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辽宁省西部干旱低山丘陵区人工造林成活率较低影响辽西干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为探索这一生态问题,进行了采取竹节壕整地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影响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竹节壕整地技术措施,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促进幼树生长具有显的作用,土壤含水量提高58.8%~64.3%,造林成活率可提高41.5%~45.9%,幼树高生长提高158%以上。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是在冀西北坝头山地,通过不同方式整地,栽植不同的常用树种,根据造林后第2年的成活率和第3年的保存率,选择出最佳的造林模型。  相似文献   

3.
石质荒山作为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典型困难立地类型之一,其绿化难度较大,成为该区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的难点之一,采用常规整地造林技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此试验尝试了掘壕整地造林技术模式,开展了这一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条件、造林地微域小气候及造林成活率与林木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这一整地造林技术措施,可使土壤含水量提高7%~51.53%;在生长季5-9月可减少水面蒸发量194.1mm;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4.6个百分点;幼树高生长提高22.18%~187.64%。造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期整地对造林成活率有重要影响 ,通过实践研究 ,总结出对造林成活率最有利的整地模式  相似文献   

5.
关昀  马宝峰 《防护林科技》2006,(5):22-23,46
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通过全面整地、开沟整地、穴状整地和不整地对樟子松、云杉、落叶松和银中杨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开沟整地可大大提高针叶树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可有效提高樟子松和云杉的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6.
魏高军 《河南林业科技》2005,25(4):26-27,29
通过对干旱丘陵区刺槐造林抽槽回填和不回填的两种整地方法进行试验,总结出造林抽槽不回填的特点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片麻岩地区刺槐造林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整地方式对杉木造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特别是干旱山区、丘陵区裸根植苗造林成活率较低的实际情况,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简要分析如何提高干旱山区、丘陵区裸根植苗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冀西北坝头山地不同整地方式造林后第2年造林成活率和2002~2006年生长量的调查,经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佳的造林模型为大鱼鳞坑+水平沟栽植落叶松或栽植樟子松。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的造林实践证明,在干旱地区造林影响树林成活的主要因子是“水”。所以阳坡造林更要考虑到水的作用,从适应树苗生理要求出发,为它的成活生长创造条件。根据这个基本理念,从当前生产实际出发,必须采用新法造林。 1 提前整地蓄水,采用穴状反坡整地 整地规格:长40cm,宽40cm,深30cm,株行距2m×3m,每667m~2 110穴。土块打碎、草根石块拣净,穴缘修筑坚固,使土壤疏松多孔,改善其理化性质。穴面稍向内倾斜15~20度,小地型上把阳坡变为阴坡。整地时间7月15日至8月15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拟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对侧柏和油松幼苗内的渗透调节物质与保护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渗透调节方面,脯氨酸对植物的保护侧柏好于油松,可溶性糖对侧柏和油松适应干旱逆境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在保护酶变化方面,侧柏在SOD和POD变化上都优于油松。  相似文献   

12.
菌根技术是一项以活性生物菌制剂为基础的新技术,它可以扩大宿主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了树木吸收水肥的能力。油松菌根容器苗造林技术是采用接种生物菌制剂培养的油松容器苗进行造林的技术,油松菌根容器苗生长能力旺盛,抗性强,对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造林地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该技术解决了常规造林方法造林质量差、生产力低的问题,在包头市这样干旱地区造林中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保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进行植树造林,提供了一项高效、切实可行的高新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杨树大苗、截干苗分别不同季节造林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秋季用杨树截干苗造林效果非常好,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减少病虫害,降低造林成本。效果最不理想的是春季和秋季用全株苗造林。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辽西丘陵山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选择1984年造林的中龄林,设置75株·hm~(-2),100株·hm~(-2),120株·hm~(-2)三个保留密度,对照为227株·hm~(-2),开展樟子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樟子松林分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不大,不同密度对樟子松林分胸径生长量及林分蓄积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同时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分中、大径阶立木株数比例呈上升趋势。通过林分密度的调整,可以实现提高林木的质量及目标材种所占比率,以期达到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章古台于1955年引种樟子松进行治沙造林试验。在50多年引种栽培过程中,樟子松经受了环境条件的巨大变化,引起生理机能与生长发育规律的改变,出现旺盛生长期提前且缩短、提早衰弱、水分亏缺、感染枯梢病等不稳定因素。通过选育优良种源,选择优良无性系,降低造林和经营密度,营造混交林,提早打除底侧枝,防止枯梢病发生等措施,改善与提高了引种造林技术。通过对樟子松的引种造林,章固台地区生态系统逐渐完善与稳定,在杨树难以成林的干旱沙丘的中上部形成了固沙林生态系统,构成了典型的沙地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选取4种不同的坡面集水处理(覆膜、撒水泥、刨光、自然坡面)措施,开展了不同坡面集水措施对造林效果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面处理措施对土壤含水率、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其中撒水泥处理措施土壤含水率最高,覆膜处理措施造林成活率最高,且苗木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适合辽西半干旱区油松的最佳造林方式,对容器苗造林、塑料袋保苗造林、裸根造林3种方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苗造林方式下苗木保水性好,造林的成活率及保存率最高,造林的成本显著低于裸根造林;塑料袋保苗造林方式下苗木的保水性、成活率等均好于裸根造林方式,其造林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8.
辽东山区不同立地条件对红松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松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带性顶级植物,其生长特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红松人工幼林的根系生长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排水良好、通气的土壤条件有利于根系的发育;红松造林宜选择山坡或平地排水良好的地块,且应与深根性树种搭配种植;整地松土能够促进红松根系生长发育,提高其生长量。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油松枯萎病的发生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枯萎病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本溪、丹东、抚顺、辽阳、鞍山、营口、大连、铁岭和沈阳9个地区内,在24.92万hm^2的油松林分中,有7.49万hm^2发生了枯萎病,占这些地区油松林总面积的30.1%,平均发病指数为16。重度发病区集中在本溪、抚顺和辽阳地区,发病率均超过40%以上。油松枯萎病的发生与树种组成、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关系密切。油松枯萎病对林木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解析木的解析估算,10a间全省损失人民币11.3亿元。  相似文献   

20.
油松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松是城市绿化和荒山造林的优选树种,通过科学的育苗方法和栽种技术,能够充分提高其成活率,保证质量,达到最佳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