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福建南部沿海的日本(?)群体,其甲宽优势组为55-77mm,体重优势组为30-70g,雌雄性差异很小。雌雄性比为1:0.73,雌性多于雄性。雌性初次性成熟的最小甲宽为48mm,最小体重为24g,大量性成熟的甲宽和体重分别为55-65mm和30-50g。摄食强度较小,平均摄食等级为0.68。  相似文献   

2.
福建南部沿海的日本Xun群体,其甲宽优势组为55-77mm,体重优势组为30-70g,雌雄性差异很小。雌雄性比为1:0.73,雌性多于雄性。雌性初次性成熟的最小甲宽为48mm,最小体重为24g,大量性成熟的甲宽和体重分别为55-65mm和30-50g。摄食强度较小,平均摄食等级为0.68。  相似文献   

3.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群体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生物学测定资料,本文主要研究其群体组成、生殖、摄食等特点,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二长棘鲷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二长棘鲷周年叉长优势组为110—140mm,占58.9%,体重优势组为30—70g,占64.6%,平均叉长为123mm,平均体重为55.3g;由0-Ⅵ龄7个年龄组所组成,以0龄组占优势,平均年龄仅0.71龄,雌性性腺成熟度以Ⅱ期为主,其初次性成熟的叉长为117mm,生殖期为12月至翌年3月;周年均有摄食,各月摄食强度变化较大,平均摄食等级为1.46,平均摄食率为88.8%,摄食强度与叉长成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二长棘鲷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化、小型化、低龄化。  相似文献   

4.
东海细点圆趾蟹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俞存根 《水产学报》2004,28(6):657-662
根据1998—2000年在东海虾蟹资源调查和渔业生产监测调查中周年采集的1576只细点圆趾蟹样品,开展了基础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细点圆趾蟹的渔获群体甲长分布范围为26~95mm,甲宽为32~120mm,体重为5~410g,雄蟹个体平均大于雌蟹;春季雌蟹生长不明显,而雄蟹则生长迅速,2—6月平均增长率达38.7%;周年雌蟹略多于雄蟹,性比约为1:0.88,繁殖盛期为3—5月,不同个体怀卵量在6.8~75.8万粒之间,最小抱卵个体的甲长为46mm,甲宽为60mm,体重为59g,多数抱卵个体的甲长为50~60mm,甲宽为65~80mm,体重为80~115g。周年摄食强烈,半胃、饱胃率多数时间在50%~60%以上,其中冬春季摄食强度大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5.
东海南部剑尖枪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友喜 《海洋渔业》2002,24(4):169-172
东海南部剑尖枪乌贼胴长范围为39~357mm,优势组为81~120mm;体重分布范围7~572g,优势组为31~70g;胴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1.8592×10~(-3)×L~(2.2020)(相关系数r=0.9979),雌雄性比为1:1.26,一年性成熟,产卵后亲体相继死去。  相似文献   

6.
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渔业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凯  章守宇  汪振华  赵静  许敏 《水产学报》2012,36(2):228-237
基于2009年1月—2010年2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研究了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的体长组成、体长与体质量关系、性比、繁殖习性和摄食等渔业生物学。结果表明:1)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群体体长范围30~264 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和130~180 mm;2)皮氏叫姑鱼幼鱼和雄性个体的生长呈负异速生长的特性,而雌性个体呈正异速生长的特性;3)雌雄比为1.68∶1(χ2=35.636,P<0.001),雌雄比随月份和体长变化,除8月和9月及体长110~150和160~180 mm外,雌雄个体数差异明显;4)皮氏叫姑鱼的繁殖期从6月持续到9月,其雌性和雄性个体首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124.8和136.4 mm;5)皮氏叫姑鱼的饵料生物随月份和个体生长发生转变,幼鱼主要摄食端足类,而成鱼在繁殖前期主要摄食鱼类和虾类,繁殖期间主要摄食端足类。与其他海域相比,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群体具有较大的体长范围和优势体长组体长。为持续利用皮氏叫姑鱼资源,建议加强繁殖群体和幼鱼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1992年7月至1993年6月从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单拖作业渔获物中随机取样测定条尾绯鲤Upeneus bensasi 1,175尾,其叉长分布55—180mm,优势叉长100—130mm,体重分布4—114g,优势体重10—40g,年龄构成由0—Ⅵ龄组成,以1龄组居多,占40.5%。生长参数L_o=201.91mm,W_o=121.71g,K=0.2010,t_o=-3.2414。种群存活率、年总死亡率、瞬时总死亡率、瞬时自然死亡率及瞬时捕捞死亡率分别为0.3630、0.6370、1.0134、0.3351和0.6783。初次性成熟最小叉长为106mm,生殖期1-9月,盛期为6—9月。食料以底栖生物为主,兼食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平均摄食等级1.64。最适捕捞叉长和体重分别为128.7mm和38.4g。最佳最小可捕叉长及体重分别为104mm和21.6g。  相似文献   

8.
闽东外海细点圆趾蟹数量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根据 1998年 5月~ 1999年 2月闽东北外海虾蟹类资源探捕调查资料 ,报道了闽东北外海细点圆趾蟹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细点圆趾蟹的时空分布差异很大。从时间上看 ,夏季资源密度指数最高 ,达 10 .17kg/h ,秋季资源密度指数为最低 ,仅 0 .0 5kg/h ;从分布海域看 ,主要分布在 2 6°0 0′~2 7°0 0′N ,12 2°0 0′~ 12 3°0 0′E ,水深 10 0~ 12 0m一带海域。研究结果还表明 ,细点圆趾蟹甲宽范围为 2 5~12 5mm ,平均甲宽为 84 .6mm ,雌性个体平均甲宽 75 .2mm ,雄性为 90 .1mm ,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个体。雌性初次性成熟个体最小甲宽为 6 3mm ,体重为 76g ,大量性成熟甲宽范围为 75~ 90mm ,体重范围为 95~115g。目前该海区细点圆趾蟹资源状况尚好 ,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东海南部光掌蟳数量分布及其群体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98年5月、8月、11月和1999年2月在东海南部26°00′~28°00′N,120°00′~125°30′E的蟹类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光掌蟳(Charybdis riversandersoni)数量分布及其群体组成。结果表明:光掌蟳生物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季(8月)最高,春季(5月)其次,秋季(11月)和冬季(2月)均很低,平均资源密度指数分别为0.54kg/h、0.92kg/h、0.14kg/h和0.15kg/h;主要分布于水深80m以外海域,尤以调查海区东北部27°00′~28°00′N,124°00′~125°30′E一带海域数量为多;渔获群体甲宽范围为25~120mm,优势甲宽组为55~80mm,占59.7%,雌雄性个体差异十分悬殊,雄蟹平均体重为74.2g,雌蟹平均体重为51.1g,雌性性腺成熟度以V期为主,占45.2%,不同季节和性别摄食强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南海中北部尾明角灯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4年和2015年在南海中北部海域中层拖网采集的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样本,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性比、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尾明角灯鱼的体长为32~76 mm,优势体长组为 45~60 mm, 占总数的 86.9%, 平均体长为( 51.476.60)mm; 体质量为0.3~4.3 g, 优势体质量组为1.0~2.5 g,占总数的 91.1%,平均体质量为(1.60.61) g; 雌 雄个体大小不存在显著差异( NOVA,P0.05);生长参数b为2.581,表明尾明角灯鱼为异速生长;雌雄性比为1.391,在不同月份、不同体长组中差异较大,10月和1月雌性比例远高于雄性;不同月份均有性成熟个体,性腺成熟度Ⅰ期和Ⅱ期为主,性腺成熟比例最高为1月; 初次性成熟体长为51.4 mm; 摄食等级0~4级所占比例分别为10.8%、46% 、33.9%、8.1%和1.3%。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生长、发育与性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养殖条件下斑节对虾的生长、外生殖器发育、性腺发育及性成熟之间的关系,对其养殖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斑节对虾雌雄外生殖器官发育和头胸甲长呈线性关系;②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斑节对虾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无显著差异.雄性精荚出现的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为头胸甲长3.1 cm,体长11.1 cm,体质量20.0 g;雄性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3.7 cm,体长13.0 cm,体质量37.0 g.池养雌性斑节对虾的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以纳精囊的发育完全(可与雄虾交配)为标志,其最小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4.3 cm、体长15.1 cm、体质量53.0 g,雌性性成熟个体为头胸甲长5.0 cm,体长17.0 cm,体质量75.0 g以上;③池塘养殖斑节对虾性成熟与日龄和养殖环境相关.鱼塭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2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160 d;池塘养殖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5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260 d.鱼媪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165 d前后,性成熟日龄205~236 d,池养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240~ 280 d,性成熟日龄295~360 d以上.  相似文献   

12.
根据厄尔尼诺年春季(2016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中国南海中沙群岛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572尾鸢乌贼样本,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厄尔尼诺现象对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厄尔尼诺年间雌性鸢乌贼胴长范围为59.5~207.5 mm,优势胴长组为90~150 mm,占样本总数的66.24%;雄性胴长范围为56.5~236.5 mm,优势胴长组为60~120 mm,占样本总数的78.81%,雌雄样本优势胴长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样本体质量范围为7~318 g,优势体质量组为20~140 g,占样本总数的70.18%;雄性体质量范围为7~381 g,优势体质量组为0~80 g,占样本总数的92.14%。雌性鸢乌贼净重比例范围为46.59%~86.67%,平均为70.19%;雄性为42.86%~91.11%,平均为73.12%。不同性别间鸢乌贼胴长与体质量、胴长与净重的生长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胴长与体质量、净重的生长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而雄性则均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全部鸢乌贼样本的性别比例为41.43∶58.57,雄性样本多于雌性样本;雌雄样本的性成熟度主要以Ⅰ期和Ⅱ期为主,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1.7%和85.79%。样本胃饱满度以0~2级为主,胃含物主要包括头足类、中上层鱼类、软体动物以及甲壳动物等。厄尔尼诺年间中沙群岛海域的平均表温较上一年度偏低0.213°C,可能会对该海域鸢乌贼的渔业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使其个体变小。  相似文献   

13.
以1~6月龄三疣梭子蟹"中宁1号"为材料,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模型分别拟合了体质量、体长、全甲宽、甲宽、体高、大螯长节长、大螯不动指长及第一步足长节长共8个形态性状的生长特征,旨在寻找各性状的最佳生长模型,并对其增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体质量性状生长过程以Logistic生长模型(R2=0.999)的拟合效果最佳;除体质量外的其它7个性状则均以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R2为0.990~0.994)拟合效果最好;各性状模型经ANOVA检验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各性状的最佳生长模型得出各性状的极限值分别为体质量231.44 g、体长84.45 mm、全甲宽164.44 mm、甲宽128.47 mm、体高43.69 mm、大螯长节长59.96 mm、大螯不动指长90.89 mm、第一步足长节长37.20 mm。体质量的快速生长区间及拐点分别为2.14~3.91月龄及3.02月龄;其它7个性状快速生长区间的始速点为0月龄,终速点为2.05~2.35月龄,拐点在1月龄左右。各性状间的生长速率、生长加速率、相对增长率与绝对增长率存在一定差异。总之,体质量性状生长过程符合"慢-快-慢"的特征,其它性状则表现为"快-慢"的特征。以上结果可为三疣梭子蟹"中宁1号"选择育种及养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苗种质量对养殖成功与否及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态参数是遗传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判定中华绒螯蟹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究中华绒螯蟹1龄幼蟹形态特征及相关质量参数的关系, 选取湖南省大通湖1龄幼蟹275只,其中雌蟹141只、雄蟹134只,逐个测定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体重等指标,称量体肉、腿肉、螯肉、肝胰腺等可食用部分的湿重和干重以及体壳、腿壳、螯壳等不可食用部分的湿重和干重,计算各基本形态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各部位含水率及占总体重比例、肥满度等指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雌雄差异,利用Pearson对各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并通过逐步回归法建立体重与形态指标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体重较雌性大(P<0.05),其中雌蟹体重为(8.543±2.555)g,雄蟹体重为(9.304±2.977)g。雌蟹和雄蟹可食用部分含水率及其占总干重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1龄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长(X1)、头胸甲宽(X2)、体高(X3)与体重(Y)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 -15.763 + 3.118X1 + 4.634X2 + 3.897X3(R2=0.926),体重与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中华绒螯蟹养殖产量估算、品质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疣梭子蟹微卫星标记与生长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李健  刘萍  赵法箴  高保全  杜盈  马春艳 《水产学报》2012,36(7):1034-1041
选用35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三疣梭子蟹人工选育快速生长自交家系F2代(以2008年莱州湾群体雄蟹为父本和海洲湾群体雌蟹为母本交配产生F1代,随机选取F1代后代进行交配产生F2代自交家系)的11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35个位点共检测出87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为2~4个不等,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2个,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646 5,期望杂合度平均值0.513 0,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值0.449 1。经卡方检验,多数位点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SAS 9.1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对微卫星标记与生长相关性状(全甲宽、甲宽、甲长、体高、体质量、第Ⅱ侧齿间距、第Ⅰ步足长节长、大螯长节长)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Pot08位点与体质量、全甲宽、甲长、体高、第Ⅱ侧齿间距显著相关(P<0.05),Pot42位点与体质量、甲长、大螯长节长、第Ⅰ步足长节长显著相关(P<0.05),Pot53位点与全甲宽、甲宽、大螯长节长显著相关(P<0.05),与第Ⅱ侧齿间距极显著相关(P<0.01),Pot57位点与第Ⅰ步足长节长显著相关(P<0.05),PTR8a位点与第Ⅰ步足长节长、体高、甲长显著相关(P<0.05),与体质量、第Ⅱ侧齿间距、全甲宽、甲宽极显著相关(P<0.01),PTR30位点与体质量和甲长显著相关(P<0.05),PTR131位点与体质量、全甲宽、甲宽显著相关(P<0.05)。其中,位点PTR8a可作为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的首选标记。  相似文献   

16.
王俊  刘飞 《淡水渔业》2021,(1):20-27
基于2011年7-12月和2012年3-6月采集的样本,对长江上游支流龙溪河张氏■(Hemiculter tchangi)种群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共采集张氏■样本227尾,采用鳞片鉴定年龄,测量鳞片半径,进行体长退算,选取成熟鱼卵描绘卵径分布,估算繁殖力,研究其年龄结构、生长特征和繁殖习性。结果显示:龙溪河张氏■体长101~187 mm,平均体长为(141±15) mm,体重12.5~82.8 g,平均体重为(39.3±13.2) g。群体雌雄性比为1.38∶1。群体年龄组成为1~5龄,其中3龄最多,占总样本的48.5%。群体体长与鳞径呈线性关系,雌雄无显著差异,其关系表达式为L=32.08 R+43.08;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表达式为W=10-5×0.13.035。张氏■种群生长式型属于等速生长,生长方程表达式为:Lt=242.69[1-e-0.164(t+2.71)];Wt=170.66[1-e-0.164(t+2.71)]3.035。种群繁殖时间为4-8月,雌雄群体1龄达性成熟,其中雌性生物学最小型体长为110 mm,体重为28.7 g;雄性生物学最小型体长为105 mm,体重为14.6 g。龙溪河张氏■种群卵径为单峰型,平均卵径为(0.72±0.05) mm;种群绝对繁殖力平均为(32 688±11 426)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平均值为(219±76)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平均值为(680±215)粒/g。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养殖施氏鲟性腺发育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供实验用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野生亲本人工繁殖的第1代人工养殖群体。对0-4龄鲟性腺发育定期活体取样监测观察,发现雌鲟在3龄,肉眼可以观察到卵巢中直径为0.2-0.3mm的白色卵粒,处于卵巢发育的第Ⅱ期。4龄雌鲟卵径达0.5-0.8mm,卵黄生长期开始,卵核位于卵母细胞的中央。推测养殖雌性施氏鲟在5-6龄可以达到性成熟产卵。3龄雄性养殖施氏鲟精巢宽0.9-1.5cm,重9.1-15.6g,呈粉白色。4龄雄鲟已完全达到性成熟,精巢宽度达3.5-5.7cm,重260-504g,通过注射激素催情,可获得大量优质精液。养殖雄性施氏鲟的性成熟年龄比野生的提早3-4年。  相似文献   

18.

为开展大亚湾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的增殖和保护,于2018年1月、3月、4月和8—12月共采集了721尾黑鲷样本,研究了大亚湾黑鲷繁殖生物学的周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繁殖期的雌性全长为175~487 mm,均值为 (297.92±56.61) mm,体质量为90.96~1 907.12 g,均值为 (511.36±307.53) g,雄性全长为110~440 mm,均值为 (237.61±61.05) mm,体质量为21.92~1 370.00 g,均值为 (277.76±210.33) g,雌性个体全长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全长(P<0.001);2)性腺成熟系数和性腺发育表明大亚湾黑鲷繁殖期为11月至翌年3月;3)具有雌雄同体个体存在,表明该物种会发生性逆转,且表现为雄性个体先成熟再向雌性转变;4) 50%性成熟雌性全长达到248.52 mm,雄性为148.03 mm;5)卵径频率分布表明黑鲷为分批产卵型鱼类,绝对繁殖力为84 100~2 655 168粒,均值为 (728 732±499 547) 粒;全长相对繁殖力为380.54~8 271.55粒·mm−1,均值为 (2 731.44±1 630.93) 粒·mm−1,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277.58~3 592.83粒·g−1,均值为 (1 443.87±766.82) 粒·g−1,绝对繁殖力与全长、体质量及性腺质量均呈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