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正交试验L_9(3~4)研究了激素类型、扦插基质、激素浓度3个因素对1年生富贵榕(Ficus elastica Roxb.‘Schryver-iana’)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嫩枝扦插生根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发根数的影响顺序为激素浓度扦插基质激素类型,对最长根长、生根率和根系效果指数的影响顺序是扦插基质激素浓度激素类型,对平均根长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扦插基质激素类型激素浓度,激素浓度是富贵榕嫩枝扦插生根数的决定因素,扦插基质是其他生根性状调查指标的主导因子。本次扦插最佳组合为3珍珠岩:1泥炭土基质、0.1%根太阳生根剂处理2h,对于富贵榕嫩技扦插的规模化设施育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花卉组培苗产业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后,国内外花卉组培苗产业化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花卉组培育苗工厂主要包括:培养基配制车间、无菌工作车间、组培苗培养车间、种植车间。花卉组培首先要考虑花卉的品种,通过外植体接种、芽培养、生根培养来达到完整,健壮小苗。花卉组培工厂须重视建立基因库。影响花卉组培苗生产因素有品种选择的商品性、组培芽的分化率、繁殖周期、有效芽出瓶率、芽生根率等。  相似文献   

3.
黑金刚组培繁育技术及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金刚属桑科榕属的多年生常绿乔木,是花卉市场畅销的人们喜爱的观叶植物。然而,我区市场销售的产品主要来自广州等南方生产的扦插苗。为充分发挥我区花卉生产的资源优势和技术实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商品成本,繁荣花卉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自治区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于2005年开始进行黑金刚组培繁育的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4.
通过红掌组培快繁生产实践认为:正确选择品种和外植体、简化培养过程是组培快繁生产的关键,而降低成本、提高瓶苗移栽管理技术是实现高效益组培苗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付正龙 《绿色科技》2019,(17):152-154
指出了经多年的实践,组织培养可以实施智能化生产。工厂化组培生产过程中的培养基配置和灌装,种苗的日常检查、室内环境控制、培养工厂内部的物品运输、瓶苗的上下培养架等都可以实现智能化操作。甚至随着接种机器人的研制成功,组培生产中最费人工的切苗生产,也可以实现智能化。而组培生产后期,温室炼苗过程中的光照、温度、湿度、水肥等的控制在20世纪90年代已实现了智能化控制。组织培养生产实施智能化,应有一个前提:标准化。只有将培养基配置和灌装、种苗的日常检查、室内环境控制、培养工厂内部的物品运输、瓶苗的上下培养架,包括瓶苗的切割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形成一个标准控制系统,才能实现智能化。  相似文献   

6.
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中增殖培养优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木组培工厂化生产育苗是个系统工程,增殖培养优化技术是系统工程的重中之重。文章增殖培养阶段优化技术的基本培养基优化、不同植物激素及配比优化、最佳增殖培养时间和培养代数优化、接种数量和优化接种密度等关键环节进行讨论,旨在为实现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组培新技术及其在桉树快繁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超亮发光二极管、薄膜培养容器、CO2培养箱等组成的组培新技术与由普通日光灯、玻璃培养瓶组成的常规组培技术相比,组培新技术具耗能低,显著促进植物生长,移栽成活率高及减少污染等优点。本试验比较组培新技术和常规技术组合对赤桉组培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发光二极管和薄膜培养容器均显著促进赤桉组培生根和生长。  相似文献   

8.
当前组培工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组培苗成本高,价格贵。影响到组培苗的销售量,制约组培工厂的发展。因此,如何改进组培技术和方法,节省在组培过程中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组培苗的生产成本,是目前组培工厂急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组织培养时配制培养基通常加入琼脂,作“固体”培养。琼脂本身不含有养分和生长调节物质,它在培养基中主要起到固定组培材料位置和方向的作用。琼脂的价格每公斤76元以上,用于琼脂的耗费占组培苗生产成本的1/10左右。笔者在组培工厂化生产中进行液体静置培养试验,即在增殖阶段  相似文献   

9.
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外植体选择及分化途径、影响增殖、生根的主要因素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林木植物组培的研究进展,外植体3种分化途径(腋芽萌发途径、间接器官发生途径、体细胞发生途径)有其相应的最适外植体类型,林木组培首选腋芽萌发途径。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影响增殖的两大因素,对培养基的探索已从对林木植物组培常用培养基的筛选发展到无糖培养基的探索,出现了光自养、开放组培等概念;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根的关键因素,外源激素与内源激素的相互作用对增殖有较大影响。阐述了组培中褐化、玻璃化、污染三大难题的起因和解决措施,对褐化和玻璃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和培养环境方面,提出无糖组培通过对培养环境进行改善,有望改善褐化、玻璃化问题;传统组培希望从无菌技术层面解决污染难题,这也造成了组培成本偏高的问题,进而对开放组培和无糖组培的探索,通过抑菌剂的添加及糖的剔除有望降低组培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随着组培技术的发展,在抑菌剂加入的条件下,不进行高温高压灭菌,进行开放式的组培;利用植物自生的光合能力,剔除培养基中的蔗糖,同时改变光照条件、培养环境中的CO_2浓度、湿度,以促进外植体光自养微繁殖生长;二者均着眼于降低组培成本,简化组培程序,有望使组培技术得到革新。本文对林木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桉树的组培工厂化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桉树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流程,包括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及瓶苗移栽等,就此提出了具体做法及看法,并就生产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污染、玻璃化现象、继代培养分化芽少、瓶苗生根不理想等提出原因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欧李组培继代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质、营养液组合对欧李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并且以组培生根苗作对照,比较分析了传统组培生根技术与无糖培养技术对其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糖培养技术是欧李组培苗生根的最佳方式,生根率高,生根苗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植物组培工厂化育苗生产中对培养材料处理中出现的问题,介绍了培养材料在繁殖和生根阶段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组培苗生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组培苗标准化生产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为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制订国家和地方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省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快繁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从不同的材料采集和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和移栽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苗木的移栽效果,为杉木无性系组培快繁育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银中杨组培工厂化育苗繁殖系数和成本核算的分析结果表明:银中杨组培工厂化育苗的生产繁殖系数为7.2×107,符合组培快繁的要求;生产每株银中杨组培苗的成本为0.231元,说明银中杨组培进入商业化生产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植物无糖组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试管苗小植株的光合自养能力可以对其进行无糖培养.这种组织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防止污染并能显著地促进试管苗的生长,尤其是增强试管苗的生根能力.植物无糖组培在环境调节、培养基质以及培养容器等方面较传统的组织培养有很大改善.综述了近20 a来在植物试管苗的无糖组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无糖组培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植物组培脱毒技术的形成、研究进展、意义及其应用植物组培脱毒技术的培养条件,并重点阐述了植物组培脱毒方法及其在花卉上的应用以及病毒检测的重要性,最后浅析了植物组培脱毒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梁称福 《经济林研究》2005,23(4):99-105
介绍了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概况,并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污染、褐变、玻璃化原因、机理与防治对策的研究,培养条件的研究,外植体选择的研究及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物种基因改造或转基因的研究。提出了解决影响植物组培苗发展的障碍因素,全力推进组培苗的产业化;扩展植物组培次生代谢产物生产范围与规模。加强生物制品的研制与开发;加强植物组培方式与培养水平的研究,探索新的培养途径等建议。为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与生产应用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林业大学田砚亭教授的指导下,与其多名学生合作,对苹果枣、赞皇大枣等枣树进行了组培快繁,并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对枣树的接种外植体、启动培养、继代培养、生根、炼苗、扦插繁殖、苗木移栽、丰产栽培等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耐寒赤桉组培无性系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信海 《湖南林业科技》2001,28(1):24-25,65
桉树一种适合湖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速生用材树种。利用植物组培工厂化生产耐寒赤桉组培无性系,是解决桉树种苗的最好途径。作者介绍了赤桉的生物学特性、耐寒赤桉组培无性系的特点,提出了开展耐寒赤桉组培育苗的重要性与耐寒赤桉组培苗造林的关键技术,对发展桉树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五个尾叶桉无性系号(2号、3号、6号、7号、8号)的组培快繁进行试验:MS适合用作增殖基本培养基;1/2MS适合用作生根基本培养基;6号、7号、8号无性系每瓶分化芽可取超过60枝芽作生根培养,瓶内生根率都超过90%,初步认定6号、7号、8号组培快繁可进行工厂化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