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根据凤城边门苗圃的山区气候和土壤特点,采用垄作、床作、畦作3种整地方式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辽东地区核桃楸育苗选择垄作整地方式比床作和畦作整地效果好,能显著提高苗木生长量和生根量。垄作比床作和畦作整地育苗地径提高71.74%和122.54%,其他各项指标提高的幅度也都达到了55%以上。  相似文献   

2.
竹柏不同播种育苗方式的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鹏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2):102-105,122
采用容器(10 cm×10 cm营养钵)和田间苗床2种播种育苗方式,进行了竹柏不同播种密度、不同遮荫处理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种育苗方式对竹柏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田间苗床播种苗的生长量大于容器苗;田间苗床的播种密度以株行距10 cm×20 cm最为适宜,生长量最大;生长期遮荫对竹柏播种苗有极显著影响,遮荫处理的苗木保存率达92.3%,未遮荫的苗木保存率只有37.5%。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多年从事紫叶小檗的育苗经验,详实地总结了紫叶小檗垄作和床作播种育苗的技术。垄作播种适宜于丘陵坡地育苗,床作适宜于平地育苗,可依据地形和坡度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该项技术可作为绿化育苗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刺槐播种育苗,在一般管理条件下需两年出圃。为提高留床苗的生长量,我圃根据青岛市林业局种苗站的意见,于1984年春对留床苗进行截梢、平茬试验。试验结果是,截梢30%的,平均苗高和根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大31.8%和1倍;比平茬的分别大1.39倍18.5倍。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密度和施肥对楠木播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全光条件下进行楠木不同播种育苗密度和苗期追施不同肥料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不同肥料处理对楠木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和苗木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株行距10 cm×10 cm的播种密度结合苗期追施速效复合肥或生物有机肥的平均生长量最大、单位面积的合格苗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毛红椿播种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5-2006年对毛红椿的播种育苗技术和苗期生长规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于3月下旬播种,4月上旬出苗,7月下旬至9月中旬苗木高生长最快,9月中旬以后进入缓慢生长,至10月底苗木停止生长,其高生长量可达100 cm以上,最高可达150 cm;21、27、33、45株/m2 4种留苗密度实验表明,苗木地径生长与留苗密度密切相关,留苗越密则地径越小、高度越小,留苗越稀则地径越大、高度越小。生产上建议播种量为15 kg/hm2,留苗密度以30~33株/m2为宜。  相似文献   

7.
香椿播种育苗随留苗密度增大各项生长指标逐渐降低,顶梢冻害和干枯长度增加。从生产销售和育苗效益考虑,播种留苗密度以10~20株/m~2为宜。  相似文献   

8.
在甘井子林场进行了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山地育苗垄作与平床育苗生长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垄作育苗当年平均苗高83 cm ,地径0.96 cm ,主根长38 cm ,侧根长27 cm ,侧根平均7条,均高于平床育苗;垄作育苗和平床育苗在生长量、地径粗度和侧根数量上形成明显的差异;垄作育苗由于根茎粗壮,侧根条数多,当年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均比平床育苗成效显著,均构成了显著差异。山地垄作育苗效果要明显好于平床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种子生产与苗木定向培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肥是提高母树开花结实的一种有效措施。30年生樟子松以施猪粪为佳;种植紫花苜蓿效果最好;沙地苗圃应大量使用草炭、河泥等改良土壤,底肥以腐熟猪粪为好;庭院育苗可采用下床育苗法,播种苗每667 m2播种量6~8 kg。移植苗床作时行距14~16 cm,垄作时采用双行,株距4 cm。切根是对播种苗留床,翌年5月上旬切主根,深度12 cm左右,6、7月各震荡1次。培育容器苗,选用1~2年生壮苗,装杯、摆放、覆土封闭。播种、移植、切根、容器苗培育都要适时浇水、施肥。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蓝杉(Picea pungens)播种育苗的圃地选择与区划、整地与做床、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留床苗、移植苗管理以及大苗培育等技术,以期为蓝杉播种育苗及大苗培育工作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烤烟育苗中应用蜂窝塑料薄膜育苗容器,具有装填工效高,省工省时,烟苗均匀壮实、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增产增值幅度大,经济效益好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2.
在石羊河下游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角城保护站开展白刺播种育苗试验,从种子催芽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中,总结出播种育苗管理环节,编制出白刺育苗历和苗木灾害谱,便于指导白剌育苗生产,提高白刺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13.
红花木莲播种苗的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花木莲1年生苗木苗高生长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在7月中旬和9月下旬;地径也呈现出相同的规律,比苗高迟30~40d,分别在8月下旬和10月下旬;将苗木生长期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生长后期4个阶段。根据各阶段苗木的生长特点,提出了关键育苗技术措施,以提高苗木的成苗率、质量与产量。  相似文献   

14.
柚木育苗密度与苗木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物数学方法,研究了柚木育苗密度与小棒槌苗的生长、棒槌状主根段的形成、单位面积苗木产量与质量等关系。用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等10种曲线方程,建立了35个数学模型以描述其复杂的关系。经分析揭示出:(1)在一定的育苗密度下,土壤肥力较高的尖峰点,苗木地上、地下部分生长与产苗量远不如土壤肥力低的广州点,其差距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主因是点间水热协调性质与日照长短的差异所致;(2)依不同地点生态因素的差异来调控育苗密度,以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远比在同一地点延长育苗时间更为有效;(3)调控好育苗的最适密度,就可取得最好的苗木产量与质量。尖峰点和广州点适宜的育苗密度分别为100~200株/m2与300~400株/m2。两地相差约3~4个密度级(50株/m2为Ⅰ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宜昌楠(Machilus ichangensisRehd.Et)进行种子育苗、幼苗移栽和定植苗的修剪等试验,结果表明:宜昌楠种子宜在元旦前后播种并覆盖发酵草,出苗率可达到98%;每年3月幼苗根部打泥浆后移栽,幼苗成活率达到95%;对定植苗进行修剪,特别是春剪有利于侧芽的增长和主茎基部的增粗。  相似文献   

16.
在宁夏南部山区,研究沙藏对欧洲花楸种子出苗率,赤霉素GA_3不同浓度处理对种子发芽、嫩枝扦插的影响及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欧洲花楸种子在沙藏后第60天播种,播后第13天开始陆续出苗,播种后第38天基本停止出苗,出苗率为67.6%;以GA)3200 mg·kg~(-1)浸种6 h+沙藏30 d处理对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最好,欧洲花楸种子发芽率为90.3%,发芽势为86.9%;欧洲花楸嫩枝扦插以ABT 500 mg·kg~(-1)速蘸5~10 s扦插生根率最高(23.33%);1年生欧洲花楸和陕甘花楸苗高、地径和叶片数的年生长规律均呈"S"型生长曲线,生长时段主要集中在6—8月,欧洲花楸年高生长量为154.2 cm,是陕甘花楸的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高脂马尾松扦插苗、实生苗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2~5年,两种林分平均保存率均达到95%以上;3、4年生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极显著,4年生时扦插苗的幼林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平均分别高于同龄实生苗的13.11%、24.95%、18.53%和69.81%,说明利用优良无性系繁殖扦插苗进行造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苗龄1~4年生无患子苗木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并且在林龄7年时分别对无患子的保存率、地径、冠幅、霜冻受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用苗龄4年生无患子(造林后3年后调查)的平均保存率、平均地径最高,分别为97.3%,5.9cm ;平均冠幅以苗龄3年生(造林后4年后调查)的无患子最大,为3.8m。霜冻受害率以苗龄4年生无患子最低,为2.9%。  相似文献   

20.
油松移植容器苗育苗及造林成本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主要造林树种油松为对象,选择常用的3种规格的移植育苗容器,核算了不同地区劳动力市场价格对容器育苗和造林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价格变动引起劳动力投资比例的变化与总投资额差异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劳动力价格为100元/(天·人)时,3种规格育苗容器油松苗的平均培育成本分别为1.56元/株,1.80元/株,2.11元/株,单位面积(667 m2)平均造林成本分别为1 543.57元,1 570.21元,1 604.62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