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见血封喉在海口地区集中分布于自然村落周围。为初步探讨人类活动对见血封喉种群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在海口地区共设置6个样地,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5个方面分析了海口地区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种子的萌发率高,幼苗个体丰富,但是幼树个体缺乏,中龄期个体相对丰富,老龄期个体数量较少;纺锤型的大小级结构表明种群属于衰退型。②现存的Ⅱ、Ⅲ级个体数少,导致静态生命表中Ⅱ、Ⅲ级个体死亡率出现负值,由于接近实际寿命,在第Ⅵ级死亡率达到最高。③虽然见血封喉种子成活率较高,但由于其幼树的存活率较低,其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但是如果剔除掉人为干扰在幼树阶段的影响,其生存曲线属于Ⅰ型,呈凸型,这表明该海口地区的环境条件较适宜见血封喉种群的生长。④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这与大多数珍稀植物种群一致;人为干扰和自然环境影响其分布格局,使种群由聚集分布转变成随机分布,后又向聚集分布发展。  相似文献   

2.
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是东亚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在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沿河岸分布.本文采用样方法,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分析了该自然保护区领春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幼龄期个体很少,中龄期个体相对较多,老龄期个体数量也很稀少.由此可知其大小级结构呈纺锤形,因此种群属于衰退型;2)Ⅰ、Ⅱ级个体数少,致使其在静态生命表中死亡率出现负值,个体在第Ⅳ级有一个死亡率高峰,而在第Ⅶ级死亡率达到了最高;3)虽然幼苗的存活率很低,但由于幼树的存活率较高,所以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Ⅰ型,表明该地区沿河岸带的环境条件比较适合领春木的生长;4)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为了保护和维持种群,应对群落进行适度的干扰,开辟林窗,促进领春木种子萌发,幼苗和幼树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调查了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和宝兴县两个地区天然连香树种群,研究了不同群落类型下天然连香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个地区连香树种群分布格局相似,均呈集群分布,但集群程度有差异;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连香树种群分布格局方面,幼树的聚集程度较高,从幼树到大树聚集程度有减弱的趋势,即有扩散的趋势,其中幼树到中树的扩散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5.
长鞭红景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鞭红景天是国家第二批确定的二级保护植物,处于近危状态。该文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丛生指标Ⅰ、扩散型指数16及其检验、Cassie指标、平均拥挤度与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Iwao M^*对的回归分析、Taylor幂法则模型等方法,研究了长鞭红景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P1、P3和P5群落中长鞭红景天种群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在P2、P4和P6群落中长鞭红景天种群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与随机分布的临界状态;但各群落中聚集强度差异明显,其顺序为:P5〉P3〉P1〉P6〉P2〉P4;通过Iwao M^*对的回归模型分析和Taylor幂指数法检验也得出相似结果,即长鞭红景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现为聚集分布与随机分布的临界状态但偏向于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6.
根据样地调查数据,编制了阿拉善荒漠区敖隆敖包及乌兰腺吉蒙古扁桃种群静态生命表,并由此求得蒙古扁桃种群大小级结构图、存活曲线及死亡率曲线,从而对两地蒙古扁桃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地蒙古扁桃种群幼龄和老龄级个体较少,中龄级个体较多。总体上,敖隆敖包蒙古扁桃种群年龄结构呈稳定型,而乌兰腺吉种群趋向衰退型。两地存活曲线处于DeeveyⅡ和DeeveyⅡ2。两地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型分布。分析表明,草畜平衡在蒙古扁桃种群稳定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选取6块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6块样地中,Q1和Q5样地阴香种群多数尺度上表现为集群分布,Q2和Q3以随机分布为主,Q4和Q6样地少数尺度上为集群分布,多数尺度上呈随机分布。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物种本身的繁殖特性、生境条件以及种内种间竞争等密切相关,由岩石的覆盖而形成的小环境对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有影响。点格局分析法较好地体现了不同尺度下阴香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设置 1 60 0m2 样地 5个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通过对闽楠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研究 ,结果表明 :闽楠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 ,具有丰富幼苗贮备 ,约 1 0 80 3株·hm- 2 ;在不同的演替群落中闽楠种群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但随着群落的演替 ,种群大小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变化 ;存活曲线的特性表现为种群从Ⅰ级苗发育到Ⅱ级苗过程中死亡率均较高 ,平均约82 3 %。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闽楠种群空间分布聚集强度较其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中为低 ;闽楠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别 ,总体趋势是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 ,由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转变 ;不同群落生境对闽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产生影响。同时 ,闽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也受区组大小影响。最后 ,对闽楠种群濒危原因和保护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红锥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伟  柳江  吴承祯 《林业科学》2001,37(Z1):6-10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刀石山红锥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C、Iδ、M* 、M* /X、CA5种聚焦度指标及Iwao M* - X回归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结果表明:红锥种群结构存在增长和下降两种类型;聚焦度指标测定结果一致表明红锥种群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型:Iwao M*-X回归分析表明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红锥个体;在种群成长过程中,分布格局从聚集型向随机型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胡杨种群在干旱区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竞争强度变化,探究种群空间结构对干旱环境的响应特征.[方法]在塔里木河下游3个断面处离河道1 000m的范围内等距离布设15个50 m×50m天然胡杨林样地,利用地面激光雷达(TLS)获取树木三维结构数据,并通过聚集指数(R)、丛生指数(I)、点格局函数g(r)等空间分布指标以及竞争指数(CI),分析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竞争强度.[结果]1)R和 I指数表明,在下游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下,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聚集分布.2)各样地内在0~25m半径r距离获取的g(r)函数值分析表明,大部分样地胡杨在r<5m距离内基本呈现聚集分布格局,在r>5 m距离呈随机分布格局.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加,树木聚集分布的距离r会缩小.3)点格局函数g12(r)结果表明,不同龄级胡杨树分布格局存在差异,中龄树主要呈聚集分布,其他龄级树呈随机分布;中龄树与幼龄树、成熟树之间存在正关联性,表现出相互促进关系,而其他龄级树木之间未呈现显著关联性.4)平均CI指数随离河道距离增大呈递减趋势,单木CI随胸径增大逐渐递减.[结论]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种群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格局,随着尺度的增加主要呈现随机分布特征.随离河道距离增大和地下水位逐步降低,导致树木密度降低和种内平均竞争强度变弱,树木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胡杨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塔里木盆地胡杨群落植物种类少,植被结构简单,构成了典型的荒漠河岸林景观。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革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单一,地上成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增,优势种胡杨种群的年龄结构属稳定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和扩散系数(C)等6种聚集度指数研究福建省长汀县石峰寨野生桂花种群大小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桂花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格局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桂花种群大小级结构随不同年龄阶段增长数量呈相对减少的趋势,种群结构较年轻且平稳,从幼树向中树过渡阶段存在着一个过滤筛。桂花种群在不同样地的分布格局具一定差异性,这是由于限制因子与种群适应对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生长阶段种群的分布格局基本上由集群型转变为随机型,聚集度不断减小,幼苗和幼树阶段的桂花种群为集群分布,到成树阶段则转变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3.
河岸带落叶松林土壤氮素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庞泉沟河岸带落叶松林的土壤氮素空间格局进行分析,了解河岸带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储量以及氮素的空间格局,为河岸带对河流氮素的净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氮素含量较高,土壤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空间异质性明显,并且氮素在土壤层之间、高地连续体上存在不规则的垂直格局和水平格局。2)在高地连续体上,河岸带土壤全氮与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r=0.613),全氮与铵态氮呈正相关(r=0.114),全氮与与河岸带宽度呈负相关(r=-0.075),铵态氮与硝态氮呈负相关(r=-0.004)。土壤氮素格局受多因素影响,氮素的形态与含量主要受地形、林分、降水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分布在西藏色季拉山的急尖长苞冷杉为研究对象,设置30m×30m样地15块,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从高度结构、基径结构、年龄结构以及空间分布格局方面分析了急尖长苞冷杉的种群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的高度结构、基径结构和年龄结构均表现为反"J"型,相关性也较明显,基径与年龄的关系为y=13.5640x0.7078(R2=0.9144);总体上,幼苗的后备储量特别大、死亡率也较高,但补充率大于死亡率,种群表现为稳定发展型。在不同尺度下,不同龄级(发育阶段)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分布格局有差异。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各龄级植株的分布格局由聚集趋向均匀分布,聚集强度减弱,同一取样尺度下,龄级越大,聚集强度也越弱。研究结果可为该资源的管理及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计盒维数是分形维数的一种,能揭示种群空间占据程度及其尺度变化规律。本文综述了计盒维数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计盒维数与传统方法的结合在濒危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中的应用,用于群落演替过程的研究以及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响应等。认为计盒维数是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辽河中下游水生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占 《防护林科技》2019,(3):13-14,32
结合辽宁省湿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了辽河中下游湿地水生植物,对植物组成、水体环境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现有水生植物44种,其中沉水植物8种、浮水植物12种、挺水植物24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14个。群落间各环境因子中水体深度、总氮、总磷、溶解氧等变化显著,是决定该区域水生植物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甜槠天然群落中主要种群甜槠和赤楠的分布格局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会使甜槠种群的聚集性加强,而赤楠种群的聚集性降低.干扰强度对甜槠聚集性的影响随树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对赤楠聚集性的影响则是随林龄增大呈现由小→大→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阔叶红松林30hm2(500m×600m)固定监测样地,分析了红松在各林层(主林层、次林层、林下层)的空间分布、各林层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红松在各林层都在小尺度上呈聚集性分布,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且在低林层聚集性强度高于高林层。(2)红松各林层关联性表现为主林层与次林层在小尺度上呈正相关,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显著;主林层与林下层在小尺度上呈负相关,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显著;次林层与林下层在所有尺度上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红松种子扩散和红松个体间竞争对空间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麻城市五脑山枳椇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设置4块样地,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并采用Poisson分布拟合及χ^2检验等测度方式,对枳椇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聚集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枳椇种群不同龄级植株均呈聚集分布;幼龄植株分布格局强度和种群聚集强度均高于中龄植株;随取样尺度的增大,种群分布格局升高,聚集强度下降,平均拥挤度上升;不同的取样尺度中,幼龄植株、中龄植株和全部种群植株分布格局均未出现分布拐点。  相似文献   

20.
对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木兰群落植被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群落主要伴生种为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该群落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以高位芽占绝对的优势,叶的特征以中叶、纸质的单型叶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种群格局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