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该文调查分析了5种类型林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细根及总生物量,结果表明:红松纯林虽然乔木层生物量高于除红松-水曲柳林型外的其他几种林分类型,但是总生物量、枯落物、细根都低于所有针阔混交林,并且红松纯林内没有灌木和草本植物,说明针阔混交林在生物多样性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方面都优于红松纯林,是辽东山区理想的林分类型。  相似文献   

2.
对东折棱河地区的柞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和紫椴红松林等3种典型的阔叶红松林进行了标准地调查,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天然红松林的林分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出现差异的原因,同时判断了不同红松林的群落稳定性。结果发现:在分层现象明显的阔叶红松林中,主林层的红松为优势种,分布最广,占据最大的生存空间,而阔叶树种则在次林层争夺生存空间。在红松林的不同发育阶段,其林分密度不同,但自然稀疏现象的存在使林分结构趋于优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选取丰林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中7个森林群落类型,通过比较研究,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个体总数乔木层和亚乔木层较低,灌木层和草本层较高,物种丰富度及物种总个体数的垂直结构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根据阔叶红松林基本林型生态序列排序,建立丰富度指数 SR_1、R_2R_3拟合数学模型,拟合普遍较好为多项式数学模式。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是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表现,环境因子决定了森林群落的分布,群落类型、环境因子、丰富度三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选取丰林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中7个森林群落类型,通过比较研究,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个体总数乔木层和亚乔木层较低,灌木层和草本层较高,物种丰富度及物种总个体数的垂直结构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根据阔叶红松林基本林型生态序列排序,建立丰富度指数SR1、R2R3拟合数学模型,拟合普遍较好为多项式数学模式.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是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表现,环境因子决定了森林群落的分布,群落类型、环境因子、丰富度三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阔叶红松林采伐5~15 a间,生物量分配规律是灌木>乔木>草本,15 a时为乔木>灌木>草本;在5~20 a间乔木生物量逐渐增加,到15 a时已占居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以吉林蛟河2块1 hm2阔叶红松林样地全林每木定位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RipleyK (d)函数和Mark相关函数的O-ring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2块样地中红松种群与主要优势种群林分中层与林分上层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水曲柳红松林中的红松种群和水曲柳种群在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的趋势,林分中层的红松种...  相似文献   

7.
阔叶红松林是分布在北温带的多物种、多层次、多价值、多效益的一种森林类型,具有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量高、自我维持能力强的特点,是被普遍认同的高价值、高产量的森林资源。在伊春市朗乡林业局东折棱河林场的原始红松林中选取8个30m×30m的标准地进行调查,分析其林分结构组成,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和更新情况等。结果认为,东折棱河林场原始红松林的主要伴生阔叶树种为蒙古栎、色木槭等,成林红松多为随机分布,原始红松林下的红松更新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是红松的故乡。不久前,我们到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的朗乡林业局,对红松林进行了实地考察,目睹了红松林的风采。   进入红松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壮观的原始森林景观。林中红松高大挺拔、巍然屹立,高的可达 30多米,粗的要两人合抱,树龄长的已达 500余年。林中混生的云杉、冷杉、风桦、水曲柳、黄菠萝、紫椴、栎树等树高都在 20多米。数量众多的藤本植物如狗枣猕猴桃、北五味子、山葡萄等,或缠绕于树干之上,或悬挂于树枝之间。作为原始林重要特征的枯立木与倒木在林中比比皆是。倒木上长满了青笞,有的木材已完全腐朽,…  相似文献   

9.
干扰对天然红松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罗菊春  王庆锁 《林业科学》1997,33(6):498-503
对长白山林区受不同程度干扰(择伐)的红松林与红松林被皆伐后形成白桦次生林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桦群落及其下木层的多样性高于各类型的红松林。不同类型的红松林中,以轻度干扰的红松原始群落及其立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最大,这是群落长期演容、物种适应的结果。白哗群落处于演替的第二阶段,群落中侵入了较多的耐荫树种,加之林内光照条件好,故而有发达的下木层,致使树种的多样性很高。本文还分析了多样性与均匀度及生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结构与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两种除组成和垂直结构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人工阔叶红松林内,做了总辐射、反射、透射、生物量、生产力和林分叶面积的测定。证明在红松与阔叶树复层混交,叶面积指数为5.5的林分内,光能利用率,林分的生物量、生产力和叶面积分布等均较二者单层混交,叶面积指数为4.1的林分为高或者合理。其原因在于前者能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太阳辐射能,减少能量的散失,该林分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也是提高其林分的生长速度和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森林调查中树皮因子是指树木的去皮直径与带皮直径的商。通过树皮因子可以利用带皮树干材积估算去皮材积,可以评估木材加工过程树皮残余量,可以预估树皮厚度,基于树皮厚度求算材种出材量等。树皮因子变化规律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支持,从而更好地进行木材生产和森林经营。研究树皮厚度和树皮系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树皮的变化规律,对提高林分蓄积生长量的精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三株大树法"在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草河口实验基地5处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中选择10株结实丰产型优树,调查优树单株结实量、胸径和树高等生长指标,通过对3a结实量的遗传增益计算,结果表明,所选的10株优树结实量的平均遗传增益为26.32%。生产中可选择优树穗材作为繁殖材料营建红松结实高产无性系果林。  相似文献   

13.
应用热扩散技术对红松人工林树干液流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42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有代表性的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各3株,2004年5月29日-10月30日应用热扩散技术对不同径级红松树干液流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相关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生长锥获得不同径级红松边材宽度,建立边材面积与胸径的关系方程A=8.032DBH-46.95(R2=0.82,P<0.001).结果表明:晴天红松树干液流呈明显的单峰曲线,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2:00-14:00,且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而在阴雨天呈不规则曲线,最大值的出现没有规律,夜间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液流,且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之间液流密度的差异缩小.日液流通量随着生长季节的进程基本呈现减小的趋势,且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表明,影响生长季红松树干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蒸汽压亏缺和光合有效辐射.由液流通量和边材面积的推算获得,被测红松人工林边材面积为89 436.94 cm2·hm-2,生长季蒸腾耗水量为678.95 t·hm-2;其中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分别占整个林分耗水量的54.83%、35.68%和9.48%.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在生长季的日总蒸腾量分别为0.06~1.42、0.014~0.83和0.017~0.25 t.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红松、刺楸人工混交林,红松纯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刺楸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最大,植物种类最多,红松纯林仅为混交林的43%,总数量为混交林的32%,红松、刺楸混交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为1.430 5,均匀度指数为0.687 9,优势度指数为0.290 6,丰富度指数为1.413 7,而红松纯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0,优势度指数为1,丰富度指数为0.371 2。在灌木层中,混交林与纯林各项指标区别不大,只有丰富度指数为混交林(纯林。在草本层中,混交林各项指数基本都大于纯林,只有均匀度指数红松纯林(混交林。  相似文献   

15.
提高红松人工林种子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红松人工林结实与生长、分杈的关系 ,采取不同的修剪技术 ,可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种子产量。从而总结出提高红松人工林种子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红松人工幼龄林(10年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截干处理的结果表明,红松截干(按比例、轮枝)对侧枝生长影响显著。1/3截干轮枝基径、轮枝长平均值最大值(11.08、1.022)分别比对照高出140.87%、354.22%;三轮截干轮枝基径、轮枝长平均值最大值(8.11、0.51)比对照高出298.52%、211%。1/3截干平均值(11.08、1.022)比三轮平均值(8.11、0.51)要大,1/3截干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朝阳市是典型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由于独特的气候类型使许多树种无法生长,油松以其耐瘠薄、抗旱、抗寒以及根系发达的生物学特性,成为朝阳市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但油松生长缓慢、干形差,易形成"小老树",经济效益不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明显。国家和林业部门每年投入大量专项资金进行油松低产林改造。传统方式进行油松低产林改造采取全面截伐,即将长势不良的油松全部伐除,结果还是不明显,为了提高油松低产林的改造效率,我们利用油松根系发达、耐瘠薄、抗旱、抗寒、红松生长快、干形直、经济价值高等优势,以油松为砧木,优良油松苗为接穗,将两者进行嫁接,发挥其各自优势,来改造朝阳地区油松低产林,将会获得难以估量的巨大效益,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岫岩地区红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对不同林龄红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土壤物理性质反映出岫岩地区不同发育阶段红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次序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通过土壤化学性质反映出土壤质量次序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近熟林阶段土壤理化性质最差,成熟林阶段土壤理化性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姚博 《防护林科技》2019,(4):37-38,95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阐述了红松人工林在辽宁境内发展历程,对辽宁地区红松人工林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红松人工林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辽宁地区红松人工林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红松果仁为无污染的纯绿色食品.红松果仁的机械加工工艺流程为:筛选破壳→烘干→挑选→包装→入库.本文还对各工艺流程的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