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茶叶中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虎  刘大鹏 《茶叶》1997,23(3):43-44
在PH-9.2的硼砂体系中,IO^-3产生一灵敏的单峰极谱波,峰电位为-1.32V(VS.SCE),检测下限为8ng/ml,线性范围为0.008-1μgml。经过预先氧化还原处理,使茶叶中I^-氧化为IO^-3。即可定量测定。用示波极谱法测定茶叶中碘,兼具灵敏、准确、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在PH=1.5(H2SO4)-0.11mol/L Na2SO4-0.048mol/L苯羟乙酸-0.63mol/L NaClO3体系中,Mo(Ⅵ)可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波,峰电位为-0.23V(VS.SCE),线性范围为0.04-100ng/g,用极谱催化波测定茶叶中痕量钼,兼具灵敏、准确、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在0.02mol/L KOH体系中,钙-叠色素铬合物于-0.78V(vs.SCE)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峰,峰电位与钙浓度在0.10-0.80μg/m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用示波极谱法测定茶叶中钙,兼具灵敏、准确、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吴莹  吴忠庆 《茶叶》1997,23(1):43-46
在40%乙醇-0.06mol/L硝酸体系 ,氯可产生一灵敏的单峰极谱波,峰电位为+0.45V,线性范围为0.01-5μg=ml,用示波极谱法测定茶叶中氯,兼具灵敏,准确,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可用于茶叶样品中氯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在茶叶采摘前,对茶树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锗后,发现其茶叶中锗含量明显地高于对照组,籍此可生产富锗茶。用催化极谱法测定茶叶中锗,兼具灵敏、准确、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线性范围为0.029ug/g=0.081ug/g,峰电位为-0.57V(VS.SCE)。平均回收率为99-103%。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锌含量的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PH-10,NH3-NH4Cl缓冲体系中,锌(Ⅱ)-乙二胺产生-灵敏的络合吸附波,峰电位为-1.29V(US.SCE),检测下限为0.000850μg/g,线性范围为0.00588-1.12μg/g,用吸附优氨法测定茶叶中锌,兼具灵敏、准确、快速、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花生去子叶幼胚的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粉后25-30天的花生幼胚,去子叶后,在MS2(MS+BA1.0mg/L+CH300mg/L+PVPP0.3%+椰计50ml/L+蔗糖4%+琼脂0.8%)培养基中,置300lux弱光和20℃±1℃条件下,培养21-28天,能有效地产生丛生芽;在MS2中诱导培养后的去子叶幼胚的生长点切去,在改良无激素培养基(MS1)中培养14天,转入MS3(MS+BA6.0mg/L+NAA0.4ml/L+D-生物素0.1mg/L+CH300mg/L+酵母浸出物200mg/L+椰计50m/L+PVPP0.3%+蔗糖2.5%+琼脂0.8%)培养基,置25℃±1℃,3500lux光照条件下培养21-28天,80%的外植体分化出丛生芽,继而长成无根带叶小苗..平均每外植体产生8.1个丛生芽,最多可达40个.诱根后小苗移植田间80%植株成活并开花结实。品种(系)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PBV889(α-IFN-2b)为基因供体,利用EcoE I/Pst I双酶切分离出基因α-IFN-2b,再利用现有的植物表达质粒ROK Ⅱ(带PRV-CP基因,35Spromoter/NPT Ⅱ),用XbaI/SacI双酶切分离出大片段(E6)作为基因受体,采用定向连接法将α-IFN-2b拼接在E6上,完成植物表达载体构建。采用DAN dot blot、RNA dot blot对重组子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9.
刘训健  沈亚如 《茶叶》1995,21(2):22-24
在PH=6.8磷酸盐缓冲体系中,铜(Ⅱ)-乙酰丙酮产生-灵敏的事吸附液,峰电位为-0.25V(VS.SCE),检测下限为0.00064μg/g,线性范围为0.0013-0.32mg/g,用吸附伏安法测定茶叶中铜,兼具灵敏、准确、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木薯渣固态发酵植酸酶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薯渣粗蛋白及无机盐含量较低,与麸皮、米糠混合或同时添加无机氮源及无机盐,可作为发酵培养基合成植酸酶。高浓度的磷抑制植酸酶的合成。最佳发酵条件为:木薯渣为唯一碳原,添加 2% NH4NO3, 0.01% K2HPO4, 0.05% MgSO4·7H2O, 0.05% KCI, 0.01% FeS-O4· 7H2O, 0.9% SDS,培养基水分含量 60%~65%, 10g木薯渣/25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2mL菌悬液(2.8×10个孢子/mL),自然 pH值,培养温度 28~31℃,第8d达产酶高峰,高峰期产酶量为 6730 U/g干曲。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对大豆属Glycine亚属8个种23份材料和Soja亚属1价野生材料、1份栽培材料的超氧物歧化酶谱型的分析,发现:1.供试材料中共出现16条SOD谱带。2.染色体组型与SOD谱型有一定的关系,染色体组型相近的材料的SOD谱型相似。3.一年生野生大豆(G.Soja)与多年生野生大豆种G.tabacina(2n=80)、G.tomentella(2n=78)的SOD谱型比较接近,可供大豆属进化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沈文飚  冯晴 《大豆科学》1999,18(1):22-26
以对SMV-a株系抗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感染SMV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科丰1号接种SMV的早期,PAL和POD活性显著升高,SOD和CAT活性明显下降,相反感病品种1138-2和徐豆1号的SOD和CAT活性明显上升,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则小于抗病品种,而1138-2的PAL活性则低于相应对照。  相似文献   

13.
王玉民  庄炳昌 《大豆科学》1994,13(4):340-344
本试验通过对大豆属Glycine亚属8个种23份材料和Soja亚属1份野生材料,1份栽培材料的超氧物坡化酶谱型的分析,发现;1,供试材料中共出现16条SOD谱带。2.染色体组型与SOD谱型有一定的关系,染色体组型相近的材料的SOD谱型相似。3.一年生野生大豆(G.Soja)与多年生野生大豆种G.tabacina(2n=80),G.lomentella(2n=78)的SOD谱型比较接近,可供大豆属进  相似文献   

14.
花生种子SOD活性及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个花生品种SOD活性及热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花生种子SOD活性高,每克鲜重含900~1600单位之间。在几个品种中,普通型(沭阳大站秧和沛县大拖秧)SOD活性最高,平均为1576.8U/gFW;珍珠豆型(赣榆小站秧和太仓拨藤)SOD活性较低,平均为954.5U/gFW。8个花生品种SOD同工酶谱相同,均为6条Cu·Zn-SOD带和1条Mn-SOD带。其中Mn-SOD以徐州68—4活性最高,为219.7U/gFW,其它几个品种Mn-SOD活性在56~100U/gFW。8个花生品种的SOD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90℃保温10min仍保留了22%~41%的活性,其中Mn-SOD热稳定性高于Cu·Zn-SOD。  相似文献   

15.
施用锌肥对茶叶含锌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茶叶采摘前,对茶树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锌后,发现其茶叶中锌含量明显地高于对照组,藉此可生产富锌茶。用吸附伏安法测定茶叶中锌,兼具灵敏、准确、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线性范围为0.00588-1.12μg/g,峰电位为-1.29V((vs.SCE)。  相似文献   

16.
181份野生油菜种子的全氮全磷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野生油菜种子粗蛋白含量变相为25.11%—37.67%,平均含量为31.26%;全磷含量变幅为0.23%—0.57%,平均含量为0.395%。野生油菜种子SOD活性变幅为1607.5—1805.5酶单位/克干重,平均为1706.1。萌发过程中野生油菜SOD活性的变化大于栽培油菜品种,SOD同工酶谱带多1—2条。  相似文献   

17.
文言  陈贵 《麦类作物》1999,19(4):54-55
用不同浓度(10、30和60mg/L)S3307浸种冬小麦。结果表明,冬小麦的比叶重,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出率,O2^-产生速率,MDA含量均低于对照,SOD,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千粒重增加1.42-2.01g,产量提高4.8% ̄12.13%。从本实验的各项生理指标综合来看,S3307在冬小麦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闽选703为材料,在N6(或MS)+2,2-4D2.2mg/L+CH(水解酷蛋白)1.5g/L培养基上诱导产生胚状体。利用1/2MSO的5.5%海藻酸钠包裹体细胞胚,播种在4种不同的固体培养基上,其中播种在培养基1/2MS+BA2mg/L+NAAlmg/L+AC(活性炭)0.5%的人工种子萌发率为31.7%,比前人报道的27.6%(2)提高4.1%。本文最后还探讨了活性碳对生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丁酸对杂交稻根系代谢活性及叶片衰老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木村B营养液水墙杂交稻威优35(简称V35)、威优49( V49)及湘矮早 9号(湘九),于孕穗后期至乳熟期用 1. 0—2. 0mM丁酸处理根系表明:丁酸使根系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大幅度上升,其程度根系显著大于叶片。根系活性的下降,加速了植株的衰老进程。SOD相对活性与产量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空秕率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在根系对了酸的敏感程度上,V49>V35>湘9。  相似文献   

20.
龙眼采后SO2保鲜作用及其残留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石硖”龙眼为材料,研究了龙眼采后SO2保鲜作用及SO2残留量问题。结果表明,适量的SO2熏蒸预处理结合冷藏(4℃)明显改善了果实外观,降低了贮藏期间霉烂率,影响了乙烯释放率,并强烈抑制了果实的呼吸作用,从而延长了贮藏寿命和货架期。贮藏期间果实中的SO2残留量下降,1-2周后,果肉中的SO2残留量降到10μg/g水平。SO2浓度一定的条件下,熏蒸时间与果实的吸收、解毒能力是影响SO2残留量水平的主要因素。贮藏效果和SO2残留量的下降水平表明,低温贮藏条件下,高浓度(2%-2.5%)SO2短时间熏蒸处理以20min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