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柑桔花蕾蛆是一种危害花蕾的害虫。它的成虫象小蚊子,黄褐色;幼虫象小蛆虫,白色。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潜伏土内结茧越冬。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出土,雨后羽化数量特别多。成虫以产卵管插入花蕾中央进行产卵。幼虫孵化后就在蕾内为害。有虫花蕾比正常花蕾扁而短,呈畸形,不能开放(称为灯笼花),影响开花结果。被害花的花瓣外部有稀疏的绿色小点。幼虫在老熟后由蕾内出来,跳入土中,不久使作茧潜伏。  相似文献   

2.
柑桔花蕾蛆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柑桔花蕾蛆是为害柑桔花蕾的主要害虫,在柑桔花蕾露白时,柑桔花蕾蛆成虫产卵于花蕾内,卵孵化成幼虫后,直接为害花蕾,使花蕾畸形肿大,形成“灯笼花”,受害花蕾不能开放、无法坐果。为保证柑桔正常开花,顺利坐果,必须及时采取以下综合...  相似文献   

3.
每年柑桔花蕾蛆羽化盛期,会因气温、雨天及桔园土壤干湿度而有所波动。因此,在防治前要对花蕾蛆的羽化出土情况进行观察,采用涂有菜油、大小为35×35厘米塑料布制成的框架扫捕地表,查得每个观察点花蕾蛆成虫头数在7头以上时,即行全园撒施呋喃丹毒土(每亩30%呋喃丹3公斤混和细土25公斤),并于树冠喷750倍液的敌敌畏乳油,隔一天喷一次,连喷2次,花蕾  相似文献   

4.
花蕾蛆,又叫瘿蝇、花蕾蝇蚋、灯笼花、包花虫,俗称花蛆,在我国各柑桔产区均有分布,是瘿蚊科双翅目害虫.其寄主植物限于柑桔类,成虫在花蕾上产卵,幼虫危害花蕾.被害花蕾成畸形,膨大变短,不能开放.有时被害率可在50%以上.如不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会严重影响柑桔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柑桔花营蛆在我地4月上旬羽化出土。根据其成虫迁飞能力弱的特点,1990年我们试用地膜覆盖阻止成虫迁飞到花营产卵,初步看出防治效果很好,遂于1991年进行了大面积试验。 试验地设在县特产局柑桔示范场成年新会橙园,设农用透明地膜全园覆盖(果园地面全部覆盖,于4月5日花蕾露白前进行,谢花后揭膜)、敌百虫800倍  相似文献   

6.
柑桔大实蝇防除技术柑桔大实蝇为国内外重要检疫对象,以成虫产卵于柑桔幼果中,幼虫孵化后取食果肉汁液,被害果未熟先黄,内部腐烂;柑桔大实蝇成虫造成严重损失。其防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面施药,把住羽化出土关。越冬蛹4月底开始羽化,以雨后晴天的下午2...  相似文献   

7.
<正>1枣瘿蚊又名枣蛆或枣芽蛆,是枣树叶部主要害虫之一。此虫每年第1代发生时,正值枣树发芽展叶期,以幼虫危害尚未展开的枣树嫩叶,造成大量嫩叶不能展开,被害叶浅红色至紫红色,叶片硬而脆,最后干枯脱落。对枣树开花极为不利。5月上旬为危害盛期,老熟幼虫于8月下旬以后入土,做茧越冬。防治措施:1)秋末冬初或早春,深翻枣园,把做茧幼虫和蛹翻到深层土壤,阻止它春天羽化出土,消灭越冬成虫或蛹。2)在枣芽萌动时,成虫羽化出土前使  相似文献   

8.
1桃小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经过多年观察.桃小在长治地区1年发生l~2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土内结冬茧越冬。越冬幼虫于5月中旬开始出土.6月中旬达出土高峰。越冬幼虫出土后在树干基部附近的土、石块下做夏茧化蛹,蛹期11~15d(天)。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发生盛期在7月上旬;第1代成虫发生时间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盛期在8月中旬。桃小的发生与当年春季(5月份)降雨量有极大关系。如果当年春季降雨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我区柑桔果实内发现一种瘿蚊科的桔实瘿蚊(Diplosis sp.),其为害日趋严重,范围也在逐步扩展,因此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作了一些观察。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一、为害情况 桔实瘿蚊以红色蛆状幼虫蛀食果实。越冬幼虫每年五月中、下旬化蛹,羽化。成虫多在柑桔果蒂部附近产卵,幼虫孵化后,钻入果实内为害,蛀食果肉,致使果实未熟而大量落果。在落果总数中此  相似文献   

10.
灭扫利防治柑桔大实蝇成虫羽化出土效果显著柑桔大实蝇是一种国际检疫对象。我镇地处三峡河谷地区,过去在大面积防疫上很难把蛆果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1992年我站在东岳庙柑桔场观察、试验,使用日本进口灭扫利加尼索朗乳油1500倍液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喷施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部分地区柑桔花蕾蛆为害加重,往往因防治不及时,造成危害。防治上一般仅根据花蕾的大小来确定喷药时间,但我们认为,把观察重点放在花营蛆越冬幼虫化蛹羽化的进度上,防治才更为准确和主动。1989~1991年我们在定点观察测报及药剂防治试验的基础上,先后在四川重庆、绵阳、安县等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在柑桔盛花期采回一定数量的花蕾蛆为害花蕾,放入数个垫有沙土、直径40厘米左右的土陶花钵里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危害河南省板栗的主要害虫有 26种,主要病害有5种,其中对板栗危害最大的病虫是板栗干枯病、栗实象鼻虫、剪枝象鼻虫等,现将其发生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 栗实象鼻虫1.1 生活习性栗实象鼻虫在河南 2 a(年)完成 1 代。成虫7月出土产卵,9月幼虫孵化,10 月、11 月幼虫脱果,然后入土越冬,次年继续滞育土中,第3年6月化蛹。成虫羽化后并不立即出土,仍在土室内不食不动,经 10~15 d(天)出土。在河南南部,成虫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出土,出土盛期集中在 8 月上旬。孵化期 9 月初至 10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后,沿内果皮取食子叶,虫道内充满灰白…  相似文献   

13.
黑蚱蝉雌成虫在柑桔夏秋梢上产卵为害使枝条枯死。由于其产卵量大,迁飞力强,且寄主植物复杂,若虫又在土中数年才出土羽化,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树冠喷药,人工捕杀成虫,剪除枯枝等措施均不理想。我们于1988年5月20日根据黑蚱蝉若虫出土后需爬到树上蜕皮羽化的特性,采用薄膜包扎树干基部,以阻隔若虫上树,使其为鼠类和蚂蚁捕食效果显著。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及成虫发生期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的测报 ,多采用在树冠下扣置瓦片 ,调查幼虫连续 3天出土期以确认幼虫出土高峰期的方法 ;对成虫羽化盛期测报 ,则采用性诱剂诱捕 ,当发现成虫数量逐日上升或成倍增长时 ,确认成虫羽化高峰期的方法。这种测报方法在小范围内比较准确 ,但预测期间较短 ,不便于指导大面积生产防治。我们经多年观察 ,在基本上摸清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与降雨、地下 5cm温度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数理统计预测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及成虫发生期的方法 ,为指导生产防治提供了一条较准确、便捷的方法。1 越冬幼虫出土、成虫羽化高峰期与降…  相似文献   

15.
柑桔红、黄蜘蛛是柑桔上的主要害虫。两种蜘蛛,每年均盛发于4—5月间,春季高温干旱时,常猖獗成灾,严重为害引起大量落叶,影响树势。在甜橙树上,六月以后虫口很低,虫和卵在秋梢上越冬,是次年为害的主要是源。花蕾蛆是柑桔花蕾期的主要害虫,一年发生1—2代,于3月上旬至4月下旬发生,成虫在花蕾上产卵,幼虫蛀入蕾内为害,破坏蕾内组织。花蕾被害后,影响开花结果,使花蕾  相似文献   

16.
成虫羽化监测在柑桔大实蝇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划分生态小区在自然果园中放养蛆果进行全生态羽化监测,可以做到准确监测和指导适时用药防治柑桔大实蝇.2012年在三峡河谷地区的秭归县进行柑桔大实蝇全生态羽化监测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桃小食心虫在我场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做圆形茧在树冠下、堆果场土中越冬。也有小部分未老熟幼虫在果实内越冬。翌年六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出土后做长形蛹化茧。六月下旬、七月中旬当年第一代成虫羽化,产卵为害。第一代老熟幼虫大部分不再产生第二代,脱果后即入土做茧越冬。发生第二代的幼  相似文献   

18.
桃小食心虫为害苹果、梨、桃、杏等,以幼虫在果核周围蛀食果肉,排粪其中。被害果品质下降,严重者不能食用。近年来甘肃临夏桃小食心虫成为杏树上最主要害虫。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在杏树上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冬茧越冬,在树干周围一米范围内3 cm~6 cm以上土层中多。越冬幼虫出土后,一天即可做纺锤形夏茧,在杏树展叶时羽化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产卵于叶脉分杈或梗洼处。幼虫孵化后多自果实中、下部蛀入果内,不食果皮。入果孔流出泪珠状果胶,不久干涸呈白色蜡质粉末,为害轻的直到杏子成熟,蛀孔愈合成一黑点略凹陷,幼虫在果…  相似文献   

19.
梨花蕾蛆在山东省临沂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于4月上中旬蛀食花蕾,为害10天左右,产重时能造成梨树大量减产甚至绝产。以老熟幼虫在梨树冠下的土内化蛹越冬。冬季深翻消灭树下越冬蛹,幼虫落地前人工摘除虫蕾。幼虫初孵化时喷洒菊酯类农药2500—3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1500倍液、50%对硫磷1000倍液,可有效控制梨花蕾蛆的为害。  相似文献   

20.
殷莉 《河北果树》2010,(3):50-51
<正>1栗实象鼻虫1.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喙除外)7~9 mm,全体黑色或浓褐色,喙细长,腿节棍棒状,下面有一齿突。1.2危害和习性1年发生1代,成虫7~8月出现,产卵于壳斗内。10~11月老龄幼虫自壳斗外出,多在土内越冬,次年7月化蛹,8月羽化出土,幼虫危害果实。通常每果1头虫,在果内蛀食,并将粪便排于孔道外,幼虫脱果前从外观上很难鉴别虫果。被害栗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