残余酶活在60%以上,lac2在不高于60℃有较高热稳定性,残余酶活在80%以上.最适pH值,lac1为3.6,lac2为4.0.pH值3.0~4.8,lac1有较强稳定性,在pH值4.0~4.6,lac2有较强的稳定性.以邻联甲苯胺为底物lac1和lac2的Km分别为0.964 mmol/L和1.38 mmol/L.金属离子Cl-对lacl有激活作用,Ag 、Mn2 对lac1有抑制作用.金属离子Ba2 和Cu2 对lac2有激活作用,Fe3 、Cl-、Ca2 、Zn2 、Ag 、Mn2 对lac2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红芝组成型漆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温度、pH值、金属离子和抑制剂对红芝漆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测定该漆酶的Km值和Vmax。结果表明:红芝漆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低于50℃时较稳定;最适pH值为3.0,在pH 2.5~4.0的范围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Cu2+、Mn2+、Mg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而Cr3+、Hg2+、Fe2+和抑制剂EDTA、DMSO、SDS对酶活有抑制作用;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Km值为0.13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234 nmol.mL-1.min-1。  相似文献   

11.
以1株来源承德的野生食用菌为试材,研究了其生态环境、形态结构,并从形态学角度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同时,提取了其DNA,对其ITS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得到其分子鉴定的结果;综合常规形态鉴定和基因序列鉴定,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为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其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庄磊  郭旭欣  于松涛 《食用菌》2022,(6):27-29+32
以辽宁抚顺高尔山地区的野生白耙齿菌菌株为材料,进行ITS序列鉴定。该菌株ITS序列与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相似性为99.85%,结合其形态学鉴定结果确定为白耙齿菌。以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长势为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配方中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筛选,获得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10 g/L,磷酸二氢钾0.5 g/L,硫酸镁0.5 g/L,琼脂20 g/L;以菌丝干重、菌丝平均长速及长势为指标进行培养基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促进白耙齿菌菌丝快速生长、菌丝浓密的培养基为优化培养基,获得较大菌丝干重,且适宜白耙齿菌生长的培养基为YPAD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木耳漆酶高产菌株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不同检测方法对木耳属中的三个种的 2 7个菌株的产过氧化物酶、漆酶能力的检测 ,筛选得到一漆酶高产菌株毛木耳 (Auriculariapolytricha)AP4。并且对AP4的产漆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摇瓶实验产漆酶的最佳培养基的成分为 :碳源羧甲基纤维素(CMC) 5g/L ,氮源NH4NO3 L -天冬酰胺 (L -As paragine) 2 4mmol/L ,培养基的初始pH4 0 ,培养温度2 5℃。  相似文献   

14.
姜雪  庞惟俏  杨洋  郭德军 《北方园艺》2016,(22):152-156
以采自黑龙江省的2株野生紫色食用菌B5和BF8菌株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和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不同香蘑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香蘑在分子水平鉴定和品种亲缘关系的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B5和BF8子实体、菌丝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2株菌株的28SrDNA高保守区序列和ITS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93%和89.84%。B5菌株鉴定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BF8鉴定为紫丁香蘑(Lepista nuda),它们为同属不同种的2种食用菌。  相似文献   

15.
刘晓丹  王俊玲  王霞 《北方园艺》2019,(14):124-129
以一株产漆酶树舌灵芝的菌丝片段为试材,利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逐级诱变;采用愈创木酚显色圈初筛突变菌株,并通过摇瓶复筛对优势菌株产酶能力进行验证,以期选育稳定高产漆酶菌株。结果表明:最终诱变获得一株遗传稳定的高产突变株,与原始菌株相比,漆酶活性提高63.3%,同时发酵周期缩短1 d。  相似文献   

16.
对从内蒙古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柳树上采集到的野生冬菇(Flammulina sp.)进行形态学研究和ITS分析,鉴定为芬娜冬菇(F.fennae)。使用培养料(50%棉籽壳,38%木屑,10%麸皮,2%碳酸钙)栽培,菌丝满袋时间为30d,从接种到第一潮菇采收为54d,子实体呈淡黄至黄色,子实体柄长(13~18cm),出菇整齐度好,袋产量200g左右。  相似文献   

17.
对从君迁子树近地枯木上采集到的野生冬菇进行形态学和ITS分析,确定为丝盖冬菇变种(Flammulina velutipes var.filiformis).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20℃,最适温度10℃~15℃.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使用棉籽壳78%、麸皮20%、石灰1%、蔗糖1%、水13...  相似文献   

18.
陈正斌  仇彩云 《食用菌》1998,20(1):12-12
金针菇是我国人工栽培发展较快的食用菌品种,为了加快发展盐城市金针菇生产,筛选出适合本市气候条件的优良菌株,我们于1994年至1996年,进行了本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种 从曲阜、无锡、三明、成都、扬州引进8903(金83)、9201(金91)、苏金7号(金7)、苏金8号(金8)、三明1号(金1)、杂交19(金19)、8801(金81)、四川12号(金12)、金40共9个菌株。 1.2 菌种制作 母种采用综合马铃薯加富培养基,无菌操作接种,置23℃下培养观察菌丝长势。原种用棉壳培养基,棉壳80%,米糠17%,糖1%,多元素石膏1.5%,磷铵0.5%,含水量63%,pH6.8。750mL蘑菇瓶装湿料450g,1.5kg/cm~2灭菌70分钟,无菌操作接种,每支25×200mL试管母种转接6瓶原种,置25、29、32℃下培养观察其发菌情况。 1.3 栽培方法 500mL罐头瓶熟料栽培,栽培料配方:棉壳80%,玉米粉5%,米糠12%,多元素石膏2%,磷铵0.5%,石灰粉0.5%,含水量64%,pH7.0。每瓶装湿料400g(折干重144g),1.5kg/cm~2灭菌90分钟,无菌操作接种,每瓶原种接70瓶,在暗室里发好  相似文献   

19.
以商洛市主栽品种黑威15为对照,分离鉴定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并进行出耳试验,考察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特性,为商洛市黑木耳品种选育、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结果:经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的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均为木耳属,黑木耳;出耳试验结果,丹凤野生黑木耳菌株比对照黑威15早熟、产量高、抗杂抗逆性强、耐高温,有望成为优良黑木耳菌株,缺点是颜色偏黄;山阳野生黑木耳菌株比对照黑威15产量低、抗杂抗逆性弱、不耐大水和高温,但其具有耳芽形成快、早、整齐,早熟,颜色黑的优点,可以用来作为杂交选育亲本。  相似文献   

20.
王锋尖  周向宇  甘露 《北方园艺》2017,(21):159-162
以采自湖北赛武当自然保护区内的一株野生食用菌的子实体为试材,研究了其生态环境、形态结构,并从形态学角度对其进行了鉴定;对其ITS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并在基因组数据库中比对确定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该野生菌为金盖褐环柄菇(Phaeolepiota aurea),属湖北省新记录种。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其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